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說河南駐馬店有一下崗職工,因生活所迫,用絲瓜曬干后的筋絡做成鞋墊賣,被一臺灣客商看中,很感興趣,當場向他訂購數十萬只,可這工人不過是為了糊口的小生意,做一年恐也做不出這么多,此生意只能泡湯。報道中說道,此工人已準備賺點錢之后興建絲瓜種植基地,大力開發系列產品等等。
此時,我已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干著一份不輕不重的差事,提升得很快,得意之極不免忘形,只覺聰明才智有所浪費,很想白手起家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則不大的報道正好點燃了我心中的那份狂熱,既然有市場需求,又屬市場空白點,基本談不上競爭,只需解決產品問題,這樣的生意何樂而不為?
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就在工作之余搜集這方面的信息,當時的前期調研分為幾步走:
1、了解絲瓜筋絡倒底有哪些好處,做成的產品與其它同類產品有何不同?
2、絲瓜的種植面積最大的地方是哪里,都做何用?種植方法如何?
3、國內有無其它的廠家已開發和生產此類產品?
4、報紙報道的那人現在經營狀況如何?
幾個簡單的問題列舉出來后,我通過網絡查找和E-mail聯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得到了答案,喜憂參半。首先我了解到,絲瓜絡確實是藥用價值很高的一種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味甘,性平。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功能”。其它書籍介紹其具有天然的保健作用,長期使用能加強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等功能,可制成洗浴用品、鞋墊、拖鞋等,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其次了解到絲瓜的種植集中在海南和山東一帶,用于賣新鮮瓜菜,并未有人使用絲瓜絡,較易種植,如用大棚,三個月即可成熟,并可一株結多個,另外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已有人生產此類產品,但并未在全國市場鋪開,好象量較小……經過簡單地了解,我雖然知道有人生產同類產品,但想到市場競爭并不激烈,就更堅定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轉眼間春節到了,節日的那段時間,我不停地游說于家人和幾個知心朋友間,大家幾乎都被我煸動了。春節后上班的一個月,我天天沉迷與絲瓜之中,看書上網電話聯系,瘋了一般。不久我聯系到了淅江慈溪鎮一個專門種植絲瓜的蔡先生,其絲瓜絡用于藥材和制作洗浴用品。聯系到這個人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并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了職,真正開始了我的經商歷程。
在去浙江之前。我對以后的生意已有了規劃,大致如下:
1、未來的運作是以公司+農戶的方法操作,扶持種植。精于生產:
2、以批發渠道為主,靠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批發商覆蓋地市:
3、設計精美透明的包裝袋。并在內附絲瓜絡的詳細藥用說明:
4、價格定位在高端。實現其藥用價值。
這幾點考慮,我是基于自身情況而定的。因為我資金有限,資金的大部分將用于產品原料及首批生產上,不可能自建網絡;并且此類小商品要想進入市場,只有商超和批發兩條路;再則我沒能力大做廣告,只能通過包裝吸引顧客,再通過詳細的說明促使消費者購買。
有了這些計劃,我并未走訪小商品批發市場和商超,迫不及待地在4月初趕到了浙江新浦鎮。此去的主要目的是想偷學絲瓜的種植技術和絲瓜絡用品的制作技術,如原料價格低,還可購進一批制作。
慈溪鎮的蔡先生有種植基地,還有加工廠。他家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家庭小工廠,一樓是個大的加工車間,幾樣簡單的機械,一臺車床,四臺工業縫紉機,一臺自制的像北方用的軋面條機一樣的東西,一個大的操作臺,后院是原料分揀處和原料清洗處,前廳是產品展示處;住處在樓上,做飯吃飯就在一樓的一個角落。我仍以客商的身份與蔡先生談起來,我用了不到一下午的時間就把絲瓜絡產品的制作方法了然于胸,生產過程其實很簡單。每年鎮上都有人去參加廣交會、聯系外貿公司等,產品全部用于出口,根據訂單生產,賺取簡單的手工費。我問蔡先生可曾想過開拓國內市場,他說沒精力,外貿的單子不斷,利潤也還可以。
第二天,我上午抽個空到鎮上的其它廠家看了看,基本上都是家坊作業,并無很大規模的廠子,并且全部是為外貿加工,自身無品牌,無包裝,未開拓國內市場。
