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26輕機槍于八十多年前誕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但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審視,它仍是一支設計優良、制作精細且性能可靠的武器。ZB26曾在多個國家廣泛應用,在中國,它更以“捷克式”這一名稱為國人所熟知。這是因為在二十世紀超過一半的時間里,“捷克式”都活躍在中國的軍事舞臺上,特別是在八年抗戰中,其作為中國軍隊主力武器之一,功不可沒。捷克式在中國的留存數量很大,一方面是當年曾經大量進口,另一方面是國內眾多廠家的仿制生產,其生產廠家數量之多、持續時間之長,在舊中國式器生產史上是少有的。本文將以“捷克式”的結構設計及其在中國的經歷為兩條主線,為讀者全面介紹這支頗具傳奇色彩的武器。
本土孕育 造就名槍
一戰給軍事家帶來的最直觀的經驗之一,就是重機槍和火炮成為塹壕戰中防御一方最有力的武器。而對于進攻者來說,當時的水冷機槍和直瞄小口徑火炮太過笨重,不適合步兵沖鋒時隨身攜帶,躍出戰壕的士兵迫切需要一種便于攜行的,同時又具有持續火力、能夠起到一定壓制效果的武器,這種需求導致了輕機槍這一新槍種的誕生。這一時期典型的輕機槍有法國的紹沙M1914、英國的劉易斯和丹麥的麥德森等。這些早期產品在戰爭中的應用驗證了輕機槍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武器,因此在一戰結束后,更多國家開始研制自己的輕機槍,其中包括1918年10月剛從戰敗的奧匈帝國中獨立出來的捷克斯洛伐克。

1920年,布拉格兵工廠的設計師瓦克拉夫-哈里克(Vaclav Holek,著名的哈里克三兄弟之一,三人后來都成為著名槍械設計師)與同事魯道夫·杰蘭(Rudolf Jelan)合作,開始設計一種新式輕機槍,這也是該廠設計的第一種野戰用自動武器。加工出來的首支樣槍稱為布拉格I式(Praga I),其在外形上還帶有明顯的重機槍遺痕,采用一個裝有德國MG 08/15馬克沁機槍布制彈帶的圓筒形彈帶盒供彈。該槍經由捷克斯洛伐克國防部測試后,發現其性能可以與勃朗寧、麥德森等老牌機槍媲美。
1923年,捷克國防部正式宣布將挑選一款輕機槍供給陸軍使用。布拉格I式的改進型——布拉格Ⅱ式A型(PragaⅡA)參加了這一競選,該槍發射德國7.92mm S尖彈(捷克仿制的產品稱為VZ23槍彈),槍管長740mm,它在米洛維斯進行的測試中表現優異,得分僅次于麥德森輕機槍。同場競技的還有哈里克根據布拉格Ⅱ式A型再次改進試制而成的布拉格1-23,此槍采用伸縮槍托、兩腳架等設計,可以快速更換槍管,已經具備了現代輕機槍的全部要素。在當年4月份的測試中,布拉格1-23獲得了比哈其開斯和維克斯-貝法機槍好得多的成績,在兩天時間內,2根槍管輪流更換,順利發射了7500發槍彈。到1924年1月為止,某支樣槍累計發射了35000發槍彈,說明該槍的設計非??煽?。雖然該槍總成績仍未超過麥德森輕機槍,但由于它是本國設計制造的,在成本上相比昂貴的麥德森輕機槍有很大優勢,因此最終被陸軍選定。不過此時布拉格兵工廠已瀕臨破產,哈里克和大部分技術人員都先后離職,雖然布拉格I-23輕機槍獲得軍方認可,但卻無力生產。直到1925年11月,布拉格兵工廠與設在布爾諾(Brno)的捷克國營兵工廠簽訂生產合約,授權后者生產和銷售暫定名為M24的布拉格I-23輕機槍。
