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重慶河壩車站工作的職工,業余生活一般極為枯燥。1979年夏天,人們忽地聽說鐵路安全宣傳隊要帶《天仙配》這部被禁多年的影片到沿線放映,職工們欣喜若狂,差點蹦上了天,天天都扳起指拇在算哪天放映隊才能去自己所在的車站。一個老漢笑嘻嘻地說過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我們是丁丁貓想吃紅櫻桃,眼睛都望綠了。”
不久,終于盼到宣傳隊明天就要來的消息,不少人歡天喜地各處跑,去通知親朋好友和熟臉嘴。
我就是那年隨安全宣傳隊帶著電影、展板第一次來到河壩車站的。往日這個冷眉秋眼的五等小站一下子人歡馬叫,熱鬧非凡。公社專門派了秧歌隊穿紅著綠打起鑼鼓跑來助興。八方趕來的農民都像過年一樣穿得周武鄭王;女知青們更是大起膽子穿著喇叭褲、連衣裙,打扮得花枝招展,故意在人面前竄來竄去,嘻哈打鬧出風頭;車站幾個年輕人穿上剛發的新式鐵路制服,滿面春風忙前忙后不斷向女娃子們擠眉弄眼打招呼。老站長指著他們取笑說:“這些年輕崽兒就愛搞這些名堂,專門往街上供銷社、餐館跑,向那些妹兒通風報信獻殷勤。”大隊支書說:“他們是啞巴吃湯圓心里有數,趁機表現表現以籠絡感情,啷個(方言:怎么)不好嘛!將來找個對象結了婚扎了根,保證你老人家高興得嘴巴都合不攏。”
幾個職工家屬這天也擦脂抹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招來不少羨慕的飛眼和驚嘆的夸贊。放映員小王打趣地說:“你們這個小站真是烏龜有肉在肚子頭,還有這么多美女,真想不到喲!”女人們得意地笑著說:“我們這些老臉嘴算啥子美女喲,都是老站長估倒(方言:強行)要求,只好‘白市驛的板鴨——干繃’,厚起臉皮出洋相。”老站長趕忙聲明:“這個小站天天都是那幾副顏色,除了過年進城,她們難得打扮一回。今天請來這么多客人,就想讓她們風光一下,造造氣氛,‘叫花子擺圍鼓——窮作樂’,圖個鬧熱嘛。”
因為安全宣傳要配合電影同時放映,老站長特別高興。中午,他專門辦了幾桌飯菜,請來公社書記、武裝部長、大隊支書、生產隊長等人,還叫休班職工都來陪客,大伙不分彼此,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親親熱熱就像一家人。快下席時,老站長又舉起杯激動地說:“鐵路安全人命關天,今后各位一定要給我扎起(方言:幫忙、助陣),千萬把安全放在心上,出不得事!我再敬各位一杯,衷心拜托了!”車站老何馬上站起來說:“今天招待各位,全是老站長自己掏的腰包,就憑這點,不把安全搞好,實在對不起他老人家。”老站長不以為然地笑著說:“這叫蝕財免災。有人為保安全,命都舍得,我出這點‘血’算啥子嘛!到年底,車站實現安全生產兩千天時,我再請各位去街上好好整一頓!”
酒足飯飽之后,大伙走出屋子,有人驚風火扯跑來說:“有個老頭一大早就趕來占位子看電影,在太陽壩里曬了半天,可能是中暑昏過去了。”老站長忙問正在收拾碗筷的婆娘:“我叫你熬的清涼飲料,你是不是忘了喲?”他婆娘說:“上午熬了一桶,剛才又挑了兩桶去,我啷個會忘喲!”
幾人趕到車站邊上的壩子,老站長趕忙把老頭抬到樹陰下,又按穴位又揪痧,還叫婆娘給他喂“十滴水”。見老頭醒過來,正準備把他抬到候車室去休息,誰知他怕失去位子,死活都不愿去。老站長見他有氣無力、氣喘吁吁的樣子,忙叫人端來一大碗飯和回鍋肉。老頭好久都沒嘗過油暈了,驚喜得顧不上說聲謝,端起碗就狼吞虎咽,很快吃得氣鼓氣脹,打起飽嗝。恢復元氣后,他一下午精神十足地就坐在那里,向來來往往的人們大擺鐵路工人做好事的龍門陣。
這時,壩子已被人用凳子、石塊占得滿滿的。中間一群男女老少,正嘻嘻哈哈喝著車站送來的老鷹茶,吃著麥粑和煮包谷。為了占據好位置,一些人從30多里外的老爺山上,半夜打起火把,一大早就趕來了。他們看見放映員提著一個日本進口的大收錄機,邊走邊放著10多年都沒聽過的老歌時,都情不自禁地怪聲怪調唱了起來。那些年輕人更是一窩蜂圍了上去,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個洋機器“開洋葷”。
天快黑了,看電影的人扛著板凳、扶老攜幼,汗流浹背地從四面八方匆匆趕來,壩子里人山人海,就連銀幕后面都擠得滿滿的。看著滿身大汗、在周圍跑來跑去維護安全的車站職工,公社書記擔心他們今晚看不好電影,老站長笑著說:“這些年輕人哪有心思看電影喲,每回放電影他們都是這樣,好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向女娃子表現表現,個個心頭比看電影還安逸。”
晚上,老站長把守橋的解放軍也請來了,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但解放軍卻把地方讓給了小學的那些娃娃們,全都坐到銀幕后那個山坡上,還雄赳赳、氣昂昂不停地唱著歌,為大家助興。
天剛黑,正放映鐵路安全幻燈片時,忽聽場外有人在哭鬧。老站長趕過去一看,是位老太婆,一個40多歲的漢子忙向老站長解釋:“我娘今年85了,前些年火車站演電影,她是雷打不脫都要來看。今天聽說火車站要演《天仙配》,一大早就想來占位子。這么熱的天,我怕她遭不住,等太陽落了山才背她來,哪曉得這么多人,啷個擠得進去嘛?她卻不依教(方言,遵守規則),嫌我背她來遲了,就鬧起來!”老站長沒辦法,只好叫自己老婆把椅子讓給老太婆坐。
安全宣傳片放完后就放電影。當《天仙配》片名一出現在銀幕上,全場觀眾頓時歡聲雷動。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掌聲、驚呼聲此起彼伏,像打雷一樣。當董永和七仙女牽著手唱起“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時,滿場的觀眾歡呼雀躍,好些人按捺不住,扯開嗓子跟著唱開了;看到王母娘娘要把七仙女抓回天上時,全場觀眾群情激奮,舉起拳頭吼起來:“打倒玉皇大帝!打倒王母娘娘!”坐在銀幕附近的娃兒,還抓起地上的泥土石塊,向天兵天將投去。
電影完后,姑娘、小伙意猶未盡,大家圍在一起擺起電影中的情景。供銷社的一個姑娘笑著說:“我要是七仙女,也要找個像董永那么好的男人。”車站的小何馬上大聲說:“我也想找個像七仙女那樣的愛人。”站在一旁的大隊支書打趣說:“今晚我就當回電影里的槐樹公公,成全你兩個好不好?”眾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一轉眼,30年就過去了,可當時情景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電視每家每戶都有,什么時候想看都行。看電影也很方便,即使在農村,很多地方結婚喬遷、紅白喜事,一家人也可以包場電影給全村人看。然而,30年前看壩壩電影那種熱鬧喜慶的場面卻再也不會有了。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