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定都還記憶猶新,去年的8月8日晚8時整,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想在開幕式上奏響的華彩樂章中得以圓滿,那一刻,那一夜,北京——中國,成了世界的焦點。短短幾個小時的開幕式。中華民族璀璨的5000年文明都巧妙地濃縮在了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上,向全世界奉上了一場盛況空前的中華文化盛宴。其中有一幕,恐怕是令所有茶人都感到無比振奮的:在大浪滔天的大海上,長長的畫卷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茶”字,伴隨著綠色茶葉的飄飛,香雋千年的茶讓全世界霎時都沉浸在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中,感受著中國茶文化的非凡魅力。
不知不覺,北京奧運會已經在世界關注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中走過了1年。時光流轉,1年后,充滿自信的中國又將迎來一場世界性的盛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全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中國上海。茶,這一張從古至今都在影響著世界的中國名片,又將閃亮登場世博會,成為中國溝通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橋梁。
茶“和”世博
茶,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跟隨著歷史腳步的向前邁進,茶也漸漸地被賦予了豐富的精神內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和”字。
“和”。即“和諧”,是中國哲學中一個永恒不變的命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一直是貫穿始終的紅線。即將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和”依然是主旋律。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則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它較之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人類與自然”的主題來得更加寬泛和深刻,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必須是建立在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和諧的國際關系的基礎上。
中國茶文化,包蘊著中國儒、釋、道共同的思想精髓——“和合”,反映在自然上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茶從野生到人工馴化栽培再到利用,是人類運用自然規律對自然進行改造的結果;茶在自然的生長過程中,吸收了陽光、雨露和土壤養分,形成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保健成分,常飲茶有助于提高人體預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這些都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合”思想,反映在人際關系上則體現在“和敬”、“和善”與“和美”上。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客來敬茶,以茶示禮,化解隔閡,體現了文明和禮儀,也體現了尊重和平等。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合”思想,反映在國際關系上則體現在“和解”與“和平”上。中國茶文化“和”的內涵與聯合國倡導的“世界需要和平,人類需要和諧”的理念是完全符合的。這就要求國與國之間無論在種族、地區、宗教和文化上是否存在差異,都應是相互平等的,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求同存異,彼此包容,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從而推動世界的發展。因此,茶所體現的種種“和諧”不正與世博會的主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嗎?
作為當代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上海是最能體現中西文化融匯的國際化大都市。茶,亦體現了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更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開放性與包容性。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通過深入發掘與廣泛傳播中國茶文化,向全世界展現古代中國燦爛的文明和當代中國輝煌的成就,在全世界倡導“和諧城市”的理念,向世人傳達“和”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兼容并包、積極向上的城市精神。

通往世博的茶葉之路
