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山寨化?還是山寨升級?
面對外界的風言風語,聯發科僅僅是想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在3G之路上銜枚疾走。
如果將聯發科比喻成一種動物,在蔡明介眼中,它就是一只豹——極速、敏捷。
這種極速、敏捷一度被傳為佳話:2001年,這家出身臺灣的IC設計廠商在創業4年后,選擇殺入手機芯片領域。當時,聯發科員工不足300人,年營業收入只有153億臺幣。
那個轉型的時代,很多廠商鎩羽而歸,而聯發科在7年之后,年手機芯片出貨量高達2.2億顆,其全球市場占有率僅次于德州儀器和高通。
然而,聯發科的這種極致豹性在其創始人、董事長蔡明介身上難覓蹤跡:不善交際,無論怎么梳理都稍顯凌亂的頭發,一張消瘦的臉上戴一副方框眼鏡,眼神中流露的依舊是工程師的嚴謹。
這位現年59歲的工程師在臺灣被稱為集成電路設計的“教父”,十年間,他帶領聯發科兩次登上“臺灣股王”之位。
但在中國內地,對蔡明介更多的稱呼是“山寨之父”。
3G時代到來之時,人們對蔡明介、對聯發科的質疑又掀一波浪潮。
在5月17日中國移動TD-SCDMA招標的12家手機品牌/手機芯片供貨商中,聯發科不僅獨立入選手機芯片供貨商,還同時獲得5家入選手機品牌的選用,支持度超過天碁、展訊。
有人說聯發科成為TD芯片市場的最大贏家,也有人說,盡管聯發科通過與大唐的合作暫時保住了一席之地,但是并未獲得三星、索愛、MOTO等國際大品牌的青睞,前景黯淡。
到底是3G時代的大贏家還是被邊緣化的當局者?蔡明介想的到底是什么?一時間,聯發科再成焦點。
30億下注TD
TD是中國自己的標準,未來不管是發展3G還是4G,都會基于目前的TD基礎,而政府也一定會加大推出力度。
受金融風暴影響,在全球電子產業處于谷底的2009年,聯發科在前五個月中卻交出一份漂亮的財報:與去年同期相比,聯發科營業額只有在1月出現4.62%的下滑,二三四五月均呈上升態勢。同時,第一季度營收239億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4%。
當然,內地市場為聯發科的增長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原本在2G時代,聯發科在內地芯片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了70%。在升級到3G時代的途中,聯發科更加看重TD發展所帶來的市場。
與這種看重相反,自從提供了手機芯片的Turnkey solution(一站式解決)方案后,外界對聯發科的形容詞中總是少不了“山寨”,對其質疑也大都是源于此。
其實,便捷并不代表低端。早在兩年前,聯發科就已經為進入TD做好了準備。
2007年9月,聯發科以3.5億美元現金并購了美國亞德諾(ADI)旗下的Othello和SoftFone手機芯片產品相關業務,并由此獲得ADI的GSM、EDGE、WCDMA和TD-SCDMA芯片及產品組合,還有一支近400人的專業團隊以及200多項美國專利。
時至今日,聯發科擁有目前業內最為完備的TD芯片產品線,包括目前市場上最為成熟的TD芯片平臺LeMans、目前速率最快也是最早實現量產的TD-HSDPA芯片Laguna,以及支持2.8M上行速率和2.2M下行速率的TD-HSUPA芯片Laguna-U。
在聯發科首席財務官兼新聞發言人喻銘鐸看來,當時進行并購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聯發科當時雖有對TD的研究,但速度較慢,可能趕不上發牌時機;其二,謀劃全球戰略布局。
這里不得不提起蔡明介的成功秘訣“S曲線”。
所謂的“S曲線”是一個時間概念,如果新產品推出過早,錢花完了產品消費趨勢還沒有形成,會輸;如果新產品推出過晚,利潤空間會很小,也會輸。
再回過來看2007年聯發科并購ADI。聯發科有兩套方案,如果市場提前成熟,即直接借助ADI的TD部分進入市場,占領先機。如果市場情況在預期之內,聯發科還有兩年的時間對這部分業務進行合理的整合。
由于此前ADI與大唐有合作,同時LG也一直是其客戶,所以此次中國移動的招標中,聯發科占有一定優勢——中國移動的第一、二輪TD-SCDMA終端芯片解決方案招標中,聯發科通過A D I聯合大唐移動拿下50%-60%的占有率。
不過,在中國移動激勵TD芯片廠商的招標中,分別有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展訊及T3G中標,三者中最高可獲研發資金近億元,聯發科不在名單中。
“老師通過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好好表現,對于功課不好或者比較落后的學生,激勵是為了讓他們更加努力,而好學生基本上不需要拿老師的獎勵了?!庇縻戣I認為中國移動此舉的意圖是:希望有更多的芯片企業及其他中間廠商,能夠在短期內,至少是今年內可以拿出成熟的解決方案。
“我們與中國移動高層更多的是討論如何利用聯發科在2G較大的用戶群去開拓TD用戶?!庇縻戣I解釋,目前的聯發科已經超越了“向TD靠攏”的階段,而轉入實際操作了。此前的四年中,聯發科已累計投入30億。目前,聯發科TD芯片累計出貨已經超過100萬套。
不過,有一些讓人不太樂觀行業消息:去年底,內地主要手機設計公司德信、S i m c o m等紛紛停止或裁減T D手機設計團隊,內地TD手機芯片供應商凱明淡出TD手機芯片市場。TD大規模的商用至今也尚未啟用。對此,喻銘鐸認為這不完全是TD的問題,而是與整個3G的推廣有關。至于T D,由于是中國自己的標準,所以未來不管是發展3G還是4G,都是基于目前的T D基礎,而政府也一定會加大推出力度。
可以提供數據支持的是中國移動的投資決心:2009年,中國移動TD-SCDMA計劃投資超過200億元。
