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一向被當做來年樓市風向標的2009北京冬季房展會,將陣地轉移至高端物業市場,成功舉辦了北京國際高端物業及奢侈品博覽會。主辦方表示,豪宅項目總體成交情況不錯,每個項目都有10多個意向成交客戶。樓市傳媒董事長蔡鴻巖等多位業內人士在博覽會上表示,目前北京普通住宅的遠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二環以內則整體步入了三萬元時代,四至五環區域高端社區也量價勁漲,北京樓市高端化趨勢進一步凸顯。
北京邁入高端物業時代
眾多明顯的跡象顯示,北京的高端物業已經到了從量變轉向質變的節點。
北京城區土地的稀缺早已不是新聞。從土地供應方面來看,已經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向外擴張的趨勢。一方面,2007年和2008年成交的多幅五環外的大體量地塊,已經在今年或即將在明年形成有效供應。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北京市場公開出讓的土地中,五環外地塊占了絕大部分,城區中心地塊的推出頻次則越來越低。
高端住宅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更是一路生猛。在樓市陷入“價漲量跌”博弈之時,高端住宅市場卻出現量價齊升,保持著供需兩旺的態勢,月度成交占比節節攀升,市場份額逐漸擴大。有數據表明,今年3月以來,以高端公寓和別墅為主的高端物業成交占比逐月上升,其中,3月份占比為9.4%,而到8月份成交占比已升至20.6%,9月份進一步攀升至25,7%。其中總價400萬元以上的新建和存量豪宅成交金額更是超過1100億元。銷售情況較好的項目有兩類:一類是套均總價超過300萬元的高端項目,包括中心城區的高端公寓和遠郊別墅;另一類則是套總價在60-80萬元的遠郊項目。
正是這樣高企的市場表現,讓北京高端物業的供應進一步豐富。往年,別墅項目的年銷售量一般在50~60套,但今年,很多項目兩三個月就能達到這一水平。
第一太平戴維斯第三季度市場報告指出,高檔別墅市場的成交套數為400套,而供給量僅為8個項目共計184套。成交均價上漲至每平方米26,929元,比前一季度提高7.8%。
而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北京別墅新增供應量大幅增加,比9月上漲87.5%,總共新增預售套數為375套,較9月的200套大增87.5%,新增預售面積為lO,15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1.78%。
事實上,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高端物業市場也出現“供需兩旺”的局面,與普通住宅市場“價升量縮”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比如深圳,9月份成交量最大的前10名樓盤中,每套價格在1000~5000萬元之間。
業內專家分析,北京高端物業趨熱,有多方面的原因:限外令的解除,釋放了一大部分境外高端人士的購房需求;而信貸政策放松和通脹預期,也推動國內的富人紛紛入市購買房產。投資主導的需求大量釋放,促進了京城高端物業市場的活躍。特別是在目前宏觀經濟好轉基礎仍較為薄弱的背景下,市場投資風險加大,為了規避風險抵御通脹,不少機構、投資客以及民間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高端物業市場。
無論是否自住,高端物業項目有著抗跌性強、升值空間大的先天優勢。而且現在國內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渠道有限,在近期資本市場頻繁波動的情況下,得益于過去不菲的收益,相當數量的投資者將物業市場看作穩定的投資方式。雖然短期內或許有波動,但北京樓市的長期前景仍被許多投資者看好。
不過,高端物業的供應或許遠遠跟不上猛漲的需求。據統計,接下來臨近年底的1個多月,豪宅市場放量有限。頂級公寓目前已經顯示出相對稀缺的態勢,在售千萬級別的7個頂級公寓項目的剩余存量為7 14套,存量面積28萬平方米,頂級公寓的存量套數、面積分別占市場總庫存的1%和3%。
當城區中心的土地越來越稀缺、高端物業產品越來越稀缺之時,北京高端物業的價格又會畫出什么樣的軌跡?