捷克國營兵工廠于1922年成立,其生產的毛瑟M98/22步槍行銷各國,反響良好。該廠75%的股權屬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另一股東是斯柯達(Skoda)鋼鐵廠。而正是在后者的幫助下,該廠才最終獲得了M24輕機槍的生產合同。首批供測試用的20挺M24于1925年6月交付。同年11月,該廠接到了國防部訂購4000挺M24的大訂單,次年正式開始批量生產。因此該槍的正式生產型號稱為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輕機槍(Zbrojovka Brno vzor 26),縮寫即ZB26。

內部結構 全景展現
ZB26是ZB系列輕機槍中最早定型生產的型號,其結構最為典型,同時中國裝備和仿制的捷克式輕機槍基本上都是這一型號。
ZB26輕機槍屬于導氣式、槍機偏移閉鎖的彈匣供彈式輕機槍。該槍采用開膛待擊方式,有利于彈膛的冷卻。全槍可分為槍管組件、槍機組件、機匣組件、兩腳架組件、發射機和彈匣組件、槍托組件等6大部分。
槍管組件
槍管組件由消焰器、導氣箍、準星、準星護翼、槍管、提把等組成。以槍管為主體,其余所有零件均安裝在槍管上。
槍管口部一段較細,并加工有細牙螺紋,用于安裝喇叭狀消焰器。螺紋段后面加工有一段精度較高的光潔配合面,與導氣箍配合。在導氣箍前下方槽內安裝有消焰器定位卡筍,將消焰器固定住,防止松動。
由于該槍采用供彈具位于槍身上方的設計,為便于瞄準,使供彈具不至遮擋視線,機械瞄具則采用槍身左側設計結構,即在導氣箍左上部設有突出的準星座,準星座上部為“T”形,加工有安裝準星的燕尾槽,準星為傾斜的倒“V”形,利用工具可以左右調節。準星與準星座前部有標記刻線,作為調整時的參考。準星護翼呈“∩”形,為整體切削件,利用螺釘固定在準星座上,準星護翼左右有圓孔,前部向槍口方向切有一傾斜面。
從導氣箍后部至彈膛前方的槍管外緣上,均加工有圓環狀散熱槽,從槍管中部至彈膛后方直徑逐漸增大。提把為手柄式,是一個獨立組件,通過提把環卡筍、卡筍簧固定在槍管后部的散熱槽內,可以徑向轉動。提把為折疊式設計,可調整到水平和豎直兩種狀態,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需要。轉移陣地時可將提把調至水平狀態,以便于攜行槍械;需要在行進間腰際夾持射擊時,一般要將提把扳直充當前握把。
槍機組件

ZB26的槍機組件包括槍機和槍機框兩大部分。槍機由槍機本體、擊針簧、擊針,擊針銷、抽殼鉤、抽殼鉤頂桿和抽殼鉤簧組成。槍機本體近似長方體,前端中心為彈底窩,上方有推彈突起,其間有通槽,用于容納拋殼挺,下方有安裝抽殼鉤和抽殼鉤頂銷、抽殼鉤簧的孔和槽。擊針與擊針簧傾斜安裝在貫穿槍機的擊針孔內,擊針后部由擊針銷固定住。
由于ZB26采用槍機偏移閉鎖方式,因此槍機前端在開閉鎖過程中有一個較小角度的擺動,為使擊針在上下受力時能有較好的剛度,擊針尖截面專門設計成豎直的扁圓形,擊針孔也做成相應形狀,與通常槍械慣用的圓錐形擊針尖和圓形擊針孔有明顯區別。
槍機框組件由槍機框本體、活塞桿組成。槍機框本體為一整塊鋼料銑削而成,形狀比較復雜,前部車成圓形,中心有螺紋孔,用于與活塞桿連接。槍機框上開有一個長橢圓形拋殼缺口,用于向下拋出彈殼。槍機框后部左右對稱地各有一條突起的矩形導棱,與機匣內的導槽配合,引導槍機框和槍機正確運動。右側突棱的最后端還有個小突起,其與拉機柄后端配合,可使槍機向后形成待發狀態。槍機框后底部加工有楔形的待發凹槽,與阻鐵配合,形成待發狀態。槍機框兩側導棱上下方均加工有凹槽,用于減少槍機框與機匣內壁的接觸面,同時也有利于減少污垢影響。在槍機框后部上方有一個半圓形突起,其起到擊鐵的作用,在槍機框復進到位后,打擊擊針后部,擊發槍彈。槍機框最后端中心有個錐形凹坑,用于容納復進簧導桿頭部。
