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日照鋼鐵資本化是杜雙華在公權面前所設立的一個路障,這一做法能否將公權推進合法邊界之內尚不得知。
民營企業家應該用何種手段捍衛自己對企業的合法擁有?雖然這一權利隨著《物權法》的出臺已經變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一事,將日照鋼鐵集團董事長杜雙華推上維權之路,在公權面前,做著一場前途未卜的博弈。

開源控股(1215.HK)5月19日晚間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已經正式表決通過“以52億港元收購日照鋼鐵部分股份”的決議,涉及日照型鋼有限公司、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軋鋼有限公司的30%、30%和25%的股權。該交易已于5月29日完成。
在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一事剛剛出臺之際,杜雙華起先一直采取消極態度,抵制山東鋼鐵重組。
然而,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鋼鐵寒流,使日照鋼鐵在當年9月虧損4億元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原料高價位、高庫存、鋼鐵產品價格低迷、銷售疲軟的惡劣局面,這迫使杜雙華妥協。不過,杜雙華還是埋下了伏筆。
2008年11月12日,杜雙華吃進開源控股有限公司4.4億股,其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杜雙華再次增持2.6億股,成為開源控股第一大股東。
對于杜雙華的入主,開源控股主席胡翼時說:“杜雙華此舉無疑為其產業發展布局增添了一個新的方向,顯示出杜先生個人的經濟實力及在進軍熱能供應產業的眼光和決心。”
在此之前,杜雙華在資本市場上從無運作經歷。在日照鋼鐵即將被重組的風口浪尖入主開源控股,直至開源控股收購日照鋼鐵股份的消息傳出之際,人們才發現,杜雙華并沒有如胡翼時所說,開始轉型熱能供應。間才做到的。

杜雙華私人擁有的日照鋼鐵公司如果被山東鋼鐵集團收編,則這家民營企企業將徹底變身為一個國有控股企業——這與山東省鋼鐵行業的大環境相符。
外界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一是杜雙華套現了,就像朱新禮要把匯源果汁賣給可口可樂一樣;二是杜雙華被掠奪了,就像鋼鐵領域中常州鐵本公司和寧波建龍公司一樣,在強大的政府公權面前,民企的私權只能退避三舍。
結合形勢現狀,后一種可能,被普遍認同。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民營企業家,杜雙華已經在國企四面包圍的境地中干出了1000萬噸的鋼鐵規模,時間是五年,而鞍鋼武鋼等大型國有鋼企都是用了半個世紀以上的時僅此成就,杜雙華并不會心甘情愿放棄日照鋼鐵。
無疑,將日照鋼鐵資本化是杜雙華在公權面前所設立的一個路障,這一做法能否將公權推進合法邊界之內尚不得知。

據媒體報道,重組一事是“由山東省政府主導推進,在省長辦公會議上確定的。由政府出面協調,要求日鋼配合山東省鋼鐵產業規劃”。
也許收編一事并不可逆,但按照慣例,山東鋼鐵即便收編日照鋼鐵,可能不用出一分錢。
辦法有二:
一、日照鋼鐵作價并入山鋼集團,杜雙華拿日鋼換來山鋼的股票。
二、山鋼以增加對日照鋼鐵基地的投資換取日鋼的股權。在國企收編民企這種慣用路徑下,杜雙華很有可能拿不到一分錢的現金。
不過,現在杜雙華有了明碼標價的機會,52億港元——定價明細,就看山東省政府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