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尤其是青年人)血壓莫明其妙地增高時,醫生首先要考慮的是其腎臟是否有病,因為腎臟疾病會引起血壓增高。醫學上稱這種高血壓為腎性高血壓,約占成人高血壓的5%~10%,是繼發性高血壓的主要組成部分。腎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危害?如何治療?飲食有何講究……本期《名醫談病》欄目特邀知名腎病專家和心血管專家一一給予解答。
由腎臟實質性病變和腎動脈病變引起的血壓升高,稱為腎性高血壓。由于腎性高血壓的危害極大,高血壓又會造成腎的損害,二者相互促進,會使疾病進一步發展,因此,對于腎性高血壓要積極治療。弄清以下19個問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防治腎性高血壓。
1
腎性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有什么不同?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近年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與1991年資料相比較,患病率又上升31%,并且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僅為30.2%、24.7%、6.1%,仍然很低。
高血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其病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飲食、精神應激)、其他因素(如體重、藥物)等。
凡是由腎實質病變、腎動脈病變所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腎性高血壓,屬于繼發性高血壓的范疇。腎性高血壓又分為腎實質性和腎血管性高血壓,發病隱匿,進展較快,血壓不易控制,易發展為急進性或惡性高血壓(收縮壓大于20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于130毫米汞柱),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嚴重者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只能靠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2
哪些腎臟疾病會引起高血壓?
會引起高血壓的腎臟疾病有: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多囊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腎動脈狹窄、多發性大動脈炎、腎動脈瘤、血栓性腎動脈炎等。
3
腎性高血壓有什么危害?
腎性高血壓的危害和原發性高血壓相似,主要是對心臟、腦和血管的損害。
(1)對心臟的影響:由于血壓升高,心臟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會導致心臟肥大,同時高血壓會損害到供應心臟營養的名叫冠狀動脈的血管,逐漸使它發生粥樣硬化和狹窄,給心臟供應的血液減少,最終導致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對腦的影響:在長期的高血壓作用下,腦部的小動脈會出現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容易形成腦血栓。微小血管堵塞,形成腔隙性梗塞,可以導致腦萎縮。因為腦血管結構比較薄弱,在發生硬化時更為脆弱,容易在血壓波動時出現痙攣,繼而破裂導致腦出血。
(3)對周圍血管的影響:由于血管病變使氧和營養物質向周圍組織轉運減少,出現以痛性痙攣和疼痛為特征的間歇性跛行【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癥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患者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后,上述癥狀再度出現。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跛行呈間歇性出現,故稱為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常發生于動脈栓塞后。早期表現為肢體皮溫下降,足部發涼,上舉后變蒼白,下墜后發紫,靜脈充盈遲緩,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后期皮膚變薄、萎縮,毛發脫落,最終出現潰瘍和壞疽。
4
怎樣知道是腎性高血壓還是原發性高血壓?
要想知道是腎性高血壓還是原發性高血壓,需要對患者仔細地詢問病史,并進行體格檢查,明確發病的先后次序及因果關系。腎性高血壓多有腎臟疾病病史,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多囊腎、腎病綜合征及慢性腎盂腎炎等。此外還可能存在腰部外傷、腰背痛、腹痛等病史。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多在40歲以后發病,父母或兄弟姐妹可能有高血壓,先有高血壓,以后才有腎損害,如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等。
5
腎性高血壓有那些特點?
(1)舒張壓較高,脈壓差(收縮壓減去舒張壓所得的值)較小。(2)癥狀少。(3)肢體往往濕冷,面色蒼白的多。(4)腎功能不全明顯,24 小時尿蛋白定量有鑒別價值。(5)病程惡性者相對較多,有腎病史,年輕者多。(6)出現心、腦并發癥相當緩慢。(7)交感神經阻滯藥(如利血平、可樂定)一般效果差。
6
腎性高血壓需要做什么檢查?
