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堅(1946~)浙江省杭州市桐廬人。1969年畢業于浙江中醫學院(已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現為浙江省衢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理事、浙江省名中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近40年,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胃腸疾病和腫瘤。
方子組成:紅參(另煎沖)、炙五味子、鹿角霜、制附片、桂枝各10克,麥冬、丹參、川芎、炙甘草各15克,澤瀉、車前子(包煎)各20克,地龍12克,黃芪30克,三七粉(分沖)3克。
用法:每日1劑,煎2次后合在一起,分6次溫服(間隔1小時以上)。
功能:補益心腎,活血通絡,溫化水飲。
主治:保元強心湯是先生30余年來經驗方,該方以《博愛心鑒》之保元湯和《內外傷辨惑論》之生脈散加減而成。該方主治中醫辨證屬心腎陽虛,血淤水泛之心功能不全(表現為胸痛心悸,畏寒乏力,唇舌兩頰發紺,喘息不能平臥,動則加劇,水腫腰以下為甚。舌淡胖,脈沉細或結代)。
方中人參、黃芪補益元氣,配鹿角霜、桂枝、附片溫補心腎之陽,輔麥冬、五味子益氣復脈強心;心衰者,血脈淤阻,心絡以通為用,故加入丹參、川芎、地龍、三七以活血化淤通絡;心衰者陽虛水泛,方中桂附佐澤瀉、車前子溫陽利水;桂枝配炙甘草以助心陽,鼓舞氣血運行。諸藥合用,可溫補心腎之陽,活血化淤通絡,強心復脈,利水退腫,實為標本同治之驗方。
先生曾以該方加減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所致心衰者,服藥5劑后即能收效。因患者心功能不全,多臟器慢性持續性充血,消化吸收功能差,故每劑藥煎后宜多次分服。若將該方去利水藥澤瀉、車前子用于治療冠心病之陽虛血淤型、心功能不全之心絞痛,療效亦佳。
(本刊資料庫)
單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劍華主任中醫師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軟傷科主任、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低血壓
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50毫米汞柱。引起低血壓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為,主要是身體虛弱、氣血虛虧所致。對低血壓患者,首先應到醫院做全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后可適當選用下列單方。
1.炙甘草、桂枝各6克。將兩味藥研細混合,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當茶飲,每日1劑。一般服3天血壓有所升高。有實熱證候或陰虛有熱者不宜服。
2.黨參、黃精各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
3.麥冬15克,五味子12克,黨參2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
4.茯苓20克,五味子10克,甘草6克。水煮取汁,分2次飲服,每日1劑。
5.肉桂、甘草各10克。泡開水當茶飲,每日1劑。
6.靈芝15克(先煎2小時),再放入黃芪30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
7.黨參15克,升麻10克,棗皮12克。水煎取汁,分3飲服,每日1劑。
8.當歸身15克,黃芪5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9.核桃仁50克,黨參20克,生姜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
10.蓮子去芯30克,紅棗12克,生姜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11.升麻15克,黃芪30克。水煎取汁,分2次飲服,每日1劑。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