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養生之道,莫先于飲食。”——清·劉承干
人們常說健康是自己吃出來的。現在,新的一種時尚健康的“吃生活”開始在我們身邊蔓延。喝湯已經成為時尚健康人士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傳統的滋補養身方法在經歷了漫長歲月的考證后,仍然如火如荼活躍在餐飲的大舞臺上。因此,請看—一
名詞解釋
月子湯:所謂月子湯,顧名思義,就是婦女生孩子坐月子時喝的滋補湯。原料中主要包括魚、禽、畜、豆類及一些常見的中藥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素,有助于產婦身體恢復和下奶,對產婦的健康和新生寶寶的營養供給很有好處。
追捧分析
現在的年輕父母很多都不懂產后的營養學,而老年人的營養觀念又過時了,不科學。“煲湯又很費時間,年輕人哪有那么多時間去煲湯哦?”且產婦大多生于八十年代,都是獨生女,擁有優越的家境。許多產婦奶水少,而母乳營養最好,月子湯嚴格按照科學配方精心熬制,有助于母乳喂養,只要保證質量,價格適中,推出會受到歡迎,擁有相當的市場空間。
個案專訪
城東某醫院附近,有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店鋪,名叫“牛嫂月子湯專賣店”,自開業以來,生意一路紅紅火火。前來喝湯的人大都是剛生產完的年輕母親,30平方米的小店常常顯得很是擁擠。
老板牛嫂四十歲開外。富態的臉上泛著紅光,麻利地招呼著來來往往的客人。她曾在一家工廠上班,上世紀90年代,由于企業的不景氣,成了下崗工人。迫于生活的壓力,牛嫂開始自謀職業。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中年婦女,在擁擠的就業世界舉步維艱。后來她看到自家的街邊常常有很多和她差不多大的婦女們擺早餐攤,心想自己也做得一手好飯菜,就學著擺起了小吃攤,先后賣過稀飯、包子和煎餅,但辛苦一個月下來,往往掙不了多少錢。
一天,由于牛嫂勞累過度。看病認識了一位有名的老中醫。見她氣色不好,老中醫搭脈后為她配制了一組湯,并添加了幾味中藥,讓牛嫂按時喝湯。起初牛嫂也沒當回事,可按時吃過湯后,她不但睡得香,而且精力也充沛了。她趕緊去找老中醫,一量血壓也正常了。牛嫂百思不得其解,老中醫告訴他,這湯叫藥膳,不僅能輔助治病,還能治療和調理身體。
聽了這話,牛嫂眼前一亮,既然這藥膳能讓人健康,這是多好的商機啊!她趕緊和老中醫商量,請他負責配方和加工,自己負責運作。本已退休的老中醫盡管謝絕過幾家大醫院的高薪聘請,但最后還是答應牛嫂共同做好這個項目。
老中醫建議牛嫂從最拿手的月子湯做起。創業初期,不租用場地,把家里的廚房作加工點,花了幾百元買來主料和輔料。針對市場環境,牛嫂介紹說,她的湯按剖腹產和順產分兩大類:如果是剖腹產,產后6小時喝的第一道湯必是蘿卜通氣湯,以助產婦理氣開胃,然后才喝滋補的鴿子湯和烏魚湯;如果是順產,第一道湯最好是醪糟雞蛋湯,然后才是滋補的湯。
為了順利擴展業務,牛嫂印制了宣傳單,來到婦保院和其他醫院的婦產科發送到產婦手中。沒想到,第一家醫院剛發完,訂月子湯的電話就來了。牛嫂第一份湯還沒有熬好,第二個訂湯電話又來了,牛嫂只好停發宣傳單去送湯。一天下來,一共賣了二十幾份,足足賺了300多元,要是主料備的足,還可以多賣出十幾份。隨著宣傳單發到了各家醫院,加上產婦喝了月子湯后效果好,經口口相傳,生意越來越好,平均每天外送三四十份。
由于月子湯由專家配方,產婦吃得放心,味道又好,每份二三十元價格適中,而且真材實料新鮮,有土雞鯽魚豬爪等可供選擇,營養十足。后來,家里的廚房已滿足不了加工的數量,這才有了這個30平方米的“牛嫂月子湯專賣店”。牛嫂還招聘了兩個人,一個根據配方加工,另一個外送。第一個月下來,一算足足賺了2萬元。更有意思的是,有個產婦產后沒奶,孩子只能東討一點西討一點別的產婦的奶吃。喝完牛嫂的第一份湯后,第二天產婦就下奶了,而且越來越多,孩子都喝不完。她的丈夫高興地拉著牛嫂的手說:“等孩子會說話了,讓他叫你‘奶媽’!”
牛嫂笑著說。她的“月子湯”是為孕產婦提供一條龍服務的:“產前要喝‘助產湯’,奶水不夠喝‘催奶湯’,乳腺腫脹喝‘通乳湯’,年輕媽媽想斷奶時,還有特制的湯。”現在,根據產婦的需求,老中醫還開發一些功能型的湯。比如“排毒養顏湯”、“補血湯”、“瘦身湯”,還有針對中老年高血壓、高血脂、開刀后修補傷口等量身定做的調理湯。
牛嫂就是靠著月子湯迅速發了家。
本刊觀點
產婦“坐月子”,競“坐”出新行業。助產湯、通氣湯、催奶湯、補血湯……小小一個湯整出這么多花樣,果然是“術業有專攻”。只需花費幾元或幾十元就能讓產婦吃好喝好,家屬省時又省力,老板也是看準商機,輕輕松松把錢賺,真正意義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