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一樣溫潤,像水晶一樣晶瑩,拿在手中輕輕的,聞聞還有股淡淡的松香味,它就是琥珀。琥珀是一種流行很廣、價值很高的寶石。在歐洲,琥珀被用來裝點皇宮和議院,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在中國古代,琥珀也是達官貴族經常佩帶的裝飾品。
讀書的時候,學過琥珀的形成。一只被活生生裹進松脂、變成億萬年后人們競相觀賞的蚊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琥珀是千萬年前松樹的樹皮破口處流出的一種有機膠狀體——松脂,經過地殼的變動而深埋地下,并逐步凝結成天然化石,其內部常包含有各種昆蟲如蜘蛛、螞蟻、蚊蟲及種子、炭化的樹葉,故有“千年茯苓,萬年琥珀”之說。天然琥珀作為地球發展、變遷的記錄者,經歷了平時不可想象的漫漫旅程,況且,它時常還裹進千萬年前的礦物、植物,甚至昆蟲,就像藏著故事一樣迷人。
韻味獨特,引人迷戀
琥珀屬于非晶質寶石,不會形成晶形,其原礦呈塊狀。與其他寶石礦石比起來,琥珀比重較輕,硬度也很低,但卻因其明亮的金黃色而深受喜愛。
在我國,琥珀的分類較多,品種也多,但從上品或名品琥珀來看,主要有以下3種:第一種是血珀,透明,色紅如血;第二種是黃珀,透明,色淡黃;第三種是蟲珀,含有動物、植物遺體。雖然都是琥珀。各具韻味,各不相同。透明琥珀,最名貴的是透明度非常高的,稱“金珀”,如黃金一般誘人的金珀,散發金色光芒;純凈透明的明珀,則讓人心緒寧靜、清爽舒暢;熱情奔放的血珀,溫暖怡人;內斂且幽深的蠟珀,充滿蠟質光澤。如今,隨著人們對寶石多樣性追求的提高,慢慢的,琥珀也開始在收藏界尋到了一席之地。
琥珀是經過千萬年才能形成的寶石,因此其價值也會隨著開采量的減少而日益升高。在歐洲,人們對琥珀的迷戀就像中國人對翡翠的迷戀一樣,認為它古老、有魅力,能辟邪保平安。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人們就認為琥珀具有魔力和藥用價值。16~18世紀,琥珀在歐洲已成為一種時尚,深受各階層的喜愛。譬如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圣彼得堡的琥珀廳是用400萬年前的上好琥珀、歷時10年建成的。它是1716年普魯士王子威廉一世送給沙皇彼得大帝的厚禮,后來女皇葉卡捷林娜在為自己修建宮殿時將琥珀廳納了進來。
在中國,琥珀身世也很高貴,它不僅是佛教七寶之一,還是清代官員帽上的頂珠。而且收藏琥珀的歷史悠久,《南史》中記載有:潘貴妃的琥珀釧一件,價高達170萬。琥珀的珍貴由此可見一斑。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詠琥珀》中寫有:“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音笛di)。”李白的詩句中也有琥珀,例如:“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琥珀藝術品量稀價高
琥珀藝術品過去在國際市場上行情平平,收藏者不多,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臺灣地區宗教文物市場的盛行,琥珀才開始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國流行,收藏者日益增多,價格也因此一路上漲。
尤其是近幾年,許多歐美藝術品愛好者也加入了競相爭購的隊伍,促使琥珀一躍成為收藏品市場的新寵,價格也屢創新高。琥珀的收藏價值,對生物學家或地質學家而言,在于它的歷史演變過程;于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來說,只有具備稀有內含動物或植物的琥珀,才稱得上是一件奇貨可居的至寶。
近年來,在東南亞拍賣市場上落槌價格較高的琥珀品種有:一件18世紀琥珀雕佛獅小擺件以2.76萬英鎊(約人民幣35萬元)成交;一件清代晚期琥珀牛郎織女擺件以28.6萬元人民幣成交;一件17世紀琥珀太白酒像以12.1萬港幣成交。去年,一件日本丹山做琥珀五魚圖鼻煙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出了57.585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
可見,由于琥珀成交價格的落差,海外的一些琥珀收藏者已開始關注并逐漸進入國內拍賣市場,國內琥珀藝術品收藏正漸入佳境。
由于天然琥珀的主要產地俄羅斯等國開采過多,導致產量下降,天然琥珀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節節攀升。自去年以來,琥珀原料價格已經上漲了50%~100%不等,而琥珀當中非常珍稀的綠珀、藍珀等,更上漲20~30倍。鑒于天然琥珀的產量越來越少,特別是其中珍稀品種一價難求。專家預計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天然琥珀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價值將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