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一角有個賣豆制品的攤位,攤主是個瘦弱的女人,她很誠實,過秤后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從不違背顧客的心意擅自添加一小塊湊個整數。尤其與眾不同的是,她右手戴了一只白色塑料手套,小心地拿起嫩嫩的豆制品,輕輕地放入袋子里,這樣用左手接錢找錢,動作顯然慢了許多,但她說:“豆制品是食品,戴個手套衛生些。我做得干凈,賣給你自然也得是干凈的才行。”
她的做法在買菜的顧客中口耳相傳, 為她的生意帶來了許多回頭客。因此她的生意很好,每天不到十一點便收攤了。
郵局匯款的柜臺前,柜臺后面的營業員將匯款單從窗口遞給一位民工模樣的男人,笑著問:“要不要手機回郵?”男人接過一看,原來上面有一項回音業務,分投單回郵和手機回郵,男人不明所以,營業員又詳細解釋:“如果你不需要這項業務,就在左邊的方框內打個叉,這樣就可以省下一元錢。”男人聽明白了,連聲說:“不用不用,一元錢能解決一頓早飯呢。”男人在“回音業務”欄上用力打了個叉,然后把匯款單遞過去,對她感激地笑了笑。
僅為了一元錢,她對每個來匯款的人都這么鄭重其事地提醒,不厭其煩地將匯款單從窗口遞進遞出數次,話聽起來有些嘮叨,卻讓人感覺溫暖。
朋友是一位私企老板,在他的辦公室,我注意到,他在遞交要修改的文件給對面的員工時,總是先將文件倒轉一下再遞過去,這樣職員接到手里時文件就是正的。這對他來說是習慣成自然,但卻給予了對方一份尊重。
每天,我們都會在不同的公共場合面對各種人和事,相互傳遞物品是很平常、很細小的動作。但許多時候,在我們對面遞過來的,不僅僅是一件物品,還包含了一份理解與尊重。它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中,感受到絲絲溫馨。
從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瞬間的傳遞,往往能溫暖整個心靈。
(責編: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