張 勇
2007年,魯明強與薛紫娟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妻子薛紫娟的父親薛德清因在外做點小生意,便向女婿魯明強借款1萬元。同時向魯明強出具了一張借條,約定當年7月還5000元,次年2月再還5000元。
然而,魯明強結婚后才兩個月,感情上就出現了危機。薛紫娟遂搬回娘家居住。分居兩個月后,魯明強認為這樁婚姻已經無法挽救,便開始向岳父薛德清催討借款。
薛德清說,他已經將到期的5000元借款還給了女兒薛紫娟,薛紫娟還給他寫了收條。“你與薛紫娟雖有矛盾,但還是夫妻,把錢還給薛紫娟和還給你魯明強是一樣的。”薛德清還說:“如果你與薛紫娟不離婚, 2008年到期的5000元借款還將還給薛紫娟。”
魯明強對岳父說:“你將到期的5000元借款還給薛紫娟,薛紫娟并沒有把這5000元交給我。再說,這筆借款是我個人婚前財產,你應該將借款還給我本人,付給薛紫娟是不算數的。”
因為誰也說服不了誰。當年11月,魯明強將岳父告上了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人民法院。(本文人名均為化名)
在充分聽取了案件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和質證意見,結合相關證據材料后,法院認為, 這個案子雖然很小,但雙方當事人卻始終糾纏以下三個爭議焦點。
焦點一:借款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本案中,魯明強提供的取款單證明借款來自他的婚前存款。沒有證據證明這筆存款已經以協議形式贈與了薛紫娟。借條上也寫明這是薛德清向魯明強借的錢款,并約定了還款期限。因此,可以認定這筆借款的所有權在魯明強與薛紫娟結婚后,仍然屬于魯明強的個人財產。
焦點二:丈人可否不向女婿還款?
在本案中,債權人和債務人以及還款義務都在借條上寫得清清楚楚,薛德清沒有任何理由不履行還款義務。雖然薛德清堅稱將借款還給了薛紫娟,并能提供收條,但是收條缺乏法律上的真實性,因為上面記載的數額 (1萬元)與薛德清陳述的數額(5000元)不相吻合。另外,薛紫娟出具收條時已經搬回娘家居住,跟薛德清形成了直接利害關系,直接利害關系人出具的證據(收條)不具有合法性。
焦點三:未到期余款法院管不管?
魯明強將到期借款與未到期5000元借款一并提出要求薛德清歸還。這個主張之所以沒有得到法院的支持,是因為借貸雙方約定了還款時間,既然存在這個約定,就應該嚴格遵守,除非薛德清自愿提前履行。據此,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八十八條第一款之規定作出一審判決,由被告薛德清歸還原告魯明強借款50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