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盒式彈匣、無煙火藥在歐美各國軍隊的槍械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隨后,利州火藥燃氣能量完成供彈及抽、拋殼動作的自動武器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半自動手槍廣泛裝備歐美各國軍隊,機槍也日益完善,非自動步槍的半自動化和自動化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此時,溫徹斯特公司在順應大趨勢、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改進和提高產品性能,以期在軍用和民用兩大市場上取得更大業績,獲得更多利潤。
本文主角M1910半自動步槍就是住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其既增加了當時流行的半自動步槍的一些基本元素,又保持了溫徹斯特傳統步槍的部分特色,可謂是新舊結合的一款武器。
結構自有特色
從整體上講,M1910半自動步槍與溫徹斯特公司早期生產的傳統步槍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火藥燃燒產生的后坐力轉化為作功的力,實現了槍機的自動后退,從而實現了自動抽、拋殼及次發彈的自動上膛。而且,其零件數量大大減少,結構清晰、簡潔,相互配合切實。不過,由于是在溫徹斯特公司傳統的非自動步槍上改造而成,故M1910步槍上并沒有現代步槍結構中所謂的“拉機柄”,其推槍機向后的零件——開膛桿位于槍管下方。
該槍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慣性閉鎖方式,發射0.401英寸突緣式槍彈。發射機構主要由擊錘、擊錘簧、擊錘簧導桿、擊錘軸、扳機和扳機軸、扳機簧、擊錘阻鐵和卡筍簧等組成。在待擊狀態下,扣動扳機,扳機繞扳機軸轉動,壓迫擊錘阻鐵順時針轉動釋放擊錘,擊錘在擊錘簧的作用下向前回轉打擊擊針,實現擊發。擊發后,槍機后坐壓倒擊錘,擊錘又被阻鐵掛于待擊位置。
該槍的自動保險呈“┍”形,當槍機往復運動時,其下端勾住扳機,使扳機無法被扣動,可防止槍機在復進推彈進膛過程中解脫擊錘,從而避免意外事故。
該槍的工作原理為:向后壓開膛桿帶動槍機向后,復進簧被壓縮,槍機后退過程中壓倒擊錘,擊錘被阻鐵扣住后松開開膛桿,復進簧帶動槍機復進,槍機將彈匣內最上一發彈推入彈膛并閉鎖。扣動扳機,釋放擊錘,擊發槍彈。火藥燃氣壓力使槍機后坐,完成抽殼、拋殼動作并壓倒擊錘,擊錘被阻鐵扣住。槍機后退到位后,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向前復進并推彈入膛、閉鎖。再次扣動扳機,可進入下一個射擊循環。
距全自動有多遠?
很多人在看到M1910半自動步槍的內部結構時會認為它是一支全自動步槍。雖然其內部結構與全自動步槍相似,但是,如果在擊發時一直扣住扳機不放,其擊錘會緊貼著槍機后面復進,因而無法實現連續擊發,所以該槍并不能實現全自動功能。在今天看來,在現有的結構基礎上加上某一個控制零件,也許就能實現全自動射擊,但在當時,這樣的設計尚無法突破。然而,M1910雖不能全自動射擊,但其能實現半自動發射,也是對槍械發展的一種貢獻。
“溫徹斯特早期經典步槍展示”結語
溫徹斯特公司早期的M1890、M1895、M1897和M1910步槍雖然并未在軍事領域拔得頭籌,但卻在民用領域受到喜愛,影響頗大。現在這些槍已經很難見到,因而更顯珍貴。這些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步槍各具特色,其在結構,性能上烙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尚難以突破當時的技術條件,但這些槍的某些巧妙設計為后續性能更先進步槍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在槍械歷史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 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