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安,著名學者,1929年出生于江西鄱陽(今波陽)。從事新聞工作多年,1978年轉入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工作。現為遼寧省社科聯、文聯、作協顧問,遼寧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
離退休是一個實際的甚至是嚴酷的事實。它改變了我們的客觀存在,也應該引起我們心性的順應改變。年事日高,離退多年,沒有工作任務、沒有規定的社會職責,悉心休養成為生活的主要內容。我曾經想,過去積極地、熱情地、勇敢地進入種種事務、關心種種事務,現在,就應該積極地、熱情地、勇敢地從許多過去“占領”的地方退出來。斯為懂理懂事,有自知之明。從客觀講,是不添麻煩、不惹事端,以至不討人嫌;從主觀說,已經離開社會主流,不了解情況,不掌握新情況和不斷變化的形勢,體力、心力也都不支,管不了那么多,也管不得那么多了。當然,作為離退的干部,作為公民,尤其是共產黨員,國家大事、天下大局,自然是應該關心的,也自然地會去關心。 但是,多數事情,是關心不起了。因此,少關心,多休養,身體健康,少給單位、組織添麻煩,要比因為關心多、操心多,費神勞心,引起疾病,或者亂出主意、瞎提意見,給人增加麻煩要好得多。這是離退人員的本分。這是一種“不關心”的關心,于公于私都好。
我既有點兒注意養生,又不太注意。我已入耄耋之年,身體尚屬康健,能夠讀書寫作,參與一些必要的社會活動。故常有人問詢:“你還健朗,有什么養生訣竅嗎?”我也常回答說:“沒有訣竅,除了散步,沒有什么運動和養生招法。”現在的養生書籍,有點鋪天蓋地,報刊上也連篇累牘刊載。但是,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觸,使人無所適從,或者產生疑慮。我以為,養生貴在養心。心靜,所謂寧靜淡泊,就是最好的養生。養心為主,所謂修身養性,輔以養生活動,是可供選擇的養生之道。我叫它“‘非養生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