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先鋒們又一次聚集在奧秘精靈家。
“你們知道嗎?據‘國際禁止地雷運動組織的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超過1億顆地雷埋于地下,隨時可能危及人們的性命。”小好問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著他的新發現。
小靈通補充說:“莫桑比克是受地雷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為上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內戰,現在還遺留了200多萬枚地雷未被清除。”
“那應該想辦法把那些地雷都給挖出來啊!”小粗心轉過頭看著奧秘精靈關切地說,“奧秘精靈,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別著急,現在掃雷界出現了一批新的掃雷英雄,它們很可能成為未來的掃雷主力。
第一關 得天獨厚的優勢
小好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奧秘精靈,你快告訴我們這新的掃雷英雄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好吧,讓我先描述一下這位英雄工作時的情形:它們身披一身小型的“甲胄”,被一條長約10米的繩索牽著,遇到可疑地點就停下來又聞又嗅,然后開始用爪子在地上拼命挖土,每次都能成功地找到地雷。輪到你們來猜猜這位英雄的真實身份了,特別提醒一下,它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
【關主釋答】
這次小靈通的答案是正確的,這位新的掃雷英雄正是老鼠,確切地說是非洲倉鼠。靈敏的嗅覺,使得它們在排雷這方面有著其他動物無法比擬的天賦。在東非的坦桑尼亞,就有人員對倉鼠進行專業的探雷訓練。訓練中,工作人員會在一個實驗場地放置炸藥以及咖啡、香煙等干擾物,如果倉鼠們準確地嗅出了炸藥,就會得到獎勵。如此反復訓練后,倉鼠會對爆炸物異常敏感,而且不知疲倦地嗅探,以填飽肚子。
與人類制造的那些探測器不同,它們不會分不清地雷和鐵釘,也不像裝甲推土機那樣只能在平地上工作。此外,使用金屬探測器,進展速度十分緩慢而且工作繁瑣,因為在地雷嫌疑地區,探測器必須把每一片金屬殘片都檢測到之后才能初步判定受檢測地區是否有地雷,效率低下。在比蘭庫羅斯進行的掃雷行動中,探測到的2.6萬片金屬殘片中只起獲了74枚地雷。一只掃雷鼠花半個小時就能完成100平方米區域的掃雷工作,而人工掃雷要完成同樣的工作量則需要一周時間。
謎底揭開后,小粗心說:“原來就是小老鼠替代了探測器的工作,成為掃雷界的新英雄。”
是啊,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小老鼠能替代掃雷犬成為人們心目中新的掃雷英雄嗎?
【關主釋答】
你們真的很聰明。沒錯,你們說的都有道理。
首先,當然是因為老鼠擁有對爆炸品極度敏感的嗅覺。其次,非洲倉鼠體重較輕,即使它們誤碰到地雷,也不會引爆。雖說掃雷犬雖能夠嗅到地下較深處的地雷,但由于來自西方國家的狗狗們抵抗不住炎熱的煎熬,對于熱帶疾病又沒有免疫力,因此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培訓出來的掃雷犬到非洲后很容易患上各種熱帶病。專業人士稱大概有七成的狗會在來到非洲的三個月后死于椎體蟲病。
除此之外,訓練一條專業掃雷犬花費的時間要比訓練掃雷鼠長10倍,成本也因此明顯上升。于是人們開始尋找一種和狗擁有同樣靈敏的嗅覺卻又不那么脆弱的動物。這一點,非洲倉鼠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們繁殖能力強,人們不用擔心儲備不足,而且也不會對當地居民傳播疾病。當然,小倉鼠們的訓練是很嚴格的。在經過至少一年的嚴格訓練和一連串的考試后,合格的老鼠才能“畢業”,開始執行真正的探雷任務。在莫桑比克進行的一次測試中,100多只在坦桑尼亞受訓的老鼠檢測出了全部爆炸物,這一結果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小好問感嘆道:“這下咱們可不能再小看老鼠了。”
“是啊,以前都說‘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現在可不能這么說了。”小粗心在一旁附和。
看來,你們對老鼠的看法有所改變啦。說說吧,你們還知道小老鼠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呢?
小靈通首先說:“很多科學家依靠老鼠來幫助他們完成科研實驗。”
小粗心:“我聽說鼠肉和雞肉、兔子肉差不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佳品,含有豐富的鈣、鐵等營養元素。在巴西,鼠肉被制成罐頭出口呢。”
小好問皺著眉頭說:“我可不敢吃老鼠肉。我知道在德國有科學家研制出一種鼠能力發電機,每只老鼠能發電0.3瓦。”
【關主釋答】
看來你們知道的還不少。除了你們說的這些,科學家們還利用與掃雷鼠同樣的訓練方法,嘗試讓倉鼠們進行肺結核病例的檢測,從疑似肺結核患者的唾液樣本中,“嗅”出含結核菌的樣本。坦桑尼亞的研究人員經過初步試驗發現,一只倉鼠在20分鐘時間內就可以將150份唾液樣本檢測完畢,找出其中患病唾液。而目前,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利用顯微鏡,一天僅能分析檢測20份唾液樣本。
就像小靈通所說的,在醫學院和研究所的實驗室里,老鼠們成為科學家的實驗對象,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驗血研究。在實驗室外,人們開始訓練老鼠,使它受訓后能具有動作靈活、嗅覺靈敏、膽大心細的本領。這種經過訓練的老鼠被稱為警鼠,就像掃老鼠一樣,它代替了警犬檢查、偵探機場和飛機儀器里是否隱藏炸藥或其它違禁物品。此外,鼠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經過水解后,可以制成水解蛋白,還可制成胱氨酸、半胱氨酸等藥品。鼠須是制作毛筆的上等原料,我國制作的鼠筆,外銷日本等國,享有盛譽。
(責任編校: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