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HK公司生產的G3 7.62mm步槍采用半自由槍機或工作原理,滾柱延遲開鎖或閉鎖機構。其發射7.62mm NATO槍彈,可進行單、連發發射,采用20發容彈重的彈匣供彈。
全槍質量4.4kg,全槍長1025mm,槍管長450mm,瞄準基線長572mm,初速780—800m/s,有效射程400m。
外部精微之處
1 槍管前部采用螺紋方式連接消焰器,并設有均勻分布的鋸齒,用以定位消焰器固定卡簧。發射空包彈時,旋下消焰器,將空包彈發射附件套在槍口上并卡在鋸齒部即可
2 準星為錐形,準星護圈呈扁圓形
3 拉機柄為梯形空心結構,可向前折疊
4 拉機柄可向上轉動并卡入待發卡槽,此時槍機被阻在后方,不能實現擊發
5 后背帶環采用“一道梁”的形式,可避免活動的背帶環造成背帶翻擰等問題
6 該槍為早期型,采用L形翻轉式表尺、覘孔式照門。表尺射程200m、300m。后期生產的各種G3步槍改用轉鼓式表尺
7 快慢機設有“S”、“E”,“F”3個標記位置,其中“S”表示保險位置,“E”表示單發位置,“F”表示連發位置
8 槍身右側也設有“S”,“E”,“F”3個標記位置,并在快慢機軸上設有刻線,以便使用者從槍身右側也可觀察到快慢機處于何位置

9 該槍一個非常獨特之處是有兩個彈匣卡筍,一是位于彈匣座后下部的扳動式卡筍,二是位于彈匣座后部右側的按鈕式卡筍。向前推扳動式彈匣卡筍或按壓按鈕式彈匣卡筍,均可使彈匣座內的卡扣向左移動。從而脫離與彈匣的扣合,彈匣即可被取下
10 彈匣特寫
內部別具一格
11 卸下彈匣后,向后拉拉機柄到位并向上轉動,使其進入待發卡槽內,以便檢查膛內是否有彈
12 抽出槍尾套上的兩個固定銷
13 向后取下槍托和槍尾套組件
14 槍尾套內部特寫,當機體后坐到位時,其尾端撞擊緩沖器上的緩沖銷,緩沖銷壓縮位于槍托內的緩沖簧,從而抵消一部分后坐力
15 向下旋轉帶有握把的發射機座尾部,推出發射機座前端的固定銷,可卸下發射機座
16 發射機座內部特寫
17 向后拉拉機柄,使槍機組件從機匣后端露出,可卸下槍機組件。圖中的機頭在機體上處于開鎖狀態,機頭前端與機體尾端離開一段距離,并且滾柱未露出機頭側面
18 處于閉鎖狀態的槍機底部特寫。機頭和機體在機匣內復進時,機頭首先復進到位(其前端抵在彈膛尾端),然后機體繼續復進。當機體復進到位時,其內部的閉鎖楔鐵前部斜面將機頭上的兩個滾柱向外擠壓,使滾柱進入槍管節套內的閉鎖槽內,實現閉鎖

19 機頭前部彈底窩特寫
20 轉動機頭,使機頭尾部的突起從機體上的彈性卡鉤中脫出,即可卸下機頭
21 機體上的彈性卡鉤特寫。閉鎖時,機體上的彈性卡鉤卡入機頭尾部凹槽,以避免機頭反跳開鎖;開鎖時,彈性卡鉤則從機頭尾部凹槽脫出,抵在機頭尾部突起上
22 從機體內向前取出閉鎖楔鐵,擊針及擊針簧(該槍擊針簧已丟失)
23 取下護手固定銷,向前推護手,即可將其卸下


24 機匣后部特寫。機匣采用沖壓工藝制成,兩側壓有長條形凹槽,起引導槍機和固定槍尾套的作用
25 從彈匣底部推出彈匣底蓋,取出托彈簧和托彈板
26 德國G3 7.62mm步槍不完全分解圖
編輯 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