就在來自世界五大洲的人們將眼光一齊投射在茶葉飄飛的巨幅畫軸長卷上的時候,殊不知,在這令全世界所有愛茶之人都熱血沸騰的場面背后,中國茶的奧運營銷卻是陷入一種令人尷尬的境地:可口可樂公司以5000萬元的投入承攬了奧運會飲料的全部業務,而中國茶企僅云南龍潤集團獲得可口可樂的授權,生產50000個奧運普洱茶餅。即便是在運動員村,一家中國茶館也僅僅是收取一些微薄的茶飲服務費。一個國家主辦奧運會,除了能大大提升該國的國際影響力以外,也為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遇。茶,是中國的國飲,也是全人類的靈魂之飲。奧運會在中國北京的召開,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茶而言,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然而,可口可樂的“獨霸”,使絕大多數中國茶與奧運失之交臂,盡管茶這一古老的東方健康飲料所具備的優點,是可樂這一工業時代的西方飲料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茶奧運行銷深受掣肘的事實,中國茶企、茶人除了扼腕嘆息之外,更多地是感到無奈。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運會”的世博會在即,中國茶無緣奧運的尷尬事實是否會重現呢?這次答案是否定的。2009年6月5日下午,上海市茶葉學會黃漢慶理事長在“2009國際茶業大會成都茶產業研討會”上透露了一個特大喜訊:“上海世博局同意中國茶、中國茶文化走進世博會,走進聯合國館”。這意味著中國茶拿到了進入世博會的第一張“門票”。在此之前,全國各地的茶人對中國茶進入世博、如何進入世博也有著各自的看法:
黃漢慶(上海市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荼、中國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要借助明年世博會在本土舉辦的優勢,彰顯“喝茶,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旨。
舒曼(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世博會是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機遇,將促進中外茶文化交流、茶文藝匯演、茶器品鑒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陸堯(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茶企可以通過世博會的開幕式、成為世博會組委會禮品部的指定禮品、進入地區館和企業館、設立餐飲服務區等形式進入世博會。而聯合國館是中國茶入世博的最佳平臺,這樣不僅會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有利于樹立企業的高端品牌形象。
于觀亭(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茶可以通過中華館里各省的省館,在世博會供游人休息和游覽的廣場、休息中心、餐飲點等公共休閑空間提供茶點等飲食服務以及聯合國館3個渠道進入世博會。
馬旭崇(龍潤茶業集團一級營銷商、廣東貢香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世博會與奧運會定位不同,企業品牌推廣的受眾群體也會有差別。目前,中國茶企還沒有實力去做獨占性的合作伙伴或高級贊助商。中國茶企沒有強大的宣傳滲透力和推廣能力,不能將宣傳效力延伸到每一個網點,這是與可口可樂等大公司的差距。也正是因為這種差距,中國茶企也不需要花高價錢購買獨占性。
上海世博會的展區將涵蓋上海城區超過5平方公里的范圍,世界各國的展館也有上百個,而代表世界、獨享尊榮的聯合國館區必將成為本屆世博會備受關注的地方。中國茶、中國茶文化成功地進入世博會,入駐聯合國館,將是中國茶業史以及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飛躍。它圓了一個中國所有愛茶人的世界之夢,也兌現了一個中國5000年茶文化的歷史承諾。
根據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聯合國館將主題定為“一個地球,一個聯合國”,而中國茶也循著這一主題衍生出“一個地球,一個聯合國,一杯中國茶”的全新理念。這是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觀念在聯合國館主題的嫁接與融合。
2010年,位于世博會核心區域的聯合國館,必將浸潤在悠悠的中國5000年茶香中,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嶄新的時代面貌也將伴隨一縷縷茶煙和一襲襲氤氳的茶香飄過四大洋、五大洲,彌漫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產區政企揮師世博
聯合國館不僅為中國向全世界播揚茶文化開辟了一個巨大的窗口,也為中國茶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影響力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臺。位于世博會核心區域的聯合國館,有3000平方米的可用面積,其中將有100平方米用于茶產品的展示經營和30平方米用于茶藝、茶道表演。而且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和上海世博會執行委員會的有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09年6月4日,已有23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世博會,世博會的觀眾也將有望達到7000萬人次。本屆世博會還將評選出10家具有代表性的茶企品牌進入“上海世博會中國十大名茶”,并打上聯合國的Logo作為禮品贈送或商品銷售。這些數據和信息對于中國茶企而言,無疑將是巨大的商機。
2009年6月1日,上海世博局正式委托上海市茶葉學會全面負責啟動中國茶、中國茶文化項目招商工作。上海市茶葉學會也與上海世博會協調局、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專案部共同成立了“上海世博名茶招商管理委員會”(簡稱“招管委”),共同致力完成這一光榮而神圣的任務和使命。目前,招管委正緊鑼密鼓地開展“世博十大名茶”的招商、世博“無我茶會”的籌辦、圍繞“世界人居日”主題的茶文化論壇的策劃、“世博茶藝”的創編等工作。
全國各大茶葉產區的政府和茶企亦是群情激昂,摩拳擦掌,都將眼光瞄準了世博會。據一家媒體的報道說,在成都國際茶業大會期間,雅安、日照、都勻等20多家茶企或產地政府都表達了與世博會合作的意向。一些產區的政府和企業也都紛紛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茶事活動,來表明揮師東進、進軍世博的“心跡”。
