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季羨林之子季承透露,老先生是清晨突發心臟病,導致昏迷,搶救無效去世的。“昨天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狀況還不錯,還坐在床上寫毛筆字……”惋惜之余,我們也不禁納悶,為什么老年人清晨常常出現危險呢?
動脈血壓升高是罪魁
清晨是人們進行體能運動和病人進行康復鍛煉的“黃金時間”,但上午6~9時又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
據侯愛潔博士介紹說,清晨幾個小時的死亡率約占一天24小時的60%:起床后兩個小時內,心腦血管疾病的猝發事件(心肌梗塞、中風等)高達70%~80%;癌癥、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等頑癥痼疾病的發病率,也是一天中最高的。
奧秘在于人在睡醒之前,動脈血壓較高,增加了粥樣硬化斑斷裂的可能,促使血栓形成的膠原纖維暴露出來,血小板聚集進一步增加,在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損傷處形成血小板凝集物,引起繼發性缺血,導致心臟病。
此外,上午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高,使心肌生物電不穩定增加,激發致死性心律異常的出現,很容易引起猝死。
跟“壞時段”打太極
根據蘭曉雁副主任醫師臨床總結,從日常生活調理做起,以下5招,可大大緩解“清晨危機”的風險。
招1,起床慢些再慢些
老年人神經調節功能遲鈍,如果起床速度過快,體位突然由臥位變成直立位,致使血壓急劇升高,很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而使悲劇發生。所以,起床宜放慢節奏,慢些再慢些。
招2,晨起先走步
清晨起床,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肯定是上廁所。建議你先在室內來回踱步幾分鐘,再如廁不遲。這樣做可使你排尿更順暢一些,避免尿不出來的痛苦。
因為在踱步過程中,血液向手腳分散,減輕了盆腔的淤血,加上從睡眠到清醒的轉變,以及神經系統的調整,前列腺充血隨之緩解,膀胱空間增大,“虛假”的尿意明顯減弱,排尿自然就順暢了。
招3,不掙大便
著名笑星馬季猝死于馬桶之上的悲劇警示老年人群,用力掙便隱藏兇險。據醫學專家觀察,用力排便可使血壓升高20~40毫米汞柱以上,這對于血管硬化、血壓本來就較高的老年人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因此,老年人要積極防治便秘,大便暫時解不出來時切不可硬排,以防意外。重點是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要去蹲一蹲,以形成條件反射。
招4,喝水1杯
人在睡眠中每晚會消耗掉一兩杯左右水分,如果晚飯后到翌日清晨的整個期間都不喝水,導致血液中水分不足,就容易產生血凝現象,進而引起致命的腦梗塞。清晨飲水1杯(約200毫升)有一定防范效果,以白開水為佳。
招5,主動咳嗽
喝水、服藥以后做一遍咳嗽運動。方法是:到室外選擇一處空氣清新之地做深呼吸,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突然咳嗽,并迅速垂下雙臂,迫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如此反復做10次,每次間歇期做幾次正常呼吸,以防過度換氣。借助于咳嗽動作,及時清除氣管與支氣管內的痰液,對呼吸系統進行一次“大掃除”,對于慢阻肺患者(慢支炎、肺氣腫)尤為有益。
[健康提醒]
冠心病病人在進行運動鍛煉時,最好避開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安排在下午及晚上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