晚上我躺在床上。理了理思路,有了新的想法:做這個小廠的代理商,先通過代理積累經驗和資金。學習其種植生產方法,再圖發展。形成這樣的想法,原因有三:
1、我本身的資金及經驗不具備邊種植邊生產的能力:
2、這里的種植及生產已初具規模,但市場意識不強烈,自己有操作空間;
3、這里生產出來的產品比之報紙報道那位下崗職工的產品要好得多。不管是樣式還是質量上都要好。并且品類繁多,適宜開拓市場。
有了這樣的想法,第二天我就和老蔡達成了口頭協議,做其代理商,以訂單方式合作,第一批貨物預付定金,十日內余款到發貨。一切談妥,交付定金,賓主皆歡。
其間我抽了個空與兩個核心技術人員攀談,討論了漂白、模具設計等技術問題。他們都是外地打工者,于是我與他們達成秘密協議,如我開始生產,此二人會帶部分技術人員前去幫我。
我趕回家,沒來得及休息,就趕到省會鄭州尋找經銷商。首先我去了小商品批發市場,竟看到已有此類產品,但產品品種單一,僅有鞋墊一種,且制作工藝粗糙,詢問批發商,告知走勢不好,說可能是剛上市的原因吧。我拿出我的樣品,幾個批發商并無太大興趣,只是說可以代銷一部分,且一定要包裝高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辦法,只好先去了解包裝之事。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包裝竟如此昂貴!我理想中的包裝如要做好,成本基本和貨物成本相同;就是次一點的包裝,也要占去貨物成本的一半。我仍不死心,天天跑往在小商品批發市場和各類制作包裝的門店,談判了解比較,折騰了一個星期。期間我也一直沒有催廠方貨物的事情,想的是等這邊談妥,貨物發過來直接進代理商倉庫,只需把包裝加上即可。等到一星期過去,家里人著了急,錢都付了一部分了,貨物一點也不見怎么成?于是我打電話過去催,那邊說貨已準備好,只等貨款寄到;家人又怕錢匯過去被騙了怎么辦?我與那邊商談,人家說第一次還是現款的好!沒辦法,我只好又帶著款去了一趟,看到貨裝在車上,才回到了鄭州。
又過了四五天,我才接到貨。這時我租了一間小房子,不足20平米,連自己住帶倉庫,一桌一床,進出門都要側著身子。此外我不停地奔波于批發市場和包裝設計處,并帶了幾個自己較滿意的包裝與批發商洽談,但他們都認為現款風險大,只同意代銷產品,如兩個月后不見旺銷勢頭就馬上將產品撤下。
這個渠道看著談不攏,我就想從商超那邊打開缺口。鄭州的商場、超市本來就多,我開始一家一家地洽談,給他們談產品的獨特賣點,描述產品的實際用途,人們對綠色手工制品的喜愛,未來的市場空間,甚至于以后政府的扶持等等,幾個大的綜合超市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一談到實質內容,我卻退卻了,進場費×萬,上架費×萬,店慶費××元,節日商場促銷費××元,配備促銷員×名……一輪又一輪地談判下來,三個商場主管被感動了,但除了其它的一些雜費可以免去,進場費和上架費是萬不能少的!我真正地退卻了,一時間,我感到了那么的無助。
在基本走絕了批發市場和商超兩個渠道后,我想到了賓館!對,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的產品都能在賓館使用,洗浴用的,洗面用的,卸妝用的,鞋墊,托鞋等,并且產品的外形及獨特的賣點絕對給人以高檔的感覺。一時間我感到天地豁然開朗。很不幸的是,大多數賓館雖有意向,但都以代價太高而拒絕了,只有一個四星級和一個五星級的有意向,但說得等領導決定,這一等等了一個多星期,期間我天天去,有時主管在有時不在,最后不敢再去了,怕人家煩,一直等到最后,也沒有結果。
已將進入六月,我的工作絲毫沒有起色,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想到了降價,此時的降價只能和批發商談,偏偏此時鄭州最大的兩個小商品批發市場整頓裝修,大部分批發商此時都不知轉到了哪里,后來聯系上兩三個,都說這時生意都做不成了,哪敢再吃貨!怎么辦? 最終我想到了退貨,與老蔡聯系,他說我們當初就沒有訂立退貨協議,只談到調換貨,況且他們也是小本生意,不敢壓那么多資金……
我的這次生意徹底地失敗了!
現在,許多城市的商超都能看到我那次生意的產品,價格很高,銷售也還可以,證實了自己的眼光是對的,但不對的又太多了!
回首這次失敗的創業經歷,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供朋友們借鑒:
1、對自我的盲目自大,不清楚自己究竟擅長做什么。冒然進入不熟悉的行業;
2、對市場的浪漫估計。不做深入地市場調研。不清楚消費者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什么價位的需求,臆想著市場的接受能力:
3、決策的隨意性。同樣是不做市場調研。隨時調整策略。影響全局;
4、資金不能合理分配。在產品上占有大部分資金,造成市場開拓無法進行,最終全盤皆輸:
5、基礎商務程序不規范,沒有簽訂合法的條約,僅靠誠信來感動人不行。不能受合法保護:
6、在資金不允許的情況下,茫然的想培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