鏡頭一:2008年11月,浙江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出品的宋茗白茶最終被確定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指定禮品茶。與此同時,上海世博會也組織人員與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共同設計出一款世博會禮品茶專用包款。在此之前,宋茗白茶已經提供了200份禮品茶給上海世博會。
鏡頭二:2009年4月12日,2009上海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節在上海豫園商城隆重召開,來自中國主要產蔡區的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安溪鐵觀音、武夷大紅袍、都勻毛尖、余姚瀑布仙茗、福鼎白茶、春江花月夜鳳岡鋅硒茶、永春佛手、坦洋工夫紅茶、易武牌普洱茶、福州茉莉花茶、寧海望海茶和重慶巴渝銀針等14種中國名茶以首批“中國頂尖名茶”的身份集體亮相,為即將召開的世博會獻禮。
鏡頭三:2009年4月18日,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和上海市茶葉學會等聯合舉行“鏈接世博,做大做強中國茶產業”研討會。上海將評選出100家茶館,作為世博會指定接待單位。
鏡頭四:2009年5月22日,正值2009中國黃山茶葉、名優農產品暨旅游推介會。黃山汪滿田茶業有限公司按照世博會對入駐企業的原則要求、具體操作規則等,克服重重困難,在100多家相關企業中脫穎而出,在競爭中拔得頭籌,獲得了進入世博會服務商的資格,并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簽署了《中國2010年世博會園區C片區公共餐飲服務租賃合同》,成為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入駐上海世博會的茶飲料、茶食品服務商。
鏡頭五:2009年7月28日,在貴州遵義舉辦的2009中國貴州國際綠茶博覽會上,一些茶業界人士表示貴州茶業將會把握上海世博會的契機,計劃在即將到來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展示本地的特產茶葉,而貴州湄潭、鳳岡等地的名茶都有望在世博會上亮相。
茶香藝馨溢世博
中國茶、中國茶文化在聯合國館的榮耀登場,是對中國人所作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的豐厚回報,這種喜悅之情自然是無法言表,除了寫在臉上。也抒發在多姿多彩的文藝活動上。全國各地茶界、文藝界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演繹中國茶與世博會的精彩。
鏡頭一:2009年4月15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上,活動主辦方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以“薈萃茶文化,展示世博情”為題舉辦講壇,在閘北區各街道學校開設“品新茶、學禮儀、迎世博、講文明”系列講座,啟動歷屆世博會茶產品資料的征集活動。同時,上海茶葉交易會、茶藝表演、少兒茶藝邀請賽等形式多樣的經濟文化活動多管齊下,力求以世博會為契機更好地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傳統,提升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
鏡頭二:由成都軍區戰旗雜技團新近創作編排的大型原創雜技主題晚會《茶》已和上海世博會簽約,并將于2010年5月進入上海世博會園區,駐場演出360場。總投資1300萬元的《茶》由著名編導李西寧創意編劇并擔任總導演,以中國傳統雜技為主要表現手法,糅合舞蹈、武術、魔術、音樂及樂器等表演形式,凝聚了中國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情結和文化符號。
鏡頭三: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江西省雜技團與成都軍區雜技團聯合打造的大型雜技主題晚會《茶秀》計劃在今年4月初完成節目編排工作,8月底將進駐上海世博會進行3至5年的長期演出。
鏡頭四:來自全國的書法和茶文化專家在浦東舉行了一場以書法和茶文化相結合的學術研討會,暢談如何在世博會中發揮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的作用。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正式的茶文化和書法文化相結合的研討會。與會者一致認為,茶文化與書法文化緊密結合、互為彰顯,借助世博會的平臺,理當聯合起來走向世界。
鏡頭五:浙江新昌縣儒岙鎮佛緣茶藝廠利用茶葉廢料制作的茶制工藝品,被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相中,下了百萬元的訂單,茶制工藝品將作為世博會的禮品,饋贈中外來賓。
延伸閱讀:中國茶與世博會的歷史情緣
世博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當時的中國,正處于“開眼看世界”的清末。在江浙滬經營茶葉、絲綢的廣東籍商人徐榮村寄出12包“湖絲”參加展覽,經過博覽會的評定,獲得了“第一”的殊榮。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賜給他金、銀獎牌各一枚,并賜贈“翼飛洋人”執照一份,允許“湖絲”進入英國市場。這是中國特產首次在世界博覽會上榮獲的金獎。
歷史上,中國茶真正在世博會上“揚名立萬”卻是在1915年。1912年2月,為慶賀巴拿馬運河開通,美國宣布于1915年2月在舊金山市舉辦第13屆世博會“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包括坦洋工夫、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在內的21種中國茶與貴州的“茅臺”酒獲得了金獎。此外,還有一些中國茶葉也獲得了其它的獎項。那一年,中國茶成為了世博會上一顆最閃耀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