10萬元天花板即將頂破
曾經被認為遙不可及的10萬元/平方米單價北京樓市“天花板”,現在即將被頂破。
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北京的老牌豪宅釣魚臺7號,最近成交均價為76758元/平方米,繼續領跑北京豪宅市場。而據了解,該項目最新出來的報價部分樓層、戶型,均價已經超過10萬元/平方米。更有消息稱,其樓王報價將達到17萬元/平方米。
釣魚臺7號后面跟著一大批“追隨者”。據統計,9月以來,北京單套總價超過300Q萬元的頂級豪宅共成交了17套。不過,現在北京更為頂級的億元豪宅正悄然興起。據了解,一個位于北京昌平區燕山山麓的別墅項目就被定位為“億元別墅區”,項目共有11棟獨棟別墅,每棟售價均在億元以上。另據悉,龍湖·頤和原著一棟面積達2546.79平方米的樓王目前也已被預訂,售價逾2億元。
其實,中國三大國際化都市香港、上海、北京相比,上海的高端物業已經早一步邁入10萬元時代。現在已有20個左右的別墅及高端住宅的報價達到或超過10萬元/平方米。而香港恒基地產旗下一套躍層復式公寓每平方米71.28萬港元的成交價格,更是刷新了同類別公寓售價的世界紀錄。北京的高端物業價格與這兩個城市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
正是看到了北京高端物業的升值潛力,諸多品牌開發商從土地一級開發就開始“血拼”。11月20日上午,“順義區后沙峪鎮天竺開發區22號住宅用地”公開拍賣,保利、萬科、龍湖、百仕達等12家房企參與競拍,經過190輪競價,最后該地塊被大龍地產以50.5億元拍下,成為北京樓面地價、總價雙料地王。
受到眾多品牌開發商青睞的該地塊,是典型的高端物業用地。其容積率僅為0.62,被稱為“罕見低密度用地”和“中央別墅區最后一塊低密度用地”。業內預計,如此之低的容積率,又處于中央別墅區,該地塊必將建成別墅。
對于越來越稀缺的高端物業用地,今后將遭到諸多品牌開發商更為激烈的爭奪,從而進一步推高北京高端物業的價格。
正是因此,在近來多家研究機構的報告中,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北京的高端物業市場仍有望保持現有發展速度。而另一種觀點則更積極:北京高端物業的發展其實剛剛起步,其價值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高端物業仍處價值洼地
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曾明確表示,城市的價值是決定房價的重要因素。他認為,衡量城市價值的標準包括城市吸引投資、拉動就業的能力,以及城市環境等軟硬實力。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也稱,一線城市經濟發展較快,這些大城市核心區域地產項目的高品質,包括景觀資源的稀缺性吸引了一大批以保值增值為目標的高端客群,這部分客群一般采取長線投資方式,長期持有等待物業隨著市場好轉而升值。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北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會吸引更多的國際人士來華工作和居住,北京高端物業的購買群體將會更加多元化。有統計數據表明,至2008年,在北京長期居住的外國人近20萬人,臨時居住近15萬人;2008年歸國留學生超過5萬人,其中6成居住在北京……
當用國際化的視野去看北京高端物業時,其價格的大幅上漲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的首份《住房綠皮書》也指出,在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明年全國土地價格和住房市場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量價齊升。同時還發布了“住房價值潛力城市排行榜”,排行靠前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
社科院學者預計,從供給方面看,由于信貸政策寬松及今年商品房銷售火爆,開發企業普遍資金充裕,短期內大幅供給和促銷可能性不大;從需求方面看,政府鼓勵住房消費的政策部分抵消了經濟下滑的需求疲軟,由于經濟復蘇尚不穩固、經濟增長對樓市的依賴仍然較大,因而政府短期內并沒有大力抑制住房投機的政策空間。
不可否認,北京高端物業的價格目前和上海、香港的高端物業相比還較低,僅為香港的十分之一。但北京無論是經濟環境、政治地位還是全球吸引力,均不遜于上海、香港,這使得北京的高端物業市場還屬價值洼地,具備了極高的投資價值和升值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