同時,“3G還處于試驗階段,用戶的增長將處于加速增長的階段?!鄙虾WC券分析師張濤分析道:G3——中國移動的3G業務,用戶數量今年4月達到51.4萬,環比增長40.44%,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趨勢。從單月用戶增量看,4月單月G3用戶增長了14.8萬戶,比3月增長5萬戶。
由此看來,聯發科的壓力會隨著3G用戶數量的增加而減小,然而聯發科更大的自信來源于其他業務足以支撐TD的長期發展——2G時代的手機營收為其提供了七成以上的收入,數字電視、DVD播放器、光儲存產品的客戶積累都已經成熟。
WCDMA的國際攻堅
從經營角度看,WCDMA與TD將處于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
“按照市場的預估,大概再過兩年,全球3G的人口應該會慢慢能夠接近用2G的人口。”喻銘鐸說。
更何況,在3G的三個標準中,聯發科也并未單一下注。由于CDMA2000先是為高通壟斷,后又有威盛的追趕,聯發科在這個規格中暫無計劃。不過,在看好T D的同時,聯發科并未放棄WCDMA。畢竟,從全球市場看,與TD相比,WCDMA是更普遍的標準。
在WCDMA的標準上,聯發科觀望許久,單是去世界各地查看、做測試就有兩年半的時間。按照計劃,該做的重要事情都準備完畢,目前只是剩下工程上的收尾工作。也就是說,下半年就要開始做立項開發了,如此看來,真正出貨的時間應該是在2010年初。
一旦研發、出貨成功,WCDMA的市場機會更多應該是在中國之外?!叭绻軌蛉缙谕瞥觯瑢ξ覀儊碇v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從經營角度看,WCDMA與T D將處于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種同時押寶的打法有深刻的道理。
在蔡明介的構想中,聯發科應該是一只立足全球市場的豹,面對世界級的目標,以豹的速度來達成。
根據高盛高華一份名為“手機市場份額大戰:芯片組之爭奪”的研究報告:2008年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上,德州儀器的占有率為38.1%,居第一位;高通為21.8%,居第二位;第三名即為聯發科,占有率為8.6%。
高盛高華分析師Donald Lu認為,借助T D技術,聯發科在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中會有一個高速成長。在手機芯片市場上,聯發科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可由現在的9%上升至2012年的12%,如果加上灰色市場,這個數字可達25%。
從競爭的態勢看,排名第二位的高通是全球兩大標準CDMA和WCDMA最重要的開發者,而三星、LG、MOTO都是其客戶。在2008年,諾基亞與高通出現法律糾紛后,高通為諾基亞提供WCDMA的芯片。高盛高華對高通的預測是:其市場占有率在2010年的頂峰時刻有望達到28%,在2012年時會升至30%。
排名第一位的德州儀器則有可能出現另一番情景。早在2004年的時候,德州儀器就曾想過撼動高通在CDMA市場的壟斷地位,然而至今未有起色。高盛高華分析師James Covello認為,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臺、Bluetooth、GPS、WLAN等方面是其今后重點。他預期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德州儀器芯片組市場占有率將由目前的38%下降至2012年的不到6%。
而聯發科的主要客戶有中興、華為、TCL等。要在更大的范圍內獲取競爭優勢,在Donald Lu看來,聯發科最重要的是借助3G時代的潮流提高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去山寨化”
相對功能型手機而言,智能手機的山寨
化門檻會比較高,這是否能幫助聯發科“去山寨化”?
與發力TD、WCDMA一樣,聯發科在智能手機上的追求也絲毫沒有減弱。
目前,智能手機所占的份額非常少,大概只占10%,其余大部分還是所謂的功能型手機。但是可以看到的趨勢是:智能手機在手機市場上的份額正在逐漸增加。
聯發科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推出時間預計在下半年。對于聯發科來說,如期推出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但現實是,即便產品如期推出,初期也不可能大量生產。
今年2月,聯發科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機解決方案MT6516。此后,對于聯發科在智能手機上是否會加強對客戶方——使用廠商——管制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選擇條件好的客戶是肯定的,因為,相對來講,智能手機也需要客戶在研發上有一定投入,所以,聯發科選擇客戶還是看能力。然而,在代理商的選者上,我感覺差距不大?!?/p>
毋庸諱言,相對功能型手機而言,智能手機的山寨化門檻會比較高,這是否能幫助聯發科“去山寨化”?
“聯發科就好像一個天才兒童,年紀雖輕卻在讀大學。他的智商可以勝任,但是他的人生歷練不見得能應付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喻銘鐸多少表現出了聯發科的無奈。
其實,可以看出,聯發科僅僅是想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將手機平臺做得更大,包括在3G上的資源傾斜。
“我們不鼓勵犯錯,但是至少由創新而產生的代價或者說學費我們是愿意接受的。”喻銘鐸解釋。
對于一家立志以豹速前行的企業,聯發科顯然不會僅因外界質疑而選擇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