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溯源
幾千年來,知識精英和普通民眾總結了許多人生哲理,不斷端正、深化對人生的認識,釋疑解惑,化解心靈的矛盾。基本精神是“自知者明,自勝者強”,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其內容豐富多彩,不可勝舉,擇其要者略述如下。
在看待人生意義上,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等,體現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價值取向。
在看待死亡上,莊子說:生即死,死即生,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繼續,生者必死,新陳代謝,死不足懼,視死如歸,表現了達觀的態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志士仁人提倡為正義而獻身,不為茍全而偷生。“朝聞道,夕死可矣。”為民眾利益而死,為高尚理想而獻身,死而無憾,雖死猶生。
在對待名上,視名譽為第二生命。自古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怕留下惡名。于謙說“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常言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追求有口皆碑,流芳百世。但是,務求實名,名副其實,名至實歸,反對徒有虛名,更不可欺世盜名。做不了天才,做泥土亦可;做不了大樹,做小草也行。
在對待利上,孔子說:“富貴若浮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道是:“有良田千頃,日食不過三餐;有廣廈萬間,夜宿不過一床”;“錢不在多,夠用就行;屋不在大,夠住就行。”如今又有新觀念:財富取之于社會,還要回報于社會,臨死時還攥住大筆財富,是一種恥辱。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理者。比爾·蓋茨既是偉大的發明家、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杰出的理財者,2008年他裸捐380億美元給慈善事業,不給子女留一分,把對財富的認識和處理提高到一個新境界,成為人類的楷模。
在對待錯誤、失敗上,老子提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自古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君子不二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走向成功的階梯。寬容失敗者,允許犯錯誤,歡迎改錯誤。“屢敗屢戰”,直至成功。
在對待命運的打擊上,提倡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同時與命運抗爭,天塌下來擎得起,泰山壓頂不彎腰。相信“天不生絕路之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經風雨,哪見彩虹”?“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對待失落上,提倡“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云舒”;“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相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笑在最后,誰笑得最好”;不怨天,不尤人,提得起,放得下,相信時間是正義者、勤勞者的朋友,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對待貧窮苦難上,顏回能夠“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孟子發現:“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故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苦難是學校”;“苦難是財富”;“沒有受不了的苦,沒有爬不過的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對待誤解和孤獨上,但丁和馬克思主張“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思想者需要孤獨,有孤獨思想方能有深度。孔子深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決不隨俗浮沉,提倡特立獨行。“世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在當時環境下的孤獨,難能可貴,高尚光榮!鄭板橋以竹為師,“千磨萬擊猶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孟子向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王安石認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堅持革故鼎新。梁啟超在革命時期,“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揮如椽巨筆,縱橫捭闔。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慣于長夜過春時”,為中國的新生在“莽原”上吶喊。青年高爾基宣言:“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不妥協!”畢生獻身無產階級文學事業。孫中山“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志在振興中華。陳毅堅信“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在對待壯年逝去、老年來臨,孔子“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王勃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顧炎武說:“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自古道,“東隅已失,桑隅未晚”,老有所為;“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人間重晚晴,喜看“滿目青山夕照明”。
在對待保健養生上,曹操指出:“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相信人的自我調養,可延年益壽。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淡泊養生以長壽。孟子主張“俯仰無愧怍”,賢達向往“心地干凈,心地坦然”,“不做虧心事,睡個安穩覺”,保持心靈的恬靜。常言道“運動是健康之良方”,認識到生命在于運動,不可過于安逸。人必須遵循養生科學,飯好也少吃,不累也休息,無病也體檢,不可透支健康,不可貪吃貪喝,不可縱情聲色。
近年來我國提出“健康是財富”、“健康是責任”的觀念,政府明確要求公務員帶薪休假,不再提倡帶病工作。政府正在建構包括農民在內的全民醫保體系,給人民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