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對讀書,我反對的是過多讀書,我也不是反對所有人多讀書,我獨反對企業(yè)家多讀書
世上的好書本不多,能得其數(shù)冊,常常研讀,有所省悟,結(jié)合反思實踐或近精通,于思于行皆佳。
學習型組織一定要有愛讀書的領(lǐng)導么?我的回答是:不!此話怎講?少讀書學習起來多么慢啊?讀書少的怎么斗得過讀書多的啊?少讀書豈不是要落伍的么?這么說,不是讀書越多越反動么?這些擔憂不是全無道理,但多基于一個假設(shè),即讀書等于競爭力,任何人都開卷有益,多多益善。
我不反對讀書,我反對的是過多讀書,我也不是反對所有人多讀書,我獨反對企業(yè)家多讀書。道理有四:
其一,書多擾神。市場猶如江湖,門派道行繁多。任何企業(yè)要在市場上立足,應(yīng)有所選擇、有所專一、專于一道、修煉入神、成其一功,而不應(yīng)百英皆擷,總是心有旁騖,最終成一套花拳繡腿,任一招式皆不老到,甚難有所勝算。人中之英,也偶有博通萬物者,但大半業(yè)主若能精通一二術(shù)數(shù),就有安身立市的基礎(chǔ),故讀萬卷雜書,不如讀幾冊專精之書,細心研判,練悟合一,或可得入門徑。
其二,書多疑行。成論著學問者,一般皆假定于一定條件之下,選擇一個角度,立出一說,自成一派,各能自圓其說。人如專一,認定一個方向,較具行動勇氣,而博通各說后,此也可彼也可,似可行也似不可行,行動的疑慮必多。看一書是A主意,再看一書就轉(zhuǎn)變成B主意,這樣執(zhí)行團隊無法行動,而往往不行動者才能在后來證明是對的,因為愛看書的領(lǐng)導總是用后書的道理去改變或者糾正依據(jù)前書得到的決策,這類讀書往往導致錯失時機,不良于行。
其三,書多欠察。書中之理偏抽象、偏美化、偏選擇、偏特定條件下之成果,而實際的商業(yè)實踐非常具體、美惡并存、受多種因素作用、發(fā)生于自己的特定條件之下。得書本知識多者偏理想,而得實踐知識多者偏務(wù)實。有人破萬卷書,此為讀書人;有人行萬里路,此為做事人。忙于讀書必疏忽做事之心,忙于做事必不能顧全讀書之理。故讀書人只宜偶爾做事,做事人只宜偶爾讀書,這或為社會分工的本源。
其四,書多輕人。企業(yè)家就算多讀書,因受工作負擔的限制,實只能廣泛淺涉,但正因有所涉獵故最易生半瓶水心理,易議論他人長短,對下屬及團隊成員不易有欣賞與尊重之心。不知而易重人、深知而易挑剔、淺知而易虛夸,故高明的企業(yè)家重在用有專長專識之士,用讀過書甚至多讀書的內(nèi)外能人,而自己多讀書卻常常不利于團隊管理。
作者為零點調(diào)查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