如果懷疑是腎性高血壓,可做下列檢查:(1)靜脈腎盂造影,可顯示患腎較健腎小,形態不規則;(2)腎血管造影,可發現腎血管狹窄等。(3)分腎功能測定,可顯示患腎尿量少,尿鈉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4)雙腎B超檢查,可見患腎較小。(5)尿液檢查,可見蛋白、紅細胞和管型。
7
腎性高血壓有沒有危險度分層?
腎性高血壓患者也可按血壓升高水平、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脂高等)、糖尿病、靶器官(如心、腦)損害以及并發癥情況,將其分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4層。
8
慢性腎炎引起的高血壓有什么特點?
(1)患者既往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史。(2)反復出現水腫、蛋白尿,并常伴有貧血、低蛋白血癥和氮質血癥。(3)視網膜病變并不明顯。(4)蛋白尿和鏡下血尿出現在高血壓之前,蛋白尿持續存在而血壓升高并不顯著。(5)靜脈腎盂造影顯示造影排泄延遲和雙側腎臟縮小。
9
哪些降壓藥適用于腎性高血壓?
既然是腎疾病引起的高血壓,那么在選擇使用降壓藥時就要兼顧到腎。可選擇能擴張腎動脈、改善腎臟供血供氧的降壓藥;那些傷腎的藥物則不能用。常用于治療腎性高血壓的藥物有可樂定、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肼苯噠嗪、長壓定、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對于較頑固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應用作用不同的降壓藥,以加強療效。
10
哪些降壓藥不宜用于腎性高血壓?
腎功能不全所致腎性高血壓,尤其是尿少時,禁用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等)及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如氯沙坦)。腎動脈狹窄所致腎性高血壓,禁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11
腎性高血壓用利尿劑有沒有講究?
腎性高血壓應用利尿劑一般選用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腎功能不全所致腎性高血壓,尤其是尿少時,禁用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若腎功能明顯受損,應選擇袢利尿劑,如呋塞米。
12
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怎么治?
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的聯合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如氯沙坦)、長效鈣拮抗劑(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小劑量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聯合應用比較合理,較易達到目標值。假如糖尿病腎病到了中晚期伴有高血壓,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要謹慎。
13
腎性高血壓可以手術治療嗎?
有的可以。引起高血壓的病因很多,有一種類型的高血壓藥物治療無效,而手術治療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即腎血管性高血壓,也稱做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醫學上把它稱作大動脈炎。引起腎動脈狹窄的原因,一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生所引起,二是由大動脈炎所引起,前者多見于老年人,后者則多發于年輕人。
14
腎性高血壓可以治愈嗎?
腎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一樣,是不能完全治愈的,但可以通過藥物的治療而平穩控制,因此需要終生服藥。
15
中醫治療腎性高血壓有無特色?
中醫認為腎性高血壓大都是肝腎陰虛而致肝陽上亢,少數也可在脾腎陽虛,水濕泛濫的基礎水濕上擾清竅引起。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可進行辨證論治治療。
(1)肝陽偏亢,肝風上擾:宜平肝熄風、清熱鎮驚,方選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天麻、杜仲 、黃芩、丹皮、夏枯草各10克,鉤藤25克,石決明20克,牛膝8克,桑寄生15克,山梔、益母草各9克,夜交藤、茯神各30克)。
(2)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宜滋腎清熱、平肝潛陽,方選鎮肝熄風湯加減治療(白芍、玄參、丹參各15克,天冬、川楝子各10克,代赭石、生麥芽各30克,牛膝8克,甘草6克,石決明、牡蠣各20克)。
(3)陽陽兩虛:宜補腎益精、育陰助陽,方選二仙湯加減治療(仙茅8克,仙靈脾、熟地各15克,黃芪25克,當歸、巴戟天、黃柏、知母、杜仲、山茱萸各10克)。
(4)氣滯血淤:宜活血化淤通絡,方選血府逐淤湯加減治療(當歸、生地、紅花、桔梗、枳殼、牛膝各10克,桃仁、赤芍、川芎、丹參、葛根各15克,柴胡、甘草各6 克)。
(5)痰濁中阻:宜健脾祛濕、祛痰通絡,方選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法夏12克,白術、天麻、茯苓、石菖蒲、竹茹各15克,枳實、陳皮、澤瀉各10克,甘草6克,薏苡仁25克)。
以上所列藥方均需要中醫師進行判斷決定,患者不能對號入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腎性高血壓往往血壓都比較高,單純中藥較難控制,需要聯合西藥降壓藥一起治療。
16
腎性高血壓患者飲食有什么講究?
