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多海外人才來說,上海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他們。現(xiàn)在,全國每四個“海歸”人才中,就有一人在上海。截止到2008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創(chuàng)業(yè)的海外人才已經達到7.5萬余人,約占全國的1/4。一大批留學人員在跨國公司和著名國際機構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留學人員在滬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達4000余家,總投資額已經超過5.5億美元。
上海為什么能像一塊磁石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產生強烈吸引力呢?它得益于上海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得益于上海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和優(yōu)惠政策,更得益于上海引智部門高效的推動力。
上海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黃渭茂說,上海實施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以來,已取得了顯著成果。有338名“海歸”在中國國內各類評獎活動中“摘金奪銀”,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科技發(fā)明一等獎17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發(fā)明二等獎50人;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上海市科技發(fā)明一等獎61人;獲國際文藝類獎項14項。獲國際專利約190項,申請國際專利約80項,獲國內專利約650項,申請國內專利約1500項。
下一步,上海還將加大經濟社會發(fā)展緊缺、急需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力度,實現(xiàn)人才集聚從“量”向“質”的轉變,啟動“3100工程”,即用3年時間,從海外引進約100名處于國際前沿、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家、技術專家、企業(yè)家等國際領軍人才,為上海建成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運中心的戰(zhàn)略目標服務。
2010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即將拉開帷幕。本期特約采訪了世博會人才發(fā)展中心陶慎先副主任,請他暢談了上海世博會籌辦過程中,如何積極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并使得這些國際專業(yè)人才在上海世博會申辦、注冊報告擬定、主題演繹、中國館建設,以及世博會運營實施階段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才是上海的寶貴財富,頂尖人才更是如此。作為高端人才高度聚集的上海高校,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在吸引、留住、用好海外優(yōu)秀人才方面動足了腦筋,下足了工夫,創(chuàng)造了不少新鮮有效的做法,收到了海外人才和上海高校雙贏的效果。
上海實施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工程”,給人以有益啟示:在封閉時代,要想留住人才,為我所用,靠的是行政手段,靠戶口管理,靠精神感召;在當今人才國際化的時代,則要靠環(huán)境、靠機制,以及為人才提供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同時還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襟和氣度。上海在吸引全球高層次人才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吸引高端人才為我所用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