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一部電影《洗澡》,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象,故事發生在北京的老澡堂里,圍繞老澡堂的搬遷兩代人產生了不同的觀點,通過這種矛盾而展示出新舊思想的沖突,故事充滿了溫情也充滿了思索。歷史在變遷,無人能夠阻止其前進的方向,但是歲月中留下的記憶,卻依然飽滿,回憶起來幾多溫情幾多感慨。
八十年代之前
對于擁有自家專屬的衛浴間,恐怕絕大部分人是無法想象的。衛生間與浴室合二為一更是很多年之后的新產物。那時候甚至還沒有出現“衛生間”、“洗手間”這樣雅致的名字,“公共廁所”的概念也不似今日,而是一個小群體每日都需光臨的場所,清晨裹著大衣出去倒馬桶的生活恐怕很多人仍然記憶猶新。而說到洗澡,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區存在著的“大眾浴室”在那時候可是生活的一部分。洗澡這件事情在南方和在北方具有不同的含義,所以這么多年來,南北方人民因為“洗澡”二字而產生的種種不理解也導演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進入八十年代
一些家庭已經使用上了熱水器,家用的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出現,在家沖個澡的愿望開始實現。但是這個時候大眾浴池依然普遍,浴室概念對于大眾來說還是非常陌生。只是對于已經居住在樓房的人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用廁所,便省去了不少公用廁所帶來的麻煩和尷尬,但是因為功能單一,這個時候還難以成為“衛生間”。隨著后期面盆和浴缸、馬桶的典型三件套進入家庭,“廁所”開始向“衛生間”的概念轉化,功能開始得到豐富。
九十年代
衛浴間概念開始逐漸興起,新建的商品房也更多的去注重人們的各項生活需求,衛生間的設計開始考慮洗浴的要求。建筑專家開彥說,在住宅中增加洗浴功能,是鄧小平在視察三門前提出的,這才打破“住宅設洗浴是奢侈”的框框。“浴室”和“衛生間”開始合為一體成為真正的“衛浴間”。九十年代中期,衛浴間內已經不簡單是馬桶、淋浴的功能性需求組合,衛浴間裝修變得更加被重視,浴室柜也開始走入家庭。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
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開始提高,新建的商品房開始擁有兩個衛生間——主衛和客衛,兩個衛生間的功能也進行了區分,洗浴的要求進一步延展,桑拿房和按摩浴缸這種新型的東西進入了一些家庭的衛浴問。一些高檔的住宅主衛內開始出現了給女主人配備的婦洗器。衛生間的功能也開始進一步延展,衛生間的設計逐漸的開始追求舒適和人性化,功能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
隨著物質基礎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的觀念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當“家”真正成為一種舒適溫馨的代名詞的時候,人們對于衛浴間的裝修也開始添加進了“家”的概念,衛浴間成為了一個放松的休閑的場所而存在。
近年來,“整體衛浴”成了一個新興的概念,“整體衛浴不只是制造衛浴產品,更著重的是創造一個衛浴的環境,這個環境給消費者以享受,設計和全面的解決方案。”同時,衛浴設計要兼顧人們的細節需求,整個方式都以這個理念來轉變。
如今,衛浴間裝修軟裝也被加以重視,為了營造一個溫馨而浪漫的私人空間,色彩、配飾、材質的搭配,樣樣精心而為。衛浴間,在個性化、數字化等潮流中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