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我而言,你將是宇宙中唯一的,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貍說。
人們不再有時間去了解事情了,他們總是到商店里買現成的東西,卻沒有一家店販賣友情,所以。人類沒有真正的朋友。
“人在什么地方?”小王子終于又開了腔。“在沙漠上,真有點孤獨……”
“到了有人的地方,也一樣孤獨。”蛇說。
倘若沒有這些書信留下,除了那本聲名遠播的《小王子》,我們怕是對圣埃克蘇佩里了解有限。一本傾國傾城的童話書,一個略略發福的飛行員,一段充滿迷霧的生死之謎,無數段露水情緣。天才作家?冒險家?抑或一位有情有義的唐璜,幸好有這些書信,這些從10歲起寫給媽媽的信,讓我們的好奇心得以滿足。他寫純情脆弱的小王子,視飛行為生命。都與一個身影相系,和遙遠的童年相連。
圣埃克蘇佩里4歲喪父,同胞姐姐和弟弟又先后夭折。他由母親一手帶大,終生感情深厚。10歲開始上寄宿學校,他從此不斷給母親寫信,討論生活瑣事,回憶甜蜜童年,向母親要生活費,談自己的飛行、朋友和女人。
他的渴求、喃喃細語都盡數傾訴給遠方的母親。“媽媽,過去我從來不能給您需要的依靠。我覺得我開始懂得每天多了解您一點、多愛您一點。媽媽是可憐人唯一真正的避風港,這從來不會錯。可是為什么您不再寫信給我了?如此焦急地等待郵船,卻什么也沒等到,這不公平。”
“一直存在于圣埃克蘇佩里書信里的,是對母親的渴望、不安、仰慕。他在母親面前仿佛是永遠需要照顧的小孩,在心靈上和母親形成緊密的依附關系。”精神科醫生陳豐偉這樣總結。
圣埃克蘇佩里如此強烈地要求母親回信,牢牢扣緊他們之間的紐帶。我們沒法看到母親寫給兒子的信件,所以也無從探討這位被兒子如此“糾纏”的母親,究竟有何想法。
圣埃克蘇佩里一生短暫,盡管和康綏蘿結婚,還以她為原型塑造了《小王子》中的“玫瑰”,但始終情人不斷。他沉湎于寫作和無盡的飛行中,是一個生活在幻想世界里的人。
弗洛伊德在《作家與白日夢》里說過:“我們可以斷言,一個幸福的人從來不幻想,不滿足的人才會。幻想的原動力是來滿足的愿望,每一個幻想就是一個愿望的滿足。每幻想一次,就是對一個不滿意的事實進行一次修正。”往往,童年時經歷過分離或是孤獨的人。想象力總會比較突出。一個男孩兒如果不能脫離母親的懷抱,進入父親的行列,這樣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會進入成人世界,他只想做獨占媽媽的乖寶寶。母親永遠是他的理想形象。
這樣的男孩并不少見,只不過,并非人人都有圣埃克蘇佩里的天賦才華和誠摯心靈,可以把這份渴望轉化為撫慰不安靈魂的偉大文宇。PS:
安東·德·圣埃克蘇佩里
1900年生于法國里昂,是法國首批飛行員之一,終生酷愛藍天,最終在一次飛行中失蹤。代表作品童話《小王子》(1943),至今全球發行量已達5億冊,據稱間讀率僅次于《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