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顧]本文上篇,米勒先生講述了他的早期經歷,以及他與斯通納共事期間參與設計AR10、AR15步槍的一些舊事,下篇他主要圍繞自己的得意設計AR18展開講述,并將自己的輕武器設計生涯作了濃縮呈現——
記者:斯通納先生離開阿瑪萊特公司后,您就接替他的職務了嗎?
米勒:大約在1962年,斯通納離開阿瑪萊特公司,我接替他成為公司的首席工程師,當時我還在考慮7.62×51mm AR16步槍的問題。主要是將該槍的口徑改小、并改進其生產工藝,以降低生產成本,后來我們把修改后的新槍稱為AR18。
記者:有關AR18的想法是怎樣開始的?
米勒:那是我最先想出來的。當時M16步槍的小口徑概念已被軍方認可,但我還是希望開發一種更易于生產的小口徑步槍。1967年,AR18步槍的種種專利都已通過了審定。當時,參與此槍設計的多爾切斯特(蘇利文的妹夫)及蘇利文曾勸我,AR18的專利享有人除他們兩位外,還應該寫上我的名字,這樣以后如果有法律問題,我至少不會吃虧。但當時我卻醉心于AR18的種種改良,沒把這當回事,所以專利所有人只簽上了他們倆的名字。實際上,AR18取得了很多開創性的專利,比如側折疊式槍托、槍托內的緩沖簧,這些在今天看來很普遍的、能使槍支更緊湊的設計最初都始于AR18;此外,還有射擊時抑制槍口上跳的制退/消焰器,它除將噴出槍口的火藥燃氣導向側上方抑制上跳外,還能防止火藥燃氣吹起塵土暴露射手位置。我在AR18項目上前期主要是進行概念設計、草圖繪制等,后期主要是對槍支的各種設計進行分析。現在我還記得AR18的槍機采用的是梯形閉鎖突筍,與M16所用的不同。
記者:梯形閉鎖突筍有何不同之處?
米勒:這種設計增強了閉鎖突筍的強度。另外,也對其根部進行了加強。當然這一設計也獲得了專利。
記者:您在設計AR18的彈匣時遇到過什么問題嗎?
米勒:我在設計AR18時沒在彈匣上費太多功夫,因為AR18的彈匣采用了M16的成熟設計。當時,AR18的設計思路就是要簡化、易于生產,全槍各主要部件都采用鋼制沖壓件,鋁制部件很少,因為鋁雖然有利于減輕質量,但在強度上與鋼件差距太大。以前在AR15上,限于全槍質量而不得不采用一些鋁合金部件,但AR18由于采用非實心的折疊式槍托、經過優化的機匣,雖然全部采用鋼材,卻不比AR15的質量大多少。當時我的市場營銷觀念也很先進,我們將AR18的生產外包給壘球各地合適的生產商,比如那些生產費用低、限制較少的國家的生產商。
當然,AR18除了在設計上有不少創新外,也對后來很多其他國家槍支的設計產生了影響,比如英國的無托式SA80步槍,就包含很多AR18的設計元素。
記者:您從哪兒得來的靈感,將消焰器的開口朝向上方?
米勒:哦,那只是從我對射擊的觀察體驗中偶然想到的。我在射擊場上看到向下開口的消焰器在實彈射擊時,特別是在干燥環境下射擊時存在很大問題。火藥燃氣從槍管消焰器逸出后,高速吹向地面,如果地面土質松軟,非常容易形成小片煙塵,既容易使射手暴露目標,又影響瞄準。于是,我就把消焰器的開口朝向改為向上,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之后不久我離開了阿瑪萊特公司,我在日本豐和公司(Howa)負責生產AR18系列步槍,共花了8個月的時間,就像我當初為AR10步槍呆在荷蘭一樣。除了這兩個地方,我還到過不少國家,多是為公司的產品試驗而去。比如我曾在巴西呆過不短的時間。
記者:那么,您在巴西主要做什么呢?
