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做為一名小學音樂工作者,要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主。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去發現美、表現美與創造美,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置形象化教學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音樂知識和聽辯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較易轉移。但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能力和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
首先我根據學生模仿力強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現象的教學活動,使他們對各種聲音能夠回想起來。利用打擊樂器、電子琴、非常規音源等來模仿鳥鳴聲、風聲、雨聲、馬的奔跑聲、汽車喇叭聲、敲門聲等各種聲音來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生的聯想,并引導學生用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形象化的直觀教學。在教學法中,我做了各種各樣的頭飾,小鳥、小貓、小狗、汽車、飛機、火車、軍號等,在教學中按照不同的練習,創設不同的場景,選擇有針對性的頭飾,讓學生分別戴上。再利用多媒體教學,用幻燈片設置場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做發聲時,同學們戴上各種小動物頭飾,教師通過幻燈片引導學生體會在美麗的大森林中,小動物們正在舉辦一場生動有趣的歌唱比賽。讓同學們也走進大森林來和它們比一比,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們隨著音樂學著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做表演動作做起了發聲練習。
其次,教師要利用各種教育手段,敢于突破教材,選擇一些適合兒童音樂活動的形象化教學內容,以自身的創造精神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如:在節奏“×-|×-||”的訓練中,我運用火車的叫聲“嗚|嗚||”來教學生。并用拍手、跺腳連續兩個動作來強調此節奏的拍值為二拍。在八分音符“××××|××××||”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上一節奏,即:二分音符為火車叫聲,八分音符是火車輪子發出的聲音“咔嚓 咔嚓|咔嚓 咔嚓||”發出的聲音是:“嗚~|嗚|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形象地為學生展示了火車出發前后的情景。在教節奏“××|××,||我就用汽車的喇叭聲音“笛笛,|笛笛,||等。通過生動有趣的形象化教學,豐富了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潛質,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興趣,從而體會到了各種節奏的長短。
二、創設和諧、活躍、寬松的課堂氣氛(玩中學,樂中學)
“玩”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課堂上我常在“玩”上下工夫,只有“玩”起來學習,學生才不會覺得40分鐘時間的漫長,相反他們的注意力會很集中,既緩解了學生的疲勞,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授課過程中,我會適時穿插“換位”的游戲,學生們聽到固定的音樂時便會很有秩序的拍手和同位同桌交換位置坐,隨后進行唱歌,繪畫、表演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也使教學過程,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和趣味性。例如:在講《可愛的小動物》這一課時,先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各種小動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動物都是怎樣叫的?使抽象的敘述變得形象化、音效化。孩子們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感知,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方式,與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拓展學生的視野。然后分別彈出三段音樂,請學生用手勢選擇音樂所代表的小動物,接著隨音樂模仿動物發出的聲音或走路、搖擺、跳躍的動作……頓時課堂氣氛活了起來。當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回到座位上時,我問學生:“你們是靠什么來判斷出不同小動物的?”學生說:“耳朵”,教師接著說:“今天就請同學們靠自己的小耳朵來仔細聽一聽,都有哪些聲音?”(播放錄制的各種聲音)。隨即,學生在傾聽音樂的時候都特別專注,一動一靜既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自主地走進了那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在這一活孩子們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出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其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在動中聽音樂,在動中培養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我通過有趣的游戲對學生進行聽辨音的高低、速度、力度、音色變化的訓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給學生一個逼真、貼切、生動的音樂環境和直觀音樂形象,讓孩子們置身于所設置的音樂環境和形象之中,不僅耳聽有聲,而且眼看有形,仿佛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讓學生以自身的動態形象配加音樂與歌曲所表現出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達到形聲有機結合,來喚醒孩子們幼小心靈所蘊藏著的巨大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長短、快慢、高低。如:敲門的聲音時,咚咚咚|咚咚咚||(短而弱):軍號是,嘀嘀|噠~|嘀嘀|噠-||(堅強而有力);小貓叫喵…喵(長而弱);小狗叫汪、汪…(短而強);公雞叫醒…(高音);老牛叫哞…(低音)等。并通過電子琴各種音色、力度的變化,讓學生來感受和體驗音樂。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參與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讓孩子們先聽后做,邊聽邊做,以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然后,讓他們去感知音樂的意境、速度、力度的變化。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精選了一首他們比較熟悉的歌曲《小兔乖乖》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新課。當講到兔媽媽告訴孩子們媽媽回來的時候說:“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的時候,教師邊彈邊唱,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興趣也很濃,都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唱了起來。這時,教師再拿出大白兔、小白兔、大灰狼等頭飾,讓孩子們充當不同的角色,老師扮演兔媽媽,孩子們扮演小白兔、大白兔、大灰狼。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同學們很快進入了角色,他們盡興地表演了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的臉上都充滿了快樂和自信。這時,一首《小寶寶睡著了》的歌曲又把孩子們帶到了寂靜無聲的世界。他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飛蟲,空中飛的鳥兒,在安靜的夜晚進入了夢鄉,孩子們也隨著音樂進入了意境,這時教室里寂靜無聲。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通過教學實踐,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并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感知、理解和表現了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