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止,吃止咳藥,打消炎針皆無效。閱報時偶爾看到報隅有一老中醫介紹的藥方——蓮藕排骨湯。治病心切,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照著要求買來蓮藕500克、豬肉排骨400克、章魚干和生姜。將去皮切片的藕、章魚干2片、生姜3片放入排骨湯,加適量水,中火煮1個半小時后熄火,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喝上一大碗清甜可口的湯,沒想到第二天咳嗽大有好轉,我喜出望外,又連續喝了5天,久咳之病神奇般痊愈了。真沒料到小小蓮藕可治大病,由此引起我對藕的興趣。
一說起蓮藕,我眼眸中仿佛看見了炎炎夏日里,江南水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那無邊的翠綠,微風拂過,紅花翠葉隨風搖曳,清香四溢。沿著荷梗輕輕地刨開泥土,就有如嬰兒般倦身酣睡的藕寶寶。藕,又稱蓮藕,荷之地下莖也。民間認為藕者偶也,荷根生水中,一節生兩荷,雌雄雙株(故為偶也),雄株長出水面開花生蓬結蓮子,雌株鉆入塘泥長成新藕。藕按生長環境可分為蕩藕(又稱池藕)和田藕。蕩藕色澤銀白,品質更為松脆,嫩爽清甜;田藕外表色澤微黃,單節較短,肉質較粗,質量較差。這些年我走南闖北,見過吃過各地藕品也不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蘇州蕩藕,色如白雪,嫩脆甜爽,生吃時可與鴨梨媲美;杭州西湖藕,營養豐富,因白嫩似少女之臂,故美其名曰“西施臂”;湖南漢壽縣西竺鄉所產之藕,更是白如玉、壯似臂、甜勝蜜;還有南京的花香藕,只要你嘗上一口,蹦脆蹦脆,肉嫩漿甜,全無一絲渣滓,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藕是常見的烹飪原料,既可生吃也可熟食。記得前些年到北方旅游,一位朋友請我吃過一盤涼拌藕。將藕切薄片,入開水鍋略汆一下撈起,用白醋、糖、鹽、生姜絲及小麻油合拌,不摻色醋、醬油,其色瑩白如玉,酸甜咸皆合口味,脆嫩清香,異常可口。這種吃法應屬涼拌菜里的熟拌,至于生拌,則未嘗試。我想,除了仲夏初長成的嫩藕適合生拌外,別的季節的藕生拌口感不佳。
熟食方法也頗多,我曾見過兩種,一種是家常的炒藕絲、炒藕片,其中生姜不可少,切絲切末均可,最好在爆油時先下姜,再下藕;邊炒邊點水,使藕中黏液滲出,增其醇厚,還可以加入青椒絲或紅椒絲,以添色味。這道菜要炒得脆甜清淡,方稱佳肴。或者多加醋炒成醋溜藕,也是別具風味的一種吃法。另一種吃法則是切片夾肉裹以面粉糊或團粉糊油炸,叫炸藕夾,也叫藕合。藕片須厚薄適中,夾肉用丸子肉或餃子餡均可,調面糊(或團粉糊)須稀稠合度,裹糊才恰到好處。“穿衣”太厚則蠢笨難看,不易炸透;太薄則掛不住漿,藕被炸干,失其酥甜。
其實,我治久咳的“蓮藕排骨湯”也是武漢一帶的家常菜,藕片加入排骨煨湯,算是又一種吃法,濃香鮮甜,富有營養,功在補中益氣、潤肺清火。這是我近日看書得知的。據有關資料表明:藕不含膽固醇,卻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還有豐富的單寧酸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收斂止血、收縮血管,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和刺激腸道、治療便秘、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的作用。生藕可消淤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于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癥。
由此觀之,生啖熟食兩相宜的藕,不僅味美營養,而且能治病健體,是不可多得的蔬菜。而藕生于污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雖非出于豪門,卻品質高雅,自古以來引無數文人騷客為其潑墨揮毫,撰文吟詩。明遺民張宗子《詠方物二十首》中有《花下藕》一題,詞曰:“花氣回根節,彎彎幾臂長。雪腴歲月色,璧潤雜冰光。香可兄蘭雪,甜堪子蔗霜。層層土繡發,漢玉重甘黃。”其詞狀藕頗切,可堪賞玩。
因食“蓮藕排骨湯”治好了我久咳之癥,至今還“藕斷絲連”,引出上述話語。不過我還想引用元代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106歲的老壽星賈銘在《飲食須知》一書中關于食藕的一段文字,以供讀者掌握其飲食調配,以保健康。其文曰:“藕味甘性平。生食過多,亦令冷中。少和鹽水食,益口齒。同油炸米面裹食,則無渣。忌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