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出國培訓人才工作成果顯著。武鋼被評為全國綜合技術開發百強企業第二名,新產品開發水平在國內同行業名列前茅,累計開發新產品85個系列301個品種,其中有39個新品種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部分工藝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大批觀念新、國際化的管理、技術、經營人才在武鋼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板材生產基地。
在國家和武漢市外國專家局的重視和支持下,武鋼將出國(境)培訓工作作為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重要部分,緊緊圍繞國家和武漢市的重點建設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協調發展項目,結合武鋼 “十一五”發展戰略和人才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內外兩種資源,有重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出國(境)培訓工作。
一、充分利用國家資助政策,培養創新型人才
自2001年以來,武鋼充分利用國家外專局中長期出國培訓項目資助政策,結合武鋼的重點項目和科研攻關難題,認真組織審批類出國培訓項目的申報工作。從研究課題到培訓內容,以及參加培訓人員的選拔等,都經過武鋼技術專家評審、公司主管部門審定,公司領導審批,報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近8年來,武鋼經國家外國專家局審批的審批類出國(境)培訓計劃13項,派出人數16人次,并享受到國家30%或50%的資助比例。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分別被派往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培訓。通過出國(境)培訓,他們開闊了視野,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前沿技術,拓寬了專業知識面,啟迪了創新思路,增強了科研開發能力和后勁,有效地促進了武鋼新產品的開發工作。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回國后,將他們在國外學習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產品質量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中,獲得國家、省、市專利50多項,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完成了武鋼重大科研攻關課題的研究,成功開發出一系列新產品,填補了國內鋼鐵產品的空白。
例如武鋼青年技術人員鄒德輝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進行“含鈮鋼的高溫加工”課題研究,如今他已成為武鋼橋梁鋼研發的主力軍。女博士孔君華,武鋼管線鋼課題主要負責人,先后多次被派往國外進行學習和學術交流,她曾到美國匹茲堡大學進行“管線鋼X80研制”項目研究,并多次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學術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快速提高,她負責的武鋼管線鋼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高級工程師陳吉清,武鋼“鐵路車輛用高強度、高耐候系列鋼的研制”課題負責人,2004年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進行“高強度、高耐候系列鋼的研制”課題學習研究。回國后,他結合武鋼的生產科研實際,針對目前國際國內鐵路大幅提速,如何保證車廂的耐候性和抗沖擊性這一課題開展研究,其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研究空白,并獲國家專利,為我國鐵路提速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實現武鋼引進技術的二次創新
在新產品開發和研究中,武鋼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企業的先進技術,依靠武鋼自身的研發能力,將其轉化成為武鋼專有技術。其中:武鋼引進日本“硅鋼生產專利和成套設備”項目,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冷軋硅鋼,硅鋼產品完全依靠進口的歷史,武鋼不僅引進生產技術和設備,而且選派多批專業技術人員到日本學習生產技術與工藝,經過多年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套技術集成創新的歷程,武鋼自主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鋼產品和工藝技術,為我國節能減排及企業降低成本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2008年“武鋼硅鋼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項目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批準武鋼成立“國家硅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借助國外優勢資源,培養武鋼領軍型技術專家
武鋼充分利用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雄厚資源優勢和國外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的優惠條件,不遺余力地為武鋼技術專家和技術骨干創造條件,派往國外進行學術交流、研修和培訓,大大提高了武鋼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理論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增強了武鋼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技術骨干學習了本行業的前沿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深化研究,為武鋼開發了一批高端產品。
如知名壓力容器鋼專家陳曉教授多次被派往國外大學和研究院進行研修和學術交流,他負責研制的壓力容器系列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填補了我國鋼鐵領域多項空白,改變了我國壓力容器鋼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這類壓力容器鋼還被用于大慶石化基地、三峽工程、國家大劇院、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央電視臺、首都國際機場等20多座大型重要建筑,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四、通過項目引進技術資源,加速企業人才成長
武鋼重視對一線的產品研發人員、生產技術人員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選擇適宜的培訓內容和不同的培訓方式,對優秀技術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和優秀操作人員進行分層、分類出國培訓。
近5年來,武鋼結合引進設備技術工藝,共選派了1300多人次赴國外培訓。通過培訓,使一線技術工人學到了國外企業的先進生產技術、嚴格操作規程和工藝紀律,啟發了思維,開拓了視野,并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這些引進項目關鍵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操作維護技能,為武鋼公司重點項目投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這些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現已成為武鋼產品研發和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
五、以“國際化人才”為核心,培養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
面對激烈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武鋼堅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層次、高素質、懂經營、善管理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
2004年,武鋼選拔了22名優秀員工赴美國俄亥俄大學商學院進行工商管理培訓。通過半年的學習、咨詢、考察和實習,他們了解了美國經濟發展狀況、趨勢和策略,掌握了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增強了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這些學員培訓回國后,學以致用,為武鋼的振興發展做出了貢獻,90%以上的培訓學員走上領導崗位。2009年武鋼還將選送20名優秀后備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赴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重點培訓,以適應武鋼進入世界500強,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要。
武鋼出國培訓人才工作已取得豐碩成果。幾年來,累計有230余件被授予專利權,科研碩果累累。武鋼被評為全國綜合技術開發百強企業第二名,新產品開發水平在國內同行業名列前茅,累計開發新產品85個系列301個品種,其中有39個新品種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部分工藝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大批觀念新、國際化的管理、技術、經營人才在武鋼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