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淞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風怒放、千姿百態,常常被人稱為掛在樹上的白云。吉林的霧淞以其蔚為壯觀的景色,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景觀之一,成為很多旅游者和攝影愛好者冬季的主要觀賞與拍攝對象。作為一名吉林的攝影愛好者,以近水樓臺的便利條件得以經常見到霧凇,也積累了一些拍攝霧凇的經驗,不敢獨享,在此與大家分享。
霧淞的形成是有著一些特殊的環境要求的。吉林的上游是著名的淞花湖豐滿電廠,通過水輪機組的水加上高落差,使得水溫較高,在吉林市及下游一帶形成一段不結凍的江面,由于溫差大,使得水汽蒸騰,一層層冷凝在冰冷的枝條等物體的表面,從而形成了霧淞。吉林冬天并不是每天都有霧淞的,較暖和和下雪的天氣沒有霧淞,風大的時候也不容易形成。風向決定著霧淞形成的位置,正常情況下每年的12月中旬到第2年的正月十五是霧淞產生較多的時間。
霧淞島恐怕在外地是最有名的,雖然并不一定只在那里才能拍霧淞,但那兒確實不錯,我們就先從那里開始。
攻略一:旅行食宿
吉林市韓屯是個小地方,住宿的地方比較少,不過吉林市攝影家協會秘書長李柔韌先生為方便影友,在那里建了一個攝影創作基地,可以接待二三十人,位置就在渡口的左側。條件不算好,但畢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落腳的地方。土坯墻、稻草房、土火炕、壓井水,地道的農家菜,墻上陳列著李先生的作品,在這里,您可以體驗到地道的早期東北農家生活。主人熱情好客,可以為你介紹環境,還可以陪同你去拍片,每日三餐加上住,三五十元隨您高興!
攻略二:防寒衣物
韓屯的溫度比吉林市區還要低幾度,在零下30度左右,所以一定要穿得暖和,一般一套比較好的帶帽子的羽絨服,里面穿一套厚一些的毛衣毛褲就基本可以了,羽絨服的最大優點就是輕便、暖和。鞋一定要厚實、輕便、防滑,最好是高筒的雪地鞋。那附近有許多割完的玉米地,露出個斜尖,走路要小心,需要準備一雙皮手套,有時凍得厲害,要不時搓動。
在開始拍攝之前,一定要不停的走動來保持體溫,千萬不要在雪地里長時間停留不動,這樣很容易凍透。值得注意的是,萬一哪里凍得發麻或發疼,千萬不要用熱水燙或伸到熱處去烤,要用雪不停的搓動,直到感覺發熱、血活開為止!
攻略三:攝影器械
相機這也許是朋友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用自動的好還是手動的好?我建議,如果有的話,還是用手動的吧,最好是手動機械的。并不是說自動的不能用,而是自動的在拍攝過程中沒有任何優勢,還添了不少麻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自動對焦沒什么用,用得最多的是超焦距,而自動機的手動對焦功能基本都不如手動機來的舒服。
2 自動曝光功能沒什么大用,補償來補償去還不如手動來的快,這時候一些實際拍攝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3 自動機的反應開始變得遲緩,液晶屏的顯示和功能的召喚時間都很慢,甚至讓你懷疑它是不是壞了。
4 電池的消耗會很快,因此一定要多備電池,最好是揣在里面兜里保暖,同時做好機器的保暖。另外,最好關掉AF(自動對焦),這樣比較省電。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帶一臺備用機。
鏡頭1只焦距24~85mm的鏡頭可以完成85%以上的拍攝內容,1只焦距17(20)mm的鏡頭可以在晴天后完成一些大場面的拍攝,再加上1只100左右的中焦微距就算比較完美了。
三腳架 用國產腳架的朋友注意了,有些國產腳架低溫下有可能會出現關節松動的現象。可能會出現云臺無法鎖緊的現象,有條件的話最好自己拆開更換一下潤滑油。
攝影包 雙肩背的取用器材不方便,單肩背的背著不方便,最好的是那種單肩背、中間有一條搭扣式腰帶的,連背帶系,方便得多。一定要帶拉鏈,全封閉式的,這一點很重要。
幾種有用的附件:直角取景器、指南針、刀、吹氣球、麂皮。
注意事項
呼吸與說話的時候要躲開取景器和鏡頭,否則會掛霜;記住方向,第一次去盡量沿江邊行走,景點基本上集中在江邊,回來的時候沿江邊走也不會迷路,在斜坡上走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滑到江里;回到住處之前一定要在室外把器材放到攝影包里并拉好拉鏈,2~3個小時之內不要打開攝影包,否則器材會凝露。
小貼士
中國4大自然奇觀之
吉林霧凇
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長江三峽同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卻是這四處自然景觀中最為特別的一個。霧凇俗稱樹掛,是大自然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在中國和世界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為什么偏偏吉林市的霧凇一枝獨秀呢?
冬季的吉林市零下20攝氏度以下的天數達到60~70天,奇妙的是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水在冬日里同樣奔騰不息。原來,從此溯流而上15公里就是著名的豐滿水電站,水電站大壩將江水攔腰截斷,形成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億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結冰,水下溫度卻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上。特別是湖水經過水電站發電機組后溫度有所升高,再順流而下,就形成幾十公里江面臨寒不凍的奇特景觀,同時也具備了形成霧凇的兩個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足夠的低溫和充分的水汽。
江水與空氣之間巨大的溫差,將松花江源源不斷釋放出的水蒸氣凝結在兩岸的樹木和草叢之間,形成厚度達到40~60毫米的樹掛,遠遠超過通常為5~10毫米的普通樹掛的厚度。俄羅斯杰巴里采夫斯克霧凇專業站通過上百年的觀測,證明霧凇家族中最罕見的品種是毛茸形晶狀霧凇。而吉林霧凇正是這種霧凇中厚度最厚、密度最小和結構最疏松的一種,這種霧凇的組成冰晶將光線幾乎全部反射,觀賞起來格外晶瑩剔透,無愧于被稱為霧凇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