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寶寶,你一天天長大,你開始喜歡追逐比你大的小朋友,你的眼神中,流露出對他們的羨慕。看著小朋友背著小書包上幼兒園,你也要。這一次,媽媽也給你買了小書包,你也和他們一樣,要上幼兒園了,可是,為什么初入園的你如此愛生病?
初入園寶寶愛生病
寶寶3歲以前是在一家人的“包圍”中長大的。從出生開始,寶寶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護,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寶寶進入幼兒園后,總會頻繁生病。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寶寶平時受到“很好”的照顧,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后,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
寶寶的抵抗力
機體抗病能刀有先天的和后天獲得的兩種。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在出生6個月時基本消耗完,此時,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機體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寶寶在3歲以后,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抗體是有高度特異性的,只有當寶寶的機體受到某種病原體的侵襲后,才會產生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也就是說,對于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寶寶只有接觸了它們,他的機體才會產生針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所以,即使寶寶身體發育正常,也并不意味著他的機體對各種病原體都有抗病力。如果寶寶平時接觸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的種類少,他的機體對那些沒有接觸到的病原體就缺少了特定的抗體,也就是說寶寶對該病原體沒有特異性抵抗力。
增強寶寶免疫力
在集體的大環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父母一來要積極給寶寶治療,二來要讓寶寶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時應該讓寶寶多鍛煉,多活動,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如果寶寶病剛好馬上又患病,建議家長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以促進寶寶免疫功能的提高。
此外,預防疾病也必不可少。
生理健康篇
生病畢竟讓寶寶不舒服,父母也為此著急上火,怎樣減少生病的次數,讓寶寶更健康是父母要做到的。可是,媽媽怎樣做能讓寶寶少生病,身體更健康呢?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一種常見病。寶寶的自身免疫系統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加之寶寶剛從相對封閉的家里突然進入幼兒園,不僅使他們接觸病菌的機會增多,而且從心理上也很不適應,這樣都會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冒病毒所侵襲。再者,在家是一個人照顧寶寶,而在幼兒園,是老師要照顧多個寶寶,很難及時為寶寶加減衣服,所以很多寶寶在入托后會變得比原來容易感冒。

媽媽對策:
1 帶寶寶去幼兒園時,要多帶一套衣服,如果衣服尿濕或天氣忽然轉涼,老師能有衣服及時給寶寶穿上。此外手機要時刻處于開機狀態,讓老師能隨時聯系到。
2 回家后,給寶寶吃些水果,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C都能提升抵抗力。
3 家人感冒時,暫時不要過分親近寶寶,以免傳染寶寶。
4 周末時讓寶寶經常鍛煉身體,如多到戶外運動、游戲或做日光浴等。
5 如果寶寶患上了感冒,媽媽要在家里精心護理,可以暫時不上幼兒園,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發燒
很多原因可能引起發燒,大多數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癥狀。比如扁桃腺炎、腸炎、感冒等,除了發燒外還有其他伴隨癥狀,如流鼻涕、腹瀉、吃不下等等。有的發燒,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發熱的問題了;有些寶寶僅僅是過度哭鬧也會造成發燒。
媽媽對策:
1 送寶寶去幼兒園時,上衣最好穿容易穿脫的小上衣,并且和幼兒園老師說一下:如果熱的話,幫寶寶脫下一件衣服。
2 要記得給寶寶多喝水,如果寶寶不肯好好喝水的話,也可以喝果汁、牛奶、湯等替代。
