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
2009年7月23日
盡管中國的最大消費者美國和歐洲各國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中國的出口規模也下跌了20%,但中國經濟仍然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最新的預測是,中國今年GDP仍將上漲8%。
快速增長≠可持續增長
和美聯儲比起來,中國央行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美聯儲可以印制許多貨幣,但是對于沒有被國有化的銀行,他們不能要求銀行借貸。他們也不能要求公司和消費者消費。中國不會被這些問題困擾。
由于中國政府控制著銀行,它能夠強制銀行借貸。如果中國政府決定建設一條高速公路,它就會簡簡單單地在地圖上畫條直線。任何障礙物,例如醫院、學校或者共產黨政治局成員的房子,都將成為更大利益的犧牲品。盡管中國不能控制消費者的消費,但是個人消費者對其經濟發展貢獻很小。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經濟如此有活力的原因所在。
為什么中國特別強調經濟發展呢?中國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社會安全網絡,所以它需要不惜一切代價保持其經濟增長速度。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擁入城市,現在卻面臨著饑餓和失業。沒有食物和工作的人們很容易發生暴亂。為了防止暴亂,政府更愿意人為地刺激經濟,以求在全球經濟形勢穩定前贏得足夠的時間。
但是千萬別混淆了快速增長和可持續增長的概念。過去10年中,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借錢給美國。美國遭受了房地產產能過剩。現在中國經濟增長來源于借貸,幾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并不會激發足夠的信心。
這種增長將導致大量的呆賬壞賬。其不良后果有很多,但是最壞的后果是很明顯的:在中國的奇跡增長中并不存在奇跡,中國將會為之付出代價。問題是,這種代價發生在什么時候,以及代價究竟有多大。
阻止美元貶值
中國向美國銷售商品,然后以外匯形式持有美元。如果中國能夠遵循自然規律,它就應該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賣掉美元,買入人民幣)。這樣,美元就會貶值,人民幣就會升值。但是這就使得中國商品(如果以美元計算的話)價格更高,從而在美國缺乏競爭力。中國出口將會減少,其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減緩。但是中國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它沒有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而是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仍然以美元形式持有。這就人為地支持了美元。當前,中國坐擁2.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現在,中國需要刺激其經濟。事實上,它面臨著非常脆弱的形勢:它需要這筆錢來促進其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中國出售以美元命名的美國國債,將存在很多問題。它的貨幣流通將出現問題,意味著其低成本的優勢將會喪失。或者,美國利率將急劇上升,對其最大的消費者不利,也會對中國不利。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拼命地想要找到既不持有美元,也不讓美元貶值的方法的原因所在。但這沒那么容易。美國政府不會配合:它仍然在印制美元,以最快的速度發行國債,需要有人來購買。如果中國減少或者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的話。總而言之,這意味著一個大大的中國泡沫已經產生。鑒別泡沫遠比測算泡沫破滅的時間容易得多。而想要扭轉這種局勢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