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武祥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泄;
調息寡言,肺金自全;
淡泊寡欲,腎水自足。
金武祥是清末民初著名詩人,這是他在《粟香隨筆》中的一首小詩。這首詩小中見大,把中醫內經中的養生精髓用幾句話對應濃縮,教給人們如何保健,對養生的總結相當深透。
中國古代常用五行學說解釋萬事萬物,對人體來說,認為體內各器官亦分屬五行,即肺肝腎心脾分屬于金木水火土。這些部分,需留心養護。寵辱不驚是人的心態,中醫中稱情志,與肝相對,怒由寵辱而生。主要傷的是肝,若受寵受辱都不在乎,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做到時時刻刻心態平和,情緒不因寵辱、毀譽等引起劇烈的波動,肝氣自然不會受到傷害。動靜以敬,指行為符合規范,有禮有節,這樣心火就不會上升,心態平靜,靜安不躁,就不會傷心。脾與消化系統密切相關,注意飲食非常重要,節制飲食,不暴飲暴食,脾胃自然和諧。脾胃和諧,就會氣血充裕,精神光彩。人靠肺部進出的氣發出聲音來說話,調息寡言,宜少說話以免使肺過勞;因肺屬金,就像金屬物件不過多地敲擊其壽命必然長久一樣。腎是藏精之所,腎功能與性功能是聯系在一起的,淡泊寡欲、節制房事,是腎的保養所必需的,這也是古代養生家經常強調的一點(現代科學則認為不必過度節欲)。
小詩中藏有五行、五臟,這是人健康的秘要。人體與天地一樣,陰陽是主軸,五行是人體的具體代表。五行與五藏對應,用人生三寶精、氣、神來反應其健康狀況。這首小詩很值得大家讀、悟、行,如果讀懂了,悟出其中的奧妙,去實踐它,你就會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