3 如果寶寶發燒,要讓寶寶多休息,發燒在38.5℃以下,可以先觀察,并多喝水,少穿衣,看看體溫是否能降下來。如果體溫超過38.5℃,最好及時就醫。
4 若是在發燒過程中出現感覺冷的情況,可暫時增加一件衣服,等寒冷感覺消退后,再將增加的衣服脫去。
便秘
實際上,幼兒園的飲食安排中是很注意粗細搭配的,可是為什么一些寶寶卻在剛入園時經常發生便秘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經常“忍便”而造成。剛剛入園的寶寶,在陌生的環境中經常緊張,生活的適應能力較低,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加之貪玩不及時去排便。久而久之,就使便意受到抑制。要知道,正常人的排便過程分兩部分,即產生便意和指示排出糞便。當神經中樞發出便意信號時,如果不及時排出則會抑制便意,導致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過多水分被吸收,變得干硬不易排出,結果造成便秘。而且,便秘也是菌群失調的一種表現,其主要原因是腸道內雙歧桿菌減少,造成腸蠕動減慢、酸堿度失衡,最終使旸功能紊亂,促使便秘發生。需要指出的是,便秘會使寶寶排便很困難,他們因心里害怕排便而經常忍著不便,結果使便秘變得越來越嚴重。
媽媽對策:
1 每天晚上或是晨起,讓寶寶坐在便盆上,培養寶寶定時排便的習慣。
2 鼓勵寶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谷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3 每天接寶寶時,帶著一瓶水,讓寶寶多喝水,也有改善便秘的效果。
4 喝些秋梨膏水,吃些梨、黃瓜等也有通便的效果。
5 經常喝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也能防止便秘。
腹腹瀉
每當節假日后回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很多寶寶都會食欲下降,并迎經常發生腹瀉。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幼兒園的飲食安排比較合理,使寶寶的胃腸比較適應。可在節假日一回到家里,有些父母生怕寶寶的胃腸在幼兒園里受了“委屈”,很多有營養的食品或是好吃的沒吃上,于是就給寶寶買來各種各樣的食物,或是給寶寶做上好吃的飯菜,讓寶寶隨意吃。殊不知寶寶本來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見了好吃的才不管胃腸“同不同意”呢,經常會暴飲暴食。但是,寶寶的消化道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食物的各種酶也較少。回到家大量無規律性進食,不僅使胃腸受不了,還會使腸道內的益生菌群遭到破壞,結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腸炎,導致回到幼兒園發生腹瀉。
媽媽對策:
1 寶寶周末在家吃飯,要盡量保持規律的飲食。
2 媽媽盡量少帶寶寶外出吃飯,親手烹制的美食能給寶寶提供最為豐富的營養。
3 多吃蔬菜,少吃肉,一般以寶寶吃三口蔬菜,一口肉為合適。
4 給寶寶吃些粥,有養胃的效果,還能增強胃腸的抵抗力。
5 秋季入園的寶寶,如果出現腹瀉也可能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因此當腹瀉發生時,媽媽不要隨意用藥,而就到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治。如果診斷為“秋季腹瀉”,要在家休養,以免傳染其他寶寶。
心理健康篇
對于寶寶的身體健康,媽媽們關注得多,但對心理建康,卻并不一定重視。實際上,心理的問題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讓寶寶更愛生病。所以關心寶寶心理健康更重要。
入園焦慮癥
對寶寶來說,上幼兒園從一個相對自由、莧松的家庭環境中一下過渡到有定規則的集體環境中,極易產生不適應感和焦慮感。除了哭鬧、拒絕、發脾氣、食欲變化外,嚴重一些的還會使寶寶的睡眠時間混亂,甚至出現生病的癥狀,這被稱為“兒童分離性焦慮癥”。
每年入園的時候,很多寶寶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在陌生的環境里,他們接受的是一種群體教育,周邊有很多同齡人的存在,生活模式和從前在家里完全不同,于是一時無法適應新生活的寶寶們第一反應就是用哭來解決問題,性情也大變。一般來講,根據寶寶的性格不同,這種焦慮期的持續時間也有長短,有些只要一兩天,有些卻長達一個月之久,一般在20天左右。
媽媽對策:
1 父母可以提前帶寶寶到幼兒園參觀,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寶寶進幼兒園的最初幾天,父母陪同寶寶在幼兒園里玩玩,隨著寶寶與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親近起來之后,再完全放手。
2 父母應該相信老師,不要擔心寶寶會在幼兒園受委屈,只有在家長信任幼兒園與老師的基礎上,寶寶對幼兒園及老師的信任才能建立起來。
3 送寶寶入園后,父母要馬上離開,下萬不要舍不得寶寶偷偷在邊上看,寶寶看到了父母只會更想回家。
