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舉文化與言論自由的雙重壓力之下,人們覺得揭穿謊言尋求真相是保護自由精神和基本權利的最必要條件。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當中脫口秀成為美國電視業的一枝獨秀。
在如今處處彰顯個性、倡導秀出自我的娛樂時代,要說我們早已對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女明星感到審美疲勞的話,那么能夠吸引眼球的人至少也要風情萬種或者酷感十足。然而將一個與以上所有形容詞都毫不搭邊甚至截然相反的女人推上舞臺,也能引得臺下陣陣尖叫和痛哭失聲的,當今世界恐怕非奧普拉‘溫弗瑞莫屬一個天命之年、長相欠佳、膚色黝黑、身材壯碩的女人,一個坐擁數億美金資產,力壓諸多好萊塢明星稱雄《福布斯》百位名人權力榜的美國頂尖脫口秀主持人。
不知道是脫口秀成就了奧普拉,還是奧普拉造就了脫口秀,總之,如果你來到美國,你就一定生活在脫口秀和奧普拉的影響之下。在美國這片號稱最自由的土地上,人們秉承著獨立宣言中的偉大諾言,彼此間恪守尊重隱私的規則,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創造了現代文明巔峰的山姆大叔就真的能夠徹底消除上帝賜給人類的好奇心,保護和窺探秘密仍然是這個社會最隱秘的動力之一,與此同時,在選舉文化與言論自由的雙重壓力之下,人們覺得揭穿謊言,尋求真相是保護自由精神和基本權力的最必要條件。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當中脫口秀成為美國電視業的一枝獨秀,也是我們理解美國和認識美國的一個最好的窗口。
公開的窺探
脫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討論各種社會問題,然而得到真正的發展則是在美國,脫口秀最早于1926年首次出現在美國電視熒屏上。1950年以后,電視節目走入千家萬戶,脫口秀節目收視率也從1946年的0.02%飆升到1950年的9%;到1955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65%,脫口秀節目成為電視臺主打節目之一,與肥皂劇一起成為電視節目中收視率最高、影響最大的電視節目。不過,最受歡迎的長壽美劇也長不過一個火的脫口秀。脫口秀無所不秀,從好萊塢,華爾街到白宮,從名人、專家、普通人到罪犯,以輕松、詼諧、名人、八卦為主要基調。大多數人不買報紙,不聽廣播,所接收到的信息幾乎都來自于脫口秀。在美國,各種各樣的脫口秀節目占到了電視節目總量的40%。
在大約15年的時間里,周末和白天的訪談節目,尤其是那些沒有什么意義的節目,收視率如日中天,一位叫彼得·卡爾森的記者稱之為“美國一個發展飛快的產業”。每天播出的訪談節目飛速發展著,一直到90年代末,有些令人討厭的節日停播了。但直到那時,越來越多的節目都有一種嘩眾取寵的傾向。沒有什么話題不能談,嘉賓愿意向人們訴說自己生活中的隱私,這些他們從來沒有告訴過其他人。雖然醫生的報告說,病人一般都不愿意與他們討論與性有關的問題,但他們在電視上似乎什么都愿意說。在奧普拉的節目中,有許多都是在討論這種個人問題。只要主持人引導得當,這個舞臺就會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真實的個人生活信息,這比電影劇本可精彩多了。
正是這些從日常生活里搬到臺上的話題,吸引著無數觀眾。他們不僅是從中獲得教育受到啟發,或是找到自己的影子,事實上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一個展示平臺,他們了解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原本不便了解的別人的世界。對別人的好奇心在生活里處處被打壓,然而當對同樣性質的談論在電視上被公開化以后,沒有預料中的不屑和鄙夷,現場熱情高漲的觀眾和收視率顯然更能代表美國觀眾的心聲。當奧普拉帶領嘉賓拋出一個個真實素材之后,沒有人再矜持。他們坦然地對別人的生活發表見解,互相交換意見,高聲爭論,個個都情緒激動、神色凜然,與印象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淡泊模樣判若兩人。
所有的脫口秀訪談節目也正致力于制造出一種令人卸下防備、暢所欲言的氣氛。嘉賓力圖對事件人物分析透徹,了解因而要求主人公盡量多地提供事實和心理活動,觀眾也身臨其境,踴躍發表各自見解,無比投入。主持人則在臺上臺下跑來跑去忙得不亦樂乎。在無果的爭論結束之后號召人們思考,成功地將節目主題升華。
兜售凄慘的中年女人
