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特種部隊”欄目策劃的系列文章,我們試圖從特種部隊承擔的任務,使用的武器裝備,特種戰術運用等方面更深層次解讀這些非常規部隊……
特種部隊系列策劃之一
一些專家對特種作戰的定義是:由指定的部隊針對敵人弱點展開的非常規行動,其目的是支持常規作戰或解決依靠常規部隊無法解決的政治、軍事問題。但非常規作戰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隨著常規部隊作戰能力的提高,他們也可以完成一些過去只能由特種部隊完成的任務。例如,夜間戰斗曾是特種部隊的專長,而隨著夜視裝備的普及,常規部隊也能勝任這項任務了。
因此,特種作戰(特種部隊)不能只局限于特殊的任務、技巧或能力。事實上,特種作戰已貫穿于現代戰爭的整個過程。在現代戰爭中,特種作戰人員能夠憑借個人能力克服危險,依靠技巧完成常規部隊不能完成的重要戰略任務。

掌握特種作戰的特點首先要分析常規部隊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及其原因。常規部隊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一點就是克勞塞維茨(德國著名軍事家,著有《戰爭論》一書)軍事理論中所說的戰爭矛盾——既要消滅敵人又要避免被敵人消滅。特種部隊正是為了化解或克服這種矛盾才有其生存意義的。
常規部隊與特種部隊之比較
一般來說,常規部隊是特種部隊的人員來源。單兵完成某項任務所需的綜合素質包括多個方面,除身體耐力外,還有在一定壓力條件下思維的清晰度、對語言或文化的適應性等。特種部隊的士兵通常是從常規部隊中選拔的,其個人單項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常規部隊人員更勝一籌。所以,對于完成某項給定的任務,所需特種部隊的士兵人數遠少于常規部隊。因此,特種部隊的人數占全軍編制的比例極少。以美國為例,特種部隊的人數約占美軍現役軍人的3.8%。
特種部隊區別于常規部隊的另一個特點是借助技術手段完成任務。特種部隊采用的技術并未在常規部隊中普及,其中有很多原因,如適應性、安全性、成本、大量或特殊的訓練、風險等。一旦技術成熟(成本降低、易操作)或得到充分訓練,這些技術最終可能在常規部隊得到普及。
特種部隊之特征
能力強、素質高的士兵是構成特種部隊人員的要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特種部隊隊員的心理素質比身體素質更重要。正是這些要素構成了特種部隊的3個基本特征:英勇、創造性和靈活性。
英勇
特種部隊經過特殊選拔、經受特殊訓練、擁有特殊裝備,他們可以利用機密情報和尖端技術,克服困難,頂住壓力,殲滅敵人或至少給敵人造成恐慌。
創造性
創造性意味著迅速改變戰斗進程的能力,變換戰斗方式。特種部隊可以迅速改變作戰進程,以避免將戰爭拖長、進而產生不可預知后果的境地。例如,將特種部隊投送至常規部隊無法到達的地域打擊目標往往令敵人措手不及,使之產生恐懼心理。
完成重要的戰略任務時需要冒風險,但特種部隊可以發揮創造性降低風險。只要經過特種訓練、利用特殊技術,不管是特種部隊單兵或分隊都可以改變戰斗進程,很好地規避風險。
靈活性
特種部隊擁有全面能力,在應對不確定或無法預知的情況時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靈活性是特種部隊具有戰略價值的體現,如果作戰戰略發生改變,特種部隊可以立即隨之改變,適應變化。
特種作戰之特點
與常規部隊相比,特種部隊在作戰方式上具有以下特點——
特定機動方式:快速、安全的投送、滲透和撤出能力使特種部隊能夠完成常規部隊無法完成的任務。
非常規作戰手段:可以根據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改變作戰手段,自主或獨立作戰,與友軍或傘兵部隊聯合作戰,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
聯合作戰:可以與國家有關機構和其他軍事或非軍事力量應對跨國或不對稱威脅。
