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家連鎖食品店,一個曾經的家電品牌區域分公司總經理,一般人很難將這樣兩個毫不相關的行業聯系在一起。而這就是武漢陽光旭商貿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紅春從“打工”到創業兩個不同的人生歷程。科龍區域分公司的總經理轉行“賣零食”,到底是什么樣的動力驅使楊紅春走上創業之路?
人物檔案
姓名:楊紅春
年齡:35歲
職務:良品鋪子休閑食品連鎖公司總經理
創業格言:心志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未來決定命運。
楊紅春身材高大,皮膚微黑,說話帶點廣東腔。雖是學美術出身,楊紅春身上卻無半點虛幻的浪漫主義,他務實且堅韌。過去的11年走得很順利,他說得益于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明確的人生目標:
24歲——“活下來,必須相信自己能夠活得很好。父親的樸實教導很管用:工作中,要尊敬領導,和同事搞好關系。”
29歲——“我想自己創業,但和真正的生意人相比,還有差距,我要學習。”
33歲——“自認為是比較優秀的職業人,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一件事。”
科龍打工學生意經
1996年,科龍電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1997年,楊紅春大學畢業,應聘到廣東順德的科龍總部做廣告策劃。
“當時我們學校與科龍電器對口專業,那一屆畢業的加上我一起進科龍的有4個人。”楊紅春介紹,在科龍的工作并不輕松,最初楊紅春被安排在生產車間做質檢工作,早上7:15分上班,晚上12點下班,20天后,他被調到廣告策劃部做科員,9個月后提拔為科長。
他在科龍干了8年,曾先后做過廣西、廣東、湖南科龍分公司的總經理。
順德街頭,白手起家賣小五金,一年做到幾千萬的人比比皆是,讓楊紅春很是動心。他看中了櫥柜市場,可感覺自己還未吃透生意經,不敢貿然下海,“想清楚后,心靜下來了,告訴自己要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做,先積累經驗。”
每一次的工作安排和調動,楊紅春都看做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生產線僅20天,他就摸清產品的生產流程,后來做銷售時,他能清楚說出這款冰箱的核心優勢在哪里,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在廣告策劃部的4年,他積極與麥肯、電通、省廣等國際4A廣告公司合作,接受了現代營銷理念。
2002年,楊紅春調任為科龍廣西銷售部總經理,最初的日子并不好過,公司有嚴格的銷售任務,楊紅春又毫無銷售經驗,擔心這個板凳坐不穩。但是,他虛心積累的經驗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后的日子是緊張而忙碌的,一個月30天,他28天都在出差,另外兩天則在公司開會。當年,他就取得了驕人業績,不僅完成了任務,增幅還達到30%。
辭去老總職務
向年輕媽媽賣零食
楊紅春對科龍的感情非常深:“一畢業就到科龍工作,科龍教會了我許多東西。”2005年7月,楊紅春與科龍的8年,合同期滿,沒有續簽,他選擇離開科龍公司。楊紅春稱當時離開科龍很簡單,就因為自己從小就有的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創業當老板。
“科龍工作8年,駐外時間就有5年,很少陪家人,心里十分愧疚。”楊紅春辭職后半年時間,每天除了考慮自己創業做什么,其他時間更多是和家人相處。
“想想5年后我會怎么樣?可能升職、加薪,但我更想體驗創業的激情和快感。”楊紅春稱,自己休息了半年,當時有很多朋友幫忙介紹工作,也有很多公司請他去,但他都沒有答應。那時楊紅春已經33歲了,他認為再去其他公司打工,可能花的時間比別人少,但如果和老板之間沒有建立起信任,要走向更高的職位是不容易的。
辭職后,楊紅春四處游歷,即使放假,也在尋找合適的項目。他到上海呆了一個月,結識了上海久久丫連鎖企業董事長顧青。受顧總邀請,2005年底,楊紅春啟程去上海經營久久丫的項目,當時久久丫就有了經營全國各地特色食品的思路,但那時久久丫經營壓力大,根本顧不上按這種思路實施。在上海久久丫做了四五個月的管理工作后,楊紅春離開了上海,再次回到了廣州,開始了自己創業前的準備。
全國調研 機票花了10萬元
當時還在久久丫的時候,一次聊天中,顧青無意中說道,如果將全國各地最好吃的東西放在一起賣,肯定是個不錯的生意。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楊紅春思索這個項目到底能不能做,其市場價值、客戶價值何在?憑著簡單的分析和生意人的直覺,他覺得完全可以做。其實,早在2004年,楊紅春就有開傳統食品店的想法,把全國各地好吃的食品集中銷售。他說自己喜歡吃,味覺發達,吃過的東西基本能記住味道,賣零食有天賦。“科龍每次開年會,各地的銷售經理將當地的土特產帶回總部,各地好吃的東西基本嘗遍。”
回到廣州后楊紅春就在武漢和廣州兩個城市做市場調研,考慮哪個城市更適合投資,最后選定了武漢。
在進行城市市場調研的同時,從2005年開始將近一年時間里,楊紅春還在全國范圍內做產品調研,他一個人先后考察了不下150家食品生產企業,了解產品制作過程,僅機票費用就花了近10萬元。
楊紅春認為,吃的東西品質最重要,他做生意一定要體現這種特性,便宜的東西是做不成的。為了能清晰地表達這種意圖,楊紅春給公司取名“良品鋪子”,意為賣好的產品的小鋪子。其核心顧客為年輕的媽媽,25—35歲的女性,她們的飲食注重健康、營養、天然,符合自己的產品定位。
跑遍20個省選50種零食
離開科龍白手起家,楊紅春經歷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也體驗了創業的酸甜苦辣。
