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句老話,叫“前三十年人養玉,后三十年玉養人”,在坊間流傳得很廣,可是“養”什么和怎么“養”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說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可見,玉的范圍本非我們所想那么苛刻,非白、青、黃、碧不為玉。你在河邊撿到一塊符合上述條件的石頭就是玉。只是越到后來,我們自己把玉的范圍縮得越來越小,反有點作繭自縛了。
自古以來,國人與玉的關系就十分親近和復雜。有的以玉比德、以玉養德,有的收藏佩戴、怡情養性,有的投資投機、彰顯財富,國人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玉道德和玉文化。千百年來,玉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如今,玉已經不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但是千百年來用一個象征財富的東西本身的特質作為道德的標尺,玉卻是不變的。
玉是養德的好道具
德這東西太抽象,不好表現也無法描述,但是玉可以。玉有石的堅實,石無玉的通透;玉有石的剛勁,石無玉的溫潤;玉有石的質地,石無玉的細膩。玉的物質屬性恰好和古人所推崇的德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以玉比德成為可能。
《說文解字》謂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管子》說:“玉有九德。”即仁、智、義、品節、純潔、勇、誠實、寬容、條理。《禮記#8226;聘禮》中說玉有“十一德”,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北齊書》明志之言流傳最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無不以玉德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行動標準和指南。玉的物質屬性已被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成為一種獨特的中國玉文化。
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就是講玉是道德的表現,象征著高潔的品德。《五經通義》詮釋道:“溫潤而澤,有似于智;銳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撓,有似于義;有瑕于內,必見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墜,有似于禮。”所謂仁義禮智信五德,玉都具備,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
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雅士潔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被賦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驅邪、幸福長壽,并帶來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如白玉無瑕、拋磚引玉、璞玉生輝、黃金有價玉無價等。再者,由于玉器不朽,雖經雕琢、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盤養等磨練,仍能保持其溫潤堅實的質地,發散它永恒的光輝,故而古人喜歡把這種溫潤堅實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
一個如玉品性的人,無論處于人生的何種階段都會彰顯出波瀾不驚、淡定從容的風格。經得起人生輝煌時的順風順水,也挺得住潮落時的寂寞和悲涼。高潮時的舉止言行決不頤指氣使、飛揚跋扈,懂得與人為善、平和待人的處世方式;潮落時則又能如一塊璞玉,盡管塵土蒙住了光澤,內里依舊能晶瑩剔透,并在再次出世時煥發出淡定后的溫潤光澤,如蓮花吐芳,幽然無形,綿延不絕。這樣一種玉的人格特質,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所推崇的并為之不斷修煉自身以期接近或達到的境界。
千百年來,玉這東西就像道德標尺的具象,看到它占有它并不表示真正擁有它,德與玉兼養,才能玉人合一,這種境界恐怕也只有中國人才能悟得到,悟得透。因此一個玩玉的人所謂“前三十年人養玉”,不如說玉也在養人之德。
德是養玉的主心骨
所謂“前三十年人養玉,后三十年玉養人”都只不過相對而言。人養玉的同時玉也在養人,玉養人時人也在養玉。所謂人收藏玉、玉收藏人,都是有所指而言。
玩玉的人行話很多,養玉也叫盤玉。盤法頗多,講究也頗多。但是如果沒有德在其中主掌,則恐毀了玉也毀了人,這頗似武學中學壞了門派,走入了歧途。
愛玉者都能深刻體會到盤玉的樂趣。所謂“盤玉”,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賞玩玉石的方法,將玉器持于手上,一邊賞玩,一邊念想玉的美德,不斷地從玉的美德中吸取精華,養自身之氣質。久而久之,就可以達到人玉合一,不僅玉器得到了養護,原本色澤晦暗的玉石整舊如新,盤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華。
自古玉品等于人品,難分伯仲,人與玉相得益彰,相互輝映,所以一旦擁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穩重的涵養、有更文雅大方的舉止談吐,人也就隨之玩出自己的玉品,得到了美玉般的情操。
>>鏈接
盤玉3招
盤玉非常講究方法,一旦盤法不當,一塊美玉就會毀在手上。
所謂文盤,是指一件玉器將它放在一個小布袋里面,貼身而藏,用人體較為恒定的溫度溫潤,一年以后再在手上摩挲盤玩,直到玉器恢復到本來面目。文盤耗時費力,三五年不能奏效,往往十來年,甚至數十年。歷史上曾有父子兩代盤一塊玉器的佳話。
武盤則指通過人為的力量,不斷地盤玩,以快達到玩熟的目的。這種盤法猶如一個人走火入魔,為了讓玉盡快成為熟玉,就用舊白布包裹后日夜不斷地磨擦,過了一段時間再換上新白布,仍不斷磨擦,玉器磨擦升溫,越擦越熱,高溫可以將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來,色沁不斷凝結,玉的顏色也越來越鮮亮。這種盤法稍有不慎,玉器就可能毀于一旦。這種盤法,玉器商人采用較多。
意盤是玩家的高境界玩法,玉玩家將玉器持于手上,一邊盤玩,一邊想著玉的美德,不斷從玉的美德中吸取精華,養自身之氣質,久而久之,達到玉人合一的崇高境界,玉器得到了養護,盤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華。意盤是一種極高境界,需要面壁的精神,與其說是人盤玉,不如說是玉盤人,人玉合一,精神通靈,歷史上極少能夠有人達到這樣的精神境界,遑論浮躁的現代人了。
盤玉忌跌、忌冷熱無常、忌火烤、忌酸、忌油污、忌塵土、忌化學物質,意盤還忌貪婪、忌狡詐。如此多的禁忌,可見玩玉不是件平平常常的事,心中沒有一個主心骨,玉和人都無法達到和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