戰略主動: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戰目標,在戰略層面上爭取并保持主動。
特種部隊之戰略應用
由于特種部隊具有不同于常規部隊的特點和能力,它可以達成特定的戰略目的。
主動進攻
特種部隊在作戰中往往主動進攻,掌握主動權。爭取、保持、利用主動權的一方才能進行戰略部署,營造戰略環境,迫使對方改變策略,被動應戰。不掌握主動權。戰略家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
特種作戰的成功運用可以使一方在面對數量占優勢的對手時也能爭取、保持主動權。
例如,在二戰中,英軍從敦克爾克撤退到諾曼底登陸時,將特種作戰作為爭取戰略主動權的重要手段,為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反恐戰爭中,特種部隊在應對恐怖分子時,同樣是爭取和保持主動權。例如,國際恐怖組織通常利用邊界失控區域或不毛之地作為大本營,囤積資源以及進行訓練。特種部隊就可以對這些區域展開搜索、攻擊。特種部隊還可以出其不意地進行騷擾,摧毀恐怖分子的資源,以達到干擾或阻止恐怖活動的目的。

特殊任務
認為特種作戰只是針對高價值目標的觀點是不可取的,特種部隊的部署應當從戰略層面考慮。常規部隊可能無法達成政治目標,而特種部隊卻可以采用特殊方式達到目的。事實上,有些政治目標必須由特種部隊來實現。
比如,特種部隊具備快速投送、聯合作戰的能力和相對的優勢,他們可以解救人質。從戰略層面上講,解救人質就是政治目標。
再如,當美國特種部隊作為參加多國或聯合軍事行動的美軍的一部分進行部署時,它就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工具。由于特種部隊隊員的文化素養及語言能力較高,特種部隊在聯合軍事行動中通常發揮聯絡功能。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大多數美軍特種部隊通常與阿拉伯國家的軍隊聯合行動,確保了聯軍之間的聯絡暢通無阻。
網絡戰概念如今在軍事領域非常流行,它也可能成為敵人(包括恐怖分子)的作戰方式。目前至少有4種網絡戰方式:壓制整個網絡、阻斷重要的節點或鏈接點、必要時獲取制信息權(制信息權就是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控制戰場信息的主導權)以及為了降低運行的有效性而隔離部分網絡。特種部隊可以在網絡戰中發揮重要的戰略作用。
恐怖主義是一個國際問題,反恐戰爭需要通過執法、外交、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特種部隊也可以利用戰爭或非戰爭手段提供支援。特種部隊可以抓捕或消滅恐怖分子,攔截可疑的艦船或飛機,扣押可疑物資,減少間接傷亡,避免無辜人員傷亡。
軍事效費比高
特種部隊隊員個個都是精英、全才,他們往往以一當十,作戰極為有效。但部署特種部隊要看戰略目標、作戰時機,不分時機和場合的濫用反而會影響整個戰略部署,事倍功半。
安全保障
凡是特種部隊能夠完成的戰略任務就不動用常規部隊,這樣就使常規部隊避免了風險。有時,特種部隊還要主動為整個軍隊提供安全保障。例如,二戰期間,聯軍特種部隊破壞了希特勒的原子彈計劃,使整個聯軍部隊免遭厄運。
出其不意
特種部隊的另一個戰略作用是在整個軍事行動中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使用的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佯裝在科威特進行兩棲登陸,牽制伊拉克軍隊,美、英聯軍地面部隊則向縱深挺進。15名海豹突擊隊隊員每人攜帶9kg炸藥,在海面上布設了兩排浮筒,佯裝為海軍陸戰隊登陸艇標示航線。果然,這一舉措吸引了伊拉克2個師的兵力,為美、英軍隊向縱深挺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簡單有效
動用特種部隊可能是完成某個戰略目標最簡單的方式。動用特種部隊執行某些搜索和營救任務,如在敵方控制區域搜尋失事飛機的飛行員,這項任務就經常派特種部隊去執行。
編輯 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