在眾多脫口秀明星主持人中,奧普拉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個,她掌握了脫口秀所有的秘密,對她而言,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奧普拉的節目所談到的內容要么是你正倍感棘手的家庭理財之道、毫無頭緒的裝修方案,以及屢戰屢敗的減肥計劃等一切跟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個人問題,要么就是一些你所熟知的面孔或事件背后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和心理活動。后者也同樣抓人眼球,有名人嘉賓的生活爆料,有殺人犯的痛哭懺悔,還有遭受意外打擊者長年困擾的真實傾訴。你的心瞬間就被抓緊了,一邊眼含淚水在別人的故事中經受心靈的洗禮,一邊對這位神奇的主持人充滿了感激之情。
沒錯,這就是奧普拉脫口秀的感染力,并且,這樣的反應在美國電視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之中棚當普遍。而讓現場觀眾和嘉賓進入到一個互相傾訴、相互感染的狀態中,正是我們的脫口秀女皇奧普拉的拿手好戲。交換秘密在女人之間從來都管用,奧普拉應該深諳此道。幾乎全美國人都對她不同尋常的A生經歷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些并非八卦記者的道聽途說,而是在自己的節目中深受感動的奧普拉親口道來:幼時遭親戚強奸、十幾歲遭受性虐待、墮落喝酒吸毒差點進少管所、14歲產下一個早天的孩子……這些可怕的經歷的確令人滿懷悲憫,更加欽佩如今自信勇敢的她。
不過客觀地講,在奧普拉的職業生涯中,這段傳奇的人生經歷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因為人們給予了她無限的信任。對于那些有過慘痛經驗的嘉賓們,只要奧普拉一表示自己感同身受,幾乎沒有任何人會對這種理解表示懷疑。她們會更傾向于將奧普拉當成自己團體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旁觀的主持人,更大限度地敞開心扉互訴衷腸,講述自己鮮跟人提及的心靈歷程。而奧普拉總是一如既往地感情豐富,不少觀眾也會被深深打動,不加設防地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
這樣既生動真實又不乏感人溫馨時刻的節目,一方面保證了奧普拉脫口秀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方面也為她培養了大批的追隨者。也有反對者稱這樣的談話節目猥褻下流,這并不一定是節目主題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相信來賓被利用了。由于悲慘和感動的氣氛總是讓人更加印象深刻,被邀請的嘉賓多數身處現實的生活困境或者承受著心靈上的重荷。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每天下午在電視機前嘮叨著減肥、保險、夫妻等生活瑣事,想方設法套他人隱私的碎嘴女人,成為無數成年人追捧的對象。而這個極盡全力煽動觀眾展示各自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的節目,卻在以尊重隱私文化蔣稱的圍家,長年保持著超高的收視率。
不過,管人閑事說人閑話這件事始終只發生在像電視脫口秀節日這種公開的場合當中,人們沒有傻到當真到臺下去冒險打破傳統,實踐新的美國好奇心文化。事實上,美國人也并不缺少茶余飯后的談資。你也許看不到他們每人一杯咖啡坐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不過只要打開電視機你就會發現各式各樣的閑話家常正在火熱進行,規模大了幾倍不止,談資也絕不輸于任何美劇情節,從政治明星到娛樂八卦面面俱到。像奧普拉這樣喜歡刨根問底的主持人簡直太對胃口,又八卦又煽情,再加上妙語連珠,讓人好不盡興!
你若以為是奧普拉這個碎嘴女人帶領美國人由淡泊本性走向八卦之路的話,那可就太荒唐了。且不說是否個人力量被過分夸大,單從她所從事的行業當中我們也能找到答案。要知道,把私人話題公開化,是整個美國電視媒體都在做的事情。從總統的性丑聞,到明星的私生活,從普通公民的煩心事,到監獄囚犯的內心獨自,盡可能地挖掘個人信息,并以各種形式吸引人們參與其中,他們才是最大的好事者。
這個幕后的八卦推手幫人們備足了閑話料,以各種堂皇的名義邀請眾人各抒己見,以昭民主;眾人又仰仗著媒體的撐腰,一面享受了八卦的樂趣,一面保證了自己的優良傳統。當脫口秀漂洋過海來到世界各地,可就沒有它在本土那樣游刃有余了,也許是水土不服吧!畢竟只有對個人隱私的充分尊重,八卦才會在電視上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