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女香奈兒》(CocoBefore Chanel)細述一代“時尚教母”蓋布里爾·香奈兒成名前的心路歷程。今天,“雙C標志”、“山茶花”、“菱格紋”、“黑白雙色”都已成為了品位的象征,“香奈兒”[Chanel]也已成為了蜚聲國際的知名品牌,擁有超過6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這全是香奈兒以自己的興趣和技能去追尋夢想的豐碩果實。
香奈兒的母親在她六歲時離世,父親更丟下了她兄弟姊妹五人。往后的日子,香奈兒被送往女修道院學校讀書,在那里,她學針鑿功夫。在她二十二歲那年,香奈兒一面做裁縫,一面以藝名“可可”(Coco)當兼職“歌女”。
在這段生涯中,香奈兒先后結識了法國貴族艾亭奈·巴桑及英國工業(yè)家阿瑟·愛德華·卡伯,并成為他倆的情人知己。巴桑曾多次向她求婚,但香奈兒卻不甘于做一只深鎖庭園的黑文鳥,毅然作出她人生的重大抉擇,婉拒了這個當時一眾法國婦女的夢想——成為貴族夫人。她憑著超凡的針鑿功夫,加上敏銳的潮流觸覺,希望建立自己的事業(yè),在法國時裝界闖出名堂。
成就理想知所取舍
在巴桑和卡伯大力支持下,香奈兒在1910年成功開設了第一間自家的女裝帽子店。她深信:簡單就是美。她做的帽子高雅簡樸,一反當時法國時尚的花俏華麗風格,她的產品受到名流、客人的熱烈追捧,小店門庭若市。
一年后,香奈兒把店子搬到更具時尚品位的康邦街,繼續(xù)傳播其簡約的審美哲學。憑著她那追夢的熱忱和勇氣,香奈兒開創(chuàng)了新時代的風尚,成就了Chanel這叱咤風云的時裝品牌。
戴爾公司創(chuàng)辦人米高·戴爾也是一個果敢的追夢者。他從小便熱愛計算機。十二歲那年,戴爾就利用他從郵票買賣生意中賺到的2000美元,為自己購置了第一臺個人計算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解剖了自己的計算機。開始了他研究及改裝計算機的生涯。中學畢業(yè)后,戴爾順應父母的要求,考進了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選修醫(yī)學。同時,戴爾也注冊了“PC有限公司”,在自己宿舍的房間內為客戶提供“度身訂造”的計算機產品,并以直銷方式送到客戶手里。
大學一年級結束后,戴爾立志要在個人計算機這領域大展拳腳,毅然退學。這在大眾眼中匪夷所思。不智、錯誤的決定當然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故戴爾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協(xié)議——如果那個暑假的銷售額不理想的話,他就放棄經營PC有限公司,繼續(xù)學業(yè)。
憑著戴爾堅定的決心,僅在暑假的第一個月,他就賣出了總值18萬美元的改裝個人計算機,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從此以后,他就專注從事自己的計算機直銷生意,成就一代個人計算機王國。
成功人士的孤寂
“華爾街金童”吉姆·羅杰斯在《投資大師羅杰斯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中叮囑兩個寶貝女兒: “不要讓別人影響你,假如每個人都在嘲笑你的想法,這就可能是成功的目標。”大部分人贊同的東西決不是最好的東西,因為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看,一半人口的智商都是在平均線之下。
心理學泰斗亞伯拉罕·馬斯洛也多次強調能夠自我實現(xiàn),完全發(fā)揮自己才能的人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成功的人從不從眾,他們都喜歡去做別人不會做、不想做和不敢做的事情。
在追尋夢想的時候,我們大可借鑒斯坦福大學學者吉姆·柯林斯在《從優(yōu)秀到卓越》中提出的“刺猬概念”。柯林斯認為,企業(yè)和個人在制訂戰(zhàn)略時,應從以下三個方向的“交匯處”出發(fā):
一、什么范疇——能令你成為世界上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
二、什么事情——能令你充滿永不止息的熱情的?
三、什么業(yè)務——能令你最有效地驅動你那“經濟及資源引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