圓柱形活塞桿用鋼棒車制而成,為防止生銹和火藥燃氣的燒蝕,活塞桿表面鍍鉻。為防止漏氣,活塞桿頭部外緣前端車有一圈半圓弧形槽,而后部有一圈徑向均布的弧形凹槽,用于減少活塞與活塞筒之間的接觸面積,同時也能容納火藥殘渣,提高可靠性,活塞桿中間有兩段突起,表面也有類似的弧形凹槽。
機匣組件
機匣組件是ZB26上最復雜的部分。所有部件均以機匣為基礎,從前至后由活塞筒、機匣本體組件、槍管鎖定環組件、拋殼口防塵蓋組件、拉機柄組件和機匣固定銷組件等組成?;钊矠閳A柱空心結構,其前部為錐形,有缺口與導氣箍相配合定位,外表車有散熱槽?;钊仓胁坑?組排氣孔,每組18個,均呈圓周排列,用于排除剩余的火藥燃氣。在前方一組排氣孔后設有一套箍,套箍上左右對稱加工有高射瞄具的安裝孔,套箍最上方設有半圓弧形槍管支撐面,后面車有兩腳架的安裝環槽?;钊埠蠖送ㄟ^螺紋擰在機匣上。
機匣本體為一整塊金屬切削而成,加工比較費事。其上部加工有彈匣座,后有彈匣卡筍、彈匣卡筍簧和拋殼挺等零件。在機匣前部槍管安裝孔內有一個半圓槽,槽內安裝有槍管鎖緊環,其內壁加工有與槍管尾部配合的斷隔螺紋,用于鎖定槍管。鎖定環左側有一個長條形把手,當需要拆解槍管時,扳動鎖緊環,將槍管鎖定環旋轉一定角度后即可解脫其對槍管的鎖定。把手末端裝有卡筍和卡筍簧,用于將把手固定在機匣上,防止意外打開。彈匣座下方的“T”形槽內還裝有拋殼口防塵蓋,用于平時攜行時防止污物進入機匣內,射擊前需要打開。防塵蓋采用伸縮式設計,防塵蓋后方中央位置裝有定位卡筍,用于將防塵蓋固定在打開或關閉的位置上。機匣右側后下方加工有容納拉機柄的“T”形槽,拉機柄與槍機不是一整體件,在射擊過程中拉機柄不隨槍機往復運動。
兩腳架組件
ZB26的兩腳架安裝在活塞筒上,不與槍管相連,支撐效果和射擊精度要優于那些腳架直接固定在槍管上的輕機槍,同時更換槍管也更加快捷。該兩腳架為可伸縮并向后折疊的式樣,用鋼管焊接而成,長度可調。兩腳架轉軸中間有彈簧,將腳架向前旋轉到位后,架腿可自動向兩側彈開并自動鎖住。折疊時需要先將架腿向中間并攏,然后再向后旋轉到位。
發射機、槍托組件
發射機、槍托組件用于控制槍械發射方式和握持操作使用。發射機主要由扳機、扳機連桿、扳機連桿叉、阻鐵等組成,既可單發發射,也可連發發射。阻鐵、扳機和扳機連桿等零件設計得格外粗壯,結實耐用。
該槍采用固定式木槍托,托內裝有復進簧和復進簧頂桿,在槍機框撞擊的位置還裝有緩沖圈和緩沖簧,用于減緩槍機撞擊發射機座的力量。槍托底端有上下排列的兩個大孔,內各裝一個大型緩沖簧,用于減輕傳遞到射手肩部的后坐力。在底板頂端還安裝有一個肩托板,用于抵肩射擊時調整射擊角度使用。該肩托板折疊方向與一般輕機槍不同,是向前上方折疊的,平時疊放在槍托上方,不是常見的轉向后下方并折疊在槍托底板上。
彈匣組件
ZB26配用的彈匣為雙排雙進直彈匣,容彈量為20發,由彈匣體、托彈板、托彈簧、托彈簧底板和彈匣底板組成。彈匣體由鋼板沖壓點焊而成,口部后面有突起,供彈匣卡筍固定使用。托彈板為整塊金屬銑削而成,下方加工有“T”形槽,用于卡住托彈簧。托彈簧為鋼片折彎的“Z”字形片狀彈簧,而不是常見的圓柱鋼絲繞制的彈簧,片簧的好處是壓縮后長度小,在同等容彈量下有利于減小彈匣高度,但耐久性和熱處理工藝要相對復雜一些。托彈簧底板和彈匣底板由鋼板沖壓而成,通過彈匣底板上的圓孔與托彈簧底板突起將彈匣底板限制在彈匣體下方。
這種彈匣由于容彈量不多,裝彈相對比較方便,但為了提高裝彈速度,ZB26還專門設計了一種快速裝彈器,其外形很像日本“歪把子”輕機槍的供彈漏斗,將預裝在5發橋夾上的槍彈依次摞放在裝彈器中,并將空彈匣固定在裝彈器右側的對應位置上,利用一側的扳手,每次可以向彈匣內推進5發槍彈,完成裝彈后空橋夾則自動脫落。(待續)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