米勒:我去過巴西三、四次,主要任務就是向巴西軍方推介我設計的AR18步槍。當時多爾切斯特也在巴西,他負責銷售,主要是與FN和HK公司競爭。那時,阿瑪萊特公司正處于資產積累階段,對巴西軍方可能的商業合同非常看重。在巴西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名叫羅蒙的巴西海軍軍官,他主要負責巴西海軍的軍械采購。他曾對我說,你們在這兒成事的可能性不大,FN公司為拿下合同向巴西政府許諾說將在巴西建廠生產軍方采購的槍支,而且報價非常低,FN之所以能開出這樣的條件,是因為有比利時政府在背后支持,選擇FN作為供貨商那是意料之中的決定了。他還透露說,HK公司也提出了類似的條件,他們有的是資金。最后他說,你們韻產品在測試中的表現雖然是最好的,但你們卻未必簽得下合同。其實,這樣的殘酷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有好的創意和產品,但卻因缺乏資金或強有力的支持而痛失機會,而那些行業巨頭卻能用其他手段輕松獲得你努力爭取的東西。
記者:您還到過哪些地方呢?
米勒:很多國家。1967年底,也許是1968年初,我到了印度孟買以南的普那(Puna),去那兒參加一個輕武器試驗。但在印度,我們的運氣糟透了,送去參加試驗的槍支機匣上的槍機導軌是焊接在機匣上的,而非機加工出來的,試驗時焊縫裂開了,致使機匣導軌脫落,當地的技術條件無法將槍機導桿重新固定在機匣上,更糟的是我們只帶了一支AR18步槍。當時,我是首席工程師,要全程參與試射和驗證,為解決焊接的問題花了三、四周的時間。
記者:您與日本豐和公司合作得如何?
米勒:我們在日本豐和公司生產AR18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豐和公司在二戰時就從事槍械制造,比如手槍、步槍和機槍等,還生產過豐田汽車的傳動系統等大型機械,擁有很成熟的生產經驗,此外,該廠還有一大批從事冶金學研究的學者,能對各種鋼材進行試驗。在我印象中。豐和公司生產的AR18步槍是質量最好的。豐和公司最初生產的AR18都是全自動型,我試射過這些槍,感覺棒極了,當時用的是20發彈匣,我一連打了幾個彈匣,都很流暢。這種情形令在場的日本人目瞪口呆,因為他們最初以為這只是一支設計上還有待完善的樣槍,沒想到第一次生產出來后幾乎沒什么問題。
AR18在日本生產得很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因為戰后的和平憲法禁止日本公司向國外出售戰斗武器,這意味著豐和生產的AR18向海外銷售時會遇到法律問題。
記者:離開阿瑪萊特之后,您在什么公司做事呢?
米勒:1968年,我離開了阿瑪萊特,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開始為福特、菲力克一福特、通用和其他一些大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我記得第一單生意是與菲力克福特做成的,他們想要開發使用彈帶供彈的6mm口徑機槍,這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也稱為“SAW”(班組自動武器)項目。迪安·威廉姆斯負責整個項目,我為他們提供了概念設計。期間,我還為通用公司開發的20mm槍彈提供過咨詢。那段時間真的很充實,我帶著我的商業執照在全球各地飛來飛去,甚至想到要為自己設計一支槍。
記者:您要為自己設計一支槍?是什么槍呢?
米勒:肯定不常見,是一支不銹鋼制成的沖鋒槍,我叫它AM2自動沖鋒槍,因為當時我的公司叫AM工程咨詢公司,當時,柯爾特公司曾參與了這個設計。
記者:AM2具體細節上有哪些特點?
米勒:它的彈匣插在握把中,和手槍有些相似;它采用握把保險及包絡式槍機。我本來還想對AM2做進一步改進,但由于柯爾特退出了該項目,只得作罷。

AM2項目結束后,我又根據自己對獵槍的理解設計了一支獵槍,我把它稱為AM6。這是一支12號口徑的半自動霰彈槍,不過我并未把原型槍做出來,只存在我的頭腦和草圖中;我還設計過一種我稱為AR5的運動步槍(不同干上篇的AR5步槍),而且制造出了原型槍。AR5步槍可在0.243~0.308英寸口徑間轉換。
記者:您喜歡射擊嗎?
