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申報一旦實施,誰也沒法貪,從而誰也不用貪。憑良心做人,靠本事升遷,這難道不是干才能將的福音?
上月19日,中紀委開會,要求領導干部上報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裸官”,更特意點出要加強管理。當然反腐陽光法案要出臺,阻力之大不難想見。原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稱,其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反對“官員財產申報”的官員高達97%,這并非夸張。
不過推力也很強勁。調查數據顯示,九成民眾支持反腐陽光法案盡早出臺。執政黨更視反腐為“重大政治任務”,力圖避免跌入昔日國民黨“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的困境。
剝離各種虛頭巴腦的障眼法,反腐的光明大道無非兩條。一是收束權力,使官員手中不必要的人事、審批與資源配置權最小化,對不得不保留的權力,透明行使,有效管制。另一條就是源自瑞典、風行世界,已深得中國民眾認可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如果凡200元人民幣以上的財產及收入都要一一說明合法來源,不能說明即被批評、辭退乃至坐監,即便再大的權力,又怎么貨幣化?
問題是,模樣再俏,不能娶她進門也枉然。那么好的制度,卻居然只有3%的當事人愿意支持,這一現實也必須面對。
平心而論,貪官并非人之初性本惡,而主要是陷于一種惡性循環不能自拔:不送怕難升,不貪沒得送,而手中恰好又有幾乎不受制約的權力。于是,貪腐成風日漸成為官場痼疾。
但問題是,近年隨著懲處力度加大,省部級高官紛紛落馬,貪腐的成本在顯著增加,貪官的安全感在快速降低。恰好,陽光法案的光芒,完全可以給官場后來者照射出一個安全而溫暖的仕途空間。財產申報一旦實施,誰也沒法貪,從而誰也不用貪。憑良心做人,靠本事升遷,這難道不是干才能將的福音?佛法說,截斷眾流,本來清凈??嘤谒投Y跑官者,一齊解脫,有什么理由不支持財產申報?
道理其實很簡單,只要申報財產比隱瞞財產能給官員帶來更大好處,新規則的建立就會水到渠成。關鍵還在于如何考量種種現實,把法案制定得可以操作。
根據現有討論,陽光法案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苦腐敗久矣的民眾所喜歡的鐵腕方案:上至中央最高領導,下至普通公務員,最好能一夜之間將自己的家底悉數公布,一塊硬幣都別含糊,有罪者治罪,無罪者勉勵,清廉者升遷。
二是某些無知無畏貪官的雷人方案:老百姓誰愿公布誰公布,我就免了。
三是良心還沒完全壞掉的貪官勉強愿意接受的妥協方案:可以申報,那些本已落袋為安的錢財,也不妨上繳國庫。條件是,一不要治罪,二要繼續給機會為黨為國效勞——有些人除了這個,也不會別的了,擔心被陽光法案斷了生路。
只要能避免巨大震蕩,鐵腕當然最好。但申報、公示、監督、問責這四個重要環節,最終都要靠官員來執行,如何識別誰是干凈的執行人?即便干凈,是否有膽識和技巧來完成艱難使命?一次性徹底換掉所有貪官乃至整個官僚體系而不天下大亂,除了上帝,大概沒人能做到。
妥協是必要的,但是如何著手呢?比如從薄弱環節開始,這也是新疆阿勒泰地區能首開財產申報先河的主要原因:該地財力有限,撥款專用,權錢交易少,官員們的陽光恐懼癥還沒深入骨髓。
同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是從阻力最小的地方切入——組織部門已經考察了大量的“新后備干部”,他們歷史負擔少,完全有條件先申報財產。
在申報財產、上繳不法所得的前提下特赦也好,先擱置難啃的骨頭也好,無論哪個選項,都是復雜的政治過程,都考驗著中國包括為官者和公眾的政治智慧。如果公眾已成熟到識大體、顧大局,不堅持鐵腕方案,官員們是否已準備好從明天早晨起就清廉從政?
(選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