4 從幼兒園接回寶寶后,父母也要特別注重和寶寶的交流,多和寶寶聊聊幼兒園里發生的事,并時不時地夸夸寶寶的表現,這樣寶寶就會增加上幼兒園的積極性,順利地度過焦慮期。
不敢大小便
很多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常常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己想大小便的時候不敢告訴老師。結果可想而知,不是尿濕了褲子,就是拉在了褲子里,往往還會受到小朋友的譏笑。這會給寶寶心理上帶來很大壓力,有的因此在幼兒園一天不敢喝水,有的不想再上幼兒園,還有的會在心里長久地留下反感,影響寶寶心理健康。
媽媽對策:
1 作為父母,應該讓寶寶知道,自己需要大小便是很正當的要求,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應該大膽地告訴老師,老師是不會因此而責怪寶寶的。也可以在家里做模擬游戲,由父母扮演老師,訓練寶寶大小便時如何對老師表達。
2 父母也應該與老師及時溝通,告訴老師自己寶寶的性格特點,希望老師提供幫助,在寶寶還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候,多給寶寶一些關心和指導。事先應了解一下,幼兒園里寶寶大小便是用便盆還是用便池,最好第一天送寶寶去幼兒園時,親自帶寶寶到幼兒園的廁所里看看,告訴寶寶這里和家里的衛生間有什么不同,該如何使用。甚至可以讓寶寶試著先用一用,幫助寶寶消除陌生感。
3 注意寶寶穿的褲子最好是松緊帶的,而且不能過緊,便于寶寶穿脫。寶寶經常會玩得忘了大小便,直到憋不住時才想起去廁所,如果褲子不便穿脫,就很容易尿濕褲子。
4 父母每天在送寶寶去幼兒園之前,讓寶寶先排大便,這樣至少寶寶可以免去在幼兒園大便的麻煩和擔心。但這只適用于排便較為規律的寶寶。
5 如果寶寶已經有了在幼兒園尿褲子等類似經歷,不要嘲笑和批評寶寶,告訴寶寶這沒有什么大不了,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尷尬的經歷。
健康分享篇
進入幼兒園后,還有哪些與寶寶健康息息相關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心情好生病幾率小
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免不了害怕和焦慮。這種心理上的焦慮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生理功能,導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幫助寶寶緩解心理壓力,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當然,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可以買一些小朋友們在幼兒園做游戲的光碟放給寶寶看。要時不時告訴寶寶,在幼兒園里面有許多小朋友和他樣,在快樂地生活、學習和玩耍。寶寶對幼兒園有多方面的了解,自然而然就有了心理準備,上幼兒園時的恐懼心情就會大大降低,心情好了,生病的幾率也相應地下降了。
營養保障最重要
對新入園的寶寶來說,營養保障最重要。幼兒園的飲食都是營養配餐,在營養方面可以讓媽媽們放心。但寶寶在幼兒園自己不一定吃得飽,因此放學后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一頓營養豐富的加餐,加餐可以是各種水果、酸奶,還可以和家人共進晚餐。如果寶寶存在挑食的問題,媽媽擔心寶寶營養不足,也可以給寶寶每天補充一粒兒童多種營養素。
送寶寶態度堅決
新入園的寶寶,當進入幼兒園時會哭鬧。父母如何做更正確呢?最好的方式是當老師接過寶寶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寶寶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寶寶,一旦寶寶發現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寶寶入園時態度要堅決。只有這樣,才能縮短寶寶入園不適應的時間。還有些寶寶是由爺爺奶奶接送的,老年人更是看不得寶寶哭,寶寶哭了又會把寶寶帶回家。這樣只會讓寶寶覺得“哭”是可以不用去幼兒園的手段,以后每次去幼兒園都會以此來威脅。
盡量早點接寶寶
寶寶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一點接寶寶,讓他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寶寶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寶寶
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例如,有的寶寶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寶寶午睡時要抱個毛絨玩具等等。
讓寶寶學會表達需求
