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開小店,一定要精打細算。
45歲的時候,我突然從某食品公司的一個管理人員淪落為無業人員,落差之大令我無所適從。經過考慮,我決定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
這時我看中了一家要轉讓的便利店,并分析了一下它經營不善的原因:它周圍都是老房子,競爭激烈,附近開了30多家小店,再加上周邊中小型超市和大賣場多,所以開這個店是很難,后來連工資都快發不下去了。我得到這個信息后就把它承包了下來,接手這家店的時候只用了幾千元錢,付了一點轉讓費和柜臺費。
找準定位提供差異化服務
剛開始經營的時候確實有難度。因為店小,顧客心理感覺小店的東西就不正規,更愿意到大賣場、超市買。所以首先要想辦法,讓周邊的老百姓相信你,這是一點;還要看準了小店經營什么東西為主可以贏利。那就要看準周邊的人員結構,我分析了一下:附近老年人多,民工多,房子轉租的多,所以你賣的東西就要針對這些人。如果不針對這些人,你大商品賣不動,人家到超市去買;小商品毛利很低,人家需要的你又不想賣,生意就做不成了。
所以小店的定位要準,我們這種小店就是超市的補充。因為超市的員工都是聘用的,他不可能為顧客貼心服務,就是送貨也是送到就行了,所以我們就要采取更為貼心的服務。也就是說,顧客來買東西,他買了不滿意。我們就可以退。
比如大米。年紀大的人就要便宜,一燒這個飯可能不好吃。我關照員工不許譏諷他們,要勸老阿姨再加一兩毛換買對口味的。員工們絕對不能說“你沒錢啊,才買便宜的米”之類的話,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嘛!另外,如果消費者有要求,我們就把米送到他們家去,幫他們把要調換的米調換過來。有了這些貼心的服務,消費者在比較中開始信任我們。 還有啤酒,我們現在送酒在業內也小有名氣,臨風公園、北海飯店……都有我們的生意,紅火得很。生意帶動生意,我們是學超市的模式,超市里賣特價商品,但其他的商品是不便宜的,消費者卻不可能僅僅只買特價商品,雖然有這種人,但很少,因此顧客買這個帶著買那個,就把生意都帶動了起來。 我還做賣雞蛋、火柴、粗線等不賺錢的買賣,就是為了讓顧客感覺到,你開門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我們這里都有。這樣為了方便,有時候他們就會直接到我們店里買所需求的商品,一次性把所有的東西都買齊。
同時,我們的服務一般超市是做不到、不可能做到的。如有顧客買10瓶三得利聚餐,還有2瓶實在吃不下了,他會拿過來問我可以退嗎,我說只要你蓋子沒有打開過就可以。所以這個生意就是靠一點點地做出來的。 我們的店雖小,但我們保證店里商品的品質是最好的。酒、香煙都是煙草公司派達的,其他低檔酒也是由定點的批發部派送的,我們從不隨便進貨。我的商品有一個顧客反映有問題,我馬上就撤下來。我們先為顧客退換,然后直接打廠家的熱線電話跟廠家聯系,廠家鑒定后再聯系批發部退換。一旦發現問題我們都這樣處理,所以我們的商品都經得起檢驗。一段時間的經營后,周圍的大多數居民都很信任我們了。
嚴格管理 維持信譽生意旺
其實經營是有訣竅的。我們電話也是單獨核算的,賺的錢可以抵消包裝費。我柜臺下面有個盒子專門用來放廢紙、香煙盒子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個也可以賣錢的,這不是小氣什么的,而是舉手之勞的事,而且1個月也能賣個一兩百元,可以支付黃魚車、夜里的公車、助動車的油費。所以開小店,一定要精打細算。
夫妻老婆店基本上不愿盤賬,這個口袋進那個口袋出。而我這里的管理跟國營企業差不多,我把公司過去的一套管理經驗運用到小店來。一是注意居民的需要,二是進來的商品一定要注意保質期。如果有兩三個顧客反映我們這里有缺貨的商品,說明居民需要,我們就會記下來,下次出去采購的時候專門到城隍廟等地方有意識地補上。雖然不賺錢,但做生意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做,一點一點好。
還比如說,夏天過去之前,我把花生醬都處理了,因為天冷冷面沒人吃,花生醬銷量就會變小,馬上就進火鍋料,等一過春節我就讓員工把火鍋料處理掉。這些不是不好的商品,而是因為季節馬上就要過了,要搶在季節前處理掉。我們店里面沒有還剩一個月就要到保質期的商品,主要是因為顧客一旦買了就要到保質期的商品,心里就會不舒服,就會不信任你,特別是我們這類小店,信譽度一定要維護好。
嚴格管理最基本的是準時開門、準時打烊,報警器要開。我們小店關鍵的管理是員工對商品的管理,靠我一個人是管不好的:一要把好進貨關,否則會影響顧客的忠誠度;二是每個月盤貨時絕對不能丟失貨物,丟了貨誰都不會開心,就要接受審查,對記錄,找出問題。所以管理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數。
(責任編輯 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