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又隨著對少年兒童基本素質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非常的喜歡歌唱。各種大賽、各種娛樂媒體對童聲歌唱的推動,促進了兒童聲樂藝術蓬蓬勃勃的發展,由于兒童聲樂有共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們在童聲歌唱中,在童聲訓練中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童聲歌唱藝術標準,以便在實際演唱中,教與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讓童聲歌唱藝術之花開出燦爛的花朵。
首先我們要對童聲有一個明確的基本概念認識。即什么是童聲,什么是好的兒童歌聲,一童聲分哪幾個階段,怎樣劃分童聲的聲區等基本概念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標準。
童聲的概念:少年兒童在變聲前的嗓音叫童聲。他(她)們的嗓音特征是:帶有稚氣,音色清脆,音量不是很大,男、女童聲在音色、音域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區別。兒童唱歌的聲音不同于兒童單純的發聲或說話的聲音。它應具有音樂性和歌唱吐字、咬字兩個基本因素(音樂性包括樂感、節奏、音準、音量等。)
好的兒童歌曲:
1 歌聲清脆悅耳,不悶不啞,自然流暢、不緊不壓。
2 要唱出兒童聲音的本色、不模仿成人的歌聲,不矯揉做作。
3 歌唱時要有樂感,能唱出強弱快慢的對比,能表現兒童健康歡樂、朝氣蓬勃的感情。
童聲劃分的幾個階段:兒童在變聲前的階段是比較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理的變化,聲帶共鳴腔等發聲器官會發生變化。因此同樣是童聲,在音色、音量、音質等方面仍有一些區別。我們就一般情況下來談童聲分幾個階段及多階段的特點。
四歲——六歲左右可稱為初期童聲。由于聲帶處在初步發育時期,聲音單薄、氣息短淺、音域狹窄(六度——八度左右)。
七歲——九歲可稱為中期童聲。是兒童聲帶發育相對穩定時期。因此也是童聲歌唱最有特色的時期。聲音清脆明亮,氣息能力增強,音域能在十度左右。
十歲左右——變聲前,可稱為晚期童聲。是童聲歌唱較為成熟時期。聲音相對變得有力度,還有了一定的氣息控制能力,音域可以向高低作適當擴展。通過訓練可以唱難度稍大的歌曲。
十三歲左右——變聲期。由于兒童身體發育的早晚不同,生理、心理都先后出現了變化。使得聲帶開始變厚充血,聲音變得粗悶、沙啞、音域變窄、音量變弱。這就是典型的變聲期現象。這個時期的兒童會出現一些對歌D目出現一些恐懼心理。因此除了要注意保護嗓子,還要注意幫助他(她)們克服一些心理歌唱的恐懼癥,不要拒他(她)們于集體的音樂活動之外。以免挫傷他們的歌唱積極性。

童聲聲區劃分:
童聲聲區是由于在整個童聲階段,體質和發聲器官等條件不同,我國兒童發育比上個世紀七、八十年提前了近三歲,所以實際上,很多兒童在十歲左右已開始向成人的聲音發展了,特別是女童聲更比男童聲早四五年。所以我們在劃分童聲區時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劃分聲區時我們要因人而降,細心觀察仔細分析兒童聲區的音質、音色、氣息以及說話(吐字、咬字習慣等綜合因素)。但從基本的因素來看我們可以兩個方面來劃分兒童聲區的劃分
音域聲域的劃分,便于我們在訓練童聲時制定出合適兒童發聲情況的要求,如中聲區是自然聲區,在訓練中要從中聲區開始,逐步提高擴展兒童的音域。根據兒童不同的音域情況,采取不同的訓練難度,避免要求過高而損壞聲帶,過低則不能提高演唱水平。
兒童聲音涉及訓練及方方面面,如自然發聲、充沛流暢的呼吸,準確的皎字、吐字技巧,良好的歌唱表現及歌唱習慣及練習習慣都會直接影響兒童的歌唱技巧,但劃分聲區時他(她)們走向成功的關鍵的最基本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