米勒:非常喜歡。但我的射擊活動大多是在歐洲測試各類槍械時進行的,我射擊過不少槍,但還是對自己的AR18情有獨鐘。
記者:您看過施瓦辛格主演的動作片《終結者》嗎?其中有一幕場景就是施瓦辛格單手持握AR18步槍進行射擊的。
米勒:沒看過。也不知這種相似是偶然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但我確實也慣于單手持槍進行連發發射,是實彈而不是空包彈哦(笑)。實際上,單手持槍射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我設計的消焰器泄氣方向可調,一般都將燃氣導向例上方,這在連發發射時還能抑制槍口上跳,單手也能完全掌控槍支。最初,我只是基于射手自身安全的原因將消焰器的泄氣方向改為朝上,也沒注意向上泄氣還有這一好處,后來才意識到這樣的設計有助于槍械連發發射時的控制。還有一個槍械設計項目剛才未曾提到,它就是AR17半自動霰彈槍,是我還在阿瑪萊特公司時設計的。當時,蘇利文提出了全鋁制霰彈槍槍管的概念,我們稱為“蘇利文鋁合金”,其實就是7075鋁合金。
記者:蘇利文曾說,“蘇利文鋁合金”是以7075鋁合金為基礎,混入了一些蝙蝠血制成的,所以它具有神奇的特性,是這樣嗎?
米勒:(笑)也許是真的吧,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總之,鋁合金制霰彈槍槍管是蘇利文的專利,他總是想向別人推介自己的觀點,反復更新自己的設計,他設計的AR17是一支采用鋁合金制槍管、使用彈匣供彈的半自動霰彈槍。但就我個人認為,AR17采用彈匣供彈并不是好主意,因為霰彈彈殼本身就不適宜自動供彈,所以它的彈匣成為故障的“多發之地”。蘇利文希望我繼續完善設計,后來我重新設計了AR17的供彈部分,將彈匣去掉,改為容彈2發的彈倉式設計,結果證明我的看法是正確的,改進后槍支再也沒有出過供彈方面的問題。除了供彈部分外,我還重新設計了槍管,用7075鋁合金制成T6型槍管。
記者:那是您最后一次參與設計的槍械項目吧?
米勒:不是,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從事輕武器的開發項目。我在完成AR17后,又到德國南部參與了一種步槍的試驗論證。當時,那支槍的設計方非常想把它推向市場,所以就請我提供咨詢服務。那家公司規模不大,中等吧,我們簽下了合作合同,但美國當時頒布的一項新法律要求有美國公司參與的槍支銷售都必須向美國國務院備案并獲得許可。這支商業化的半自動獵槍同樣不能幸免,它也在新法律的限定范圍之內。當時,我們每向德國方面發出一張商業傳真,就得向華盛頓上報同樣的五份。但很快,德國方面受不了了,他們認為他們只是一家小公司,過高的運營費用和政府間辦事的拖沓實在不是他們所能承擔和忍受的。正因如此,我們很快就退出與德國公司的合作。隨后,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軍用物資管理法案頒布后,我就更少涉及與國外公司的合作了。此后,我還是繼續從事槍械、通用工程方面的咨詢服務,而且主要是在北美。但我自己設計槍械的日子結束了。
記者:和您的國家所經歷的巨變一樣,您也在近50年時間里經歷了新武器發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時刻,那您現在還繼續從事咨詢服務嗎?
米勒:我現在不再為別人提供咨詢了,對于我這個年紀和精力的人而言,已經不能勝任了。至于我,我更關心我在華沙的房子、我的小船……,不過我鼓勵更多的年輕設計師投入到輕武器設計的世界中。

編輯 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