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園歌曲的節奏節拍
節奏指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節拍指音的強弱交替規律,二者在音樂中密不可分。有了節奏節拍才能將一盤散沙的旋律音組織起來,音樂才具有生命力。節奏是旋律的骨架,也是校園歌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歌曲中,由于題材、體裁、風格等的不同,節奏節拍呈現出多樣性。校園歌曲主要表現學校里年輕一代的生活與思想感情,他們朝氣蓬勃,活潑向上,情感豐富,因此其節奏也呈現出既活潑跳動,又舒展奔放;既規整有序又變化多樣的特點,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年齡適應性。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校園歌曲中節奏節拍情況。
這里的連續切分表現了賽場上的激烈歡騰動蕩的情景。但由于切分節奏較難掌握,故在校園歌曲中絕大多數仍以正規節奏為主,特別是低年級歌曲中幾乎不用。
以上節奏型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靈活運用,在絕大多數校園歌曲中,低年級以簡單的二、四、八分音符節奏型為主,中年級高年級增加附點和十六分音符節奏以及休止符,適當增加三連音切分音等,中學、大學在正規節奏的基礎上,可較多地增加不正規節奏,從而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
2、簡潔規整的節拍形式
校園歌曲常用2/4 3/4 4/4 3/8 6/8等簡潔規整的節拍形式,尤以2/4拍最為普遍。這是因為二拍子的強弱交替與生活的節奏律動如走路的左右腳交替,鐘的嘀嗒,勞動的節奏(打夯)上下,呼吸等交替有密切聯系,故在校園歌曲中應用最廣泛。(小學四年級教材二拍子歌曲就占70%。)二拍子在各種體裁的歌曲中都有應用,特別是進行曲、勞動歌曲等,象著名的《畢業歌》及《勞動最光榮》《中學時代》等均用二拍子寫成。
三拍子(3/4 3,8)有獨特的律動感,能產生優美、流暢、動蕩的效果。常用于輕快的舞曲或稍慢的優美抒情歌曲電。如《我們美麗的祖國》(戴于吾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