(1)要避免飲酒及濃茶。(2)應限制食鹽量,一般腎性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入食鹽量不應超過5克,若伴嚴重水腫、心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時,每日食鹽量應限制在3克以下。(3)控制食用動物脂肪,因動物脂肪會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腎功能的保護,應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膽固醇。(4)適量攝入蛋白質和熱量。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須根據病情調整,如腎功能正常,尿中蛋白大量丟失者,應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瘦肉、牛奶、蛋、魚)及熱量;如已發生腎功能不全者,則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5)適當攝入糖,以補充熱量,但不宜攝入過多,以免增高有害血脂,加速動脈硬化。(6)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17
腎性高血壓患者可以過性生活嗎?
病情穩定、血壓控制平穩者可以過性生活,但要適當控制,因為性生活時會引起血壓升高而導致不適,要防止性生活過度,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勞為度,不能太勞累。
18
腎性高血壓患者可以妊娠嗎?
腎性高血壓(尤其慢性腎衰竭)患者由于月經異常和停止排卵,生育能力常常下降,成功妊娠是罕見的。此外,慢性腎衰竭患者妊娠時,腎臟不能適應妊娠期代謝增加的需要,因而常發生自發性流產。妊高征、早產、嬰兒發育停滯和死胎等會危及母親及胎兒的安全,故應進行避孕。
19
腎性高血壓患者能否進行體育運動?
應少活動,尤其是激烈的運動。因為腎臟要負責代謝全身的代謝產物,運動后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且使血壓進一步增高,所以在急性期希望患者能靜臥休養,恢復期也要盡量減少活動,恢復后也不要做重體力活,但可參加一些輕松的活動,如散步、徒手操、甩手、太極拳等,以放松緊張的心情,緩解心理上的壓力,這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好處的。
>>相關鏈接
服用降壓藥7忌
1.忌降壓操之過急:有些人一旦發現高血壓,恨不得立刻把血壓降下來,隨意加大藥物劑量,很容易發生意外。短期內降壓幅度最好不超過原血壓的20%,血壓降得太快或過低都會發生頭暈、乏力,重的還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和心肌梗死。
2.忌擅自亂用藥物:降壓藥有6大類許多種,作用也不完全一樣。有些降壓藥對這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有些降壓藥對另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服藥類型不對路,降壓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有時還會誤以為“降壓藥不靈”。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應按病情輕重和個體差異,分級治療。
3.忌不測血壓服藥:有些患者平時不測血壓,僅憑自我感覺服藥。感覺無不適時少服一些,頭暈不適就加大劑量。其實,自覺癥狀與病情輕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壓過低也會出現頭暈不適,繼續服藥很危險。正確的做法是,定時測量血壓,及時調整劑量。
4.忌單一用藥:除輕型或剛發病的高血壓外,盡量不要單一用藥,要聯合用藥,復方治療。其優點是產生協同作用,減少每種藥物劑量,抵消副反應。
5.忌臨睡前服降壓藥:臨床發現,睡前服降壓藥易誘發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正確的方法是睡前2小時服藥。
6.忌無癥狀不服藥:有些高血壓患者平時無癥狀,測量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高。用藥后頭昏、頭痛不適,索性停藥。久不服藥,可使病情加重,血壓再升高,導致心腦血管疾患發生。事實表明,無癥狀高血壓危害不輕,一經發現,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用藥,使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
7.忌間斷服降壓藥:有的患者用降壓藥時服時停,血壓一高吃幾片,血壓一降,馬上停藥。這種間斷服藥,不僅不能使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