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國軍隊每年舉行一次軍事聯合演練。本刊曾于2007年第4(下)期報道了日美于2007年進行的“東方盾牌’07”聯合演練,而本文介紹的是兩國于2008年底舉辦的“森林之光’08”聯合演練。
演練部隊與演練項目
日美“森林之光’08”聯合演練于2008年11月28日~12月15日在日本愛馬野演習場舉行。雖然日美兩國每年都會舉行聯合演練,但每次演練的名稱都會有所不同,參與演練的部隊也各不相同。參與本次“森林之光’08”聯合演練的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3旅團第17普通科連隊第1中隊的約200名骨干人員,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部隊第3l遠征隊(31MEU,31 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K中隊的約220名骨干人員。
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3旅團隸屬于中部軍區,1998年12月11日由原第13師團(當時編制7100人)改編而成,現編制為4100人。其為日本自衛隊戰略機動旅團,除負責駐扎地防務外,也在朝鮮等相鄰周邊局勢緊張時,視情況增援友鄰部隊;在機械化裝備方面雖然不如“沿岸配備師團(旅團)”,但其以直升機、輪式戰車來提高機動力,具備快速移動部署的能力,因此反游擊及反恐作戰也成為其重要任務之一。第13旅團下設有普通科連隊,特科隊、后方支援隊、通訊中隊、偵查隊、飛行隊等分隊。

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已列編的3支陸戰遠征部隊中,第3遠征部隊是其中惟一一支常駐海外的部隊,其由第3陸戰師、第1陸戰航空聯隊和第3勤務支援大隊組成。該部隊裝備精良,戰斗力強,具有強大的兩棲攻擊能力、空中支援和快速機動能力。第31遠征隊是第3遠征部隊的分支單位。
本次演練分為機能演練和綜合演練兩個階段。機能演練為日美雙方選擇的共同訓練課題,演練方式上既可以日美共同參演,也可以分別演練并互相觀看,然后進行討論。以“森林之光’08”為例,12月6日和12月7日分別進行的第一救護演練和特種武器防護演練中,首先由日軍實施演練,美軍進行觀摩對比,接下來再由美軍進行演練,日軍觀摩對比。
綜合演練為期3天,由日美兩軍共同完成,根據事先擬定的計劃,壓制打擊共同的假想“敵人”。本次綜合演練場地設在愛馬野演習場新建造的城市戰斗訓練場。但由于保密原因,兩個階段訓練的具體時間與詳細內容并未透露。
綜合演練場景
演練中,假想“敵人”潛伏在城市中,兩國軍隊分別執行不同任務來抓捕、制服“敵人”,其中,日本陸上自衛隊負責搜索、制服任務,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對其進行后方支援,埋伏在離目標建筑物300m左右的地方實施狙擊等任務。

演習中,為保障安全,武器全部選用空包彈進行訓練,或者根本不加裝彈匣。選中的目標建筑物是名為“今津大樓”的復合型建筑。演練開始,日本陸上自衛隊先派出UH-1J多用途直升機進行不間斷機槍掃射,從空中對地面進行火力支援,掩護地面輕型裝甲機動車和高機動車(日本又稱輕型輪式車輛,其設計來源于軍用吉普車,有“日本悍馬”之稱)陸續向“今津大樓”行進。車輛在“今津大樓”附近停下后,隊員迅速從車上跳出,隱蔽在“今津大樓”附近,準備狙擊逃出“今津大樓”的“敵人”。隨后,另一架UH-1J多用途直升機搭載隊員在“今津大樓”的樓頂上方數米處懸停,隊員從直升機左右兩側艙門陸續跳到樓頂,待恢復隊形后從樓頂降下繩索,接著順著繩索從窗戶突入室內。但由于保密方面的相關規定,隊員在室內的戰斗情況不得而知。
日美兩國每年舉辦的軍事聯合演練對兩國部隊的戰技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兩國表示這樣的聯合演練在今后將繼續下去,并且在協同方式、訓練內容方面都會有所變化。日美兩國的聯合演練值得關注。
編輯 張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