為了開良品鋪子,楊紅春賣掉一套位于廣東的房子,將60萬元全部投入創業。隨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跑原產地。挑選產品。與生廠商談合作,別人一聽是家新店鋪,采購量也不大,興趣都不大,坐冷板凳是常有的事。由于土特產的原產地一般都在深山郊外,在鄉下呆兩天等回話是家常便飯。失去了高職位的光環,楊紅春不斷提醒自己,“我不是他們最大的客戶,從零起步就是這樣的”。
如賣冰箱一樣,要做好銷售,就必須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楊紅春說,任何一樣傳統小吃,都有一個故事,生產工藝十分講究。他說,自己會在鄉下住幾天,專門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比如杭州寧安的山核桃,3月開花,4月掛果,每年白露(農歷九月初十)才飽滿,當天采摘曬干。空的、偏頭的都是核不飽滿,要挑出來。然后放在鹽和奶油里人味,再用烘箱烘干。要保證好品質,產品的制作和銷售周期越短越好,楊紅春和原產地談好條件。他訂的貨,不要存貨,全部要從冷庫取生核桃加工,1天半做完,發貨4天,10天內賣完。
當年,楊紅春跑遍全國20個省,跑了不下60家工廠,最后敲定50余個品種。
零食鋪子舉辦核桃節
2006年8月,良品鋪子的第一家店在中山公園旁開業,月租1.5萬元,總投入10余萬元,店鋪以黃綠色為主色調,色彩鮮艷。
開業當天,楊紅春親自站柜臺,并帶領店員在門口請行人免費試吃。晚上結賬才發現,當天的銷售額為1300元,而免費品嘗就吃掉1400元。更痛苦的還在后面。連續3個月,店里賺的錢勉強夠付房租,“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錢沒有虧完就不能結束,不能輕易認輸。”最低谷時,一天才賣600元。
9月底,顧青來漢,看到此番景象,就問:“你到底是干嘛?”、“你的主打產品是什么?”楊紅春恍然大悟,久久丫能火,還是以賣鴨脖子聞名,良品鋪子就缺一個叫得響的產品。
那年“十一”黃金周,良品鋪子打出核桃節,精選全國各地16個品種的核桃作為主打產品,不惜血本請顧客免費試吃。半個月后,良品鋪子的生意開始好轉,當年11月,開始保本。
楊紅春說,良品鋪子要專賣優質零食,“武漢的話梅屋并不少,價格也存在較大差異,可什么樣的零食是最好的,顧客并不清楚,良品就是要做這樣的標準。”
心得:要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
據了解,目前良品鋪子在湖北有100多家店鋪,其中武漢有70多家。另外湖南、江西一共也有22家店。他們還計劃在武漢建立大型倉庫,實行物流統一配送。
楊紅春指出,創業是需要犧牲的,創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真正開始創業后,每天面對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我們能走到今天,朋友幫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楊紅春認為,創業就是要創造企業。做職員時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學習,要有勇氣去面對創業中的困難,要相信自己可以跨越那些難題,學會去面對失敗。
“創業是我人生最后一份工作,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選擇前進,再苦再難也要干下去。”在楊紅春看來,創業靠一時的激情是不行的,需要激情一輩子,這就需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這樣才能把握住機會真正成長。
規劃:剪掉中間環節Dk賣場
“我們經營的是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有獨特性,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專賣店更講求專業化和精細化。”楊紅春認為,顧客要求的是口味新鮮。他們是和產業對接的,產品品質得到很好的提升。講究“以銷定制”,產品能更新鮮,價格比賣場實惠,直接對口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成本也更低。
“休閑食品專賣行業才剛剛開始,潛力很大。當購買健康營養的休閑食品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那時這個行業就進入穩定期了。”楊紅春分析。
真正的旺鋪 轉讓不貼告示
良品鋪子的開店速度令人驚嘆。2006年11月底,位于五馬路老鼠街的第二家店開張,當年底開到6家。楊紅春說:“選對了路,就要撒開腿跑。”現在,良品鋪子平均每月開兩家店,為此,楊紅春又賣掉一套房子。
更讓人羨慕的是這些店鋪里,僅有8家支付了轉讓費。談及找鋪秘訣,楊紅春笑言,好鋪子全是靠腳找到的。“真正的旺鋪要轉讓,肯定不會貼轉讓告示,很快就內部消化掉。只能靠第一時間掌握到轉讓信息。”
楊紅春有個笨辦法,在武漢地圖上圈出開店的目標區域,派專人負責一個區域,并規定一條街道至少每兩天要跑一趟。去年11月中旬,位于鐵橋村的良品鋪子開張了,為了拿到該店鋪,楊紅春盯了足足三個月。這家店鋪原是一家奶茶店,店主除了照看生意,還得照顧不滿1歲的嬰孩,距該店不遠,還有一家奶茶店。前者生意不好,隨時有關門可能。楊紅春隔三差五派人去觀察,找店主聊天,打聽其經營狀況。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3月底,這家奶茶店關門歇業,楊紅春以零轉讓費租得該店。
現在,良品鋪子旗下僅一半的店鋪贏利,30%的鋪子保本,另有20%的店鋪還在虧損。楊紅春說,快速擴張,是做連鎖生意的一大特性,需要快速得到顧客對品牌和品質的認同,不賺錢的店鋪也重在做名氣。
楊紅春不會停下腳步,他的目標是,再用兩年,在武漢開店100家,并向城市圈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