上幼兒園前一定要經常教寶寶說兩句話,一是“老師,我要喝水”,二是“老師,我要尿尿”。幼兒園寶寶很多,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像父母那樣時時精心照顧。讓寶寶主動告訴老師他渴了,這是很有用的。讓寶寶多喝水,肯定會減少生病的幾率。“老師,我要尿尿”這句話也很有用,想尿的時候勇敢說出來,不會因為膽怯而尿褲子,進而著涼感冒。
給予必要的鼓勵
當寶寶剛上幼兒園時,多夸獎寶寶,并時不時給他買個小禮物,比如小貼畫、小印章、一塊棒棒糖等等作為鼓勵,寶寶會非常高興。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寶寶盡快適應新環境。此外父母要從正面引導寶寶,如“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老師說你真乖,可喜歡你了。”“今天和誰做好朋友了?”……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寶寶交流,多鼓勵寶寶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寶寶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會讓寶寶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病好后再入園
如果寶寶生病,最好還是回到家中,專人照看,讓寶寶好好休息,有利于寶寶病情盡快好轉。等寶寶病情完全好后再送幼兒園。有些父母等寶寶病情剛好一點,就馬上又送寶寶上幼兒園,寶寶哭鬧,情緒波動,結果使病情出現反復,反而不利于寶寶。
送幼兒園要堅持
當寶寶對父母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父母往往心軟、動搖。要知道寶寶雖小,對父母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父母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愿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父母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并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寶寶不足3歲選小小班為好
如果寶寶不足3歲入園,要選擇小小班。在小小班里能得到老師的重視,成為小朋友的榜樣,還能培養愛心、互助、集體榮譽感。反過來,2歲多的寶寶如果進3歲寶寶的小班里,常會覺得其他小朋友都比我強,別人會的我都不會。由于老師、小朋友經常照顧他,很容易產生依賴、自卑、任性的心態,對學習、成長都不利。
和同一幼兒園的寶寶交朋友
父母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也可以在接寶寶時提到幼兒園,和等候的其它家長聊聊天,這樣可以互相聯系,今后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樂場玩耍。既可以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同時寶寶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兒園,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繼續強化寶寶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強的寶寶更能照顧好自己。因此,父母一定要強化寶寶的自理能力。平時用水杯喝水,吃飯時,讓寶寶自己用勺吃。穿衣服對于小寶寶有難度,坦父母可以讓寶寶從游戲中盡快學會穿脫衣服,比如讓寶寶給布娃娃穿衣服,幫玩具娃娃穿衣服時讓寶寶穿第一只袖子,因為很寬松,容易穿上,大人幫助穿第二只袖子時告訴寶寶要把玩具娃娃的肘部彎曲才能穿上,這就讓寶寶懂得自己穿衣服時,要動一下胳膊才能穿上袖子。寶寶的鞋子要選擇粘扣的,讓寶寶可以輕松粘緊。
為寶寶打造抵抗力屏障
開 心
專家指出:6個月至3歲是寶寶抗病能力最低的時期,也是免疫力提升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做到適時參加計劃免疫;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攝取充足、合理;多曬太陽;適當補充維生素,以促進寶寶免疫系統成熟,減少患病機會。
媽媽說 女兒思思,剛滿1歲,但是從七個月開始到現在醫院已住了好幾次了。不知道為什么她的抵抗力會這么差,稍微有一點環境的變化就會生病,特別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發燒、拉肚子、過敏癥狀什么的全來了,老跑醫院,都快成家常便飯了。我們看著思思這樣很是著急,但到了醫院,醫生說寶寶抵抗力太差,雖然吃點藥,打個點滴就好,但反反復復,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次醫院。每次思思一生病,就會被折騰得不行,飯也吃不下,晚上覺也睡不好,吃不好拉不好,面黃肌瘦的,影響她的生長發育,也讓我們心疼。
專家說 寶寶出生后,由于各系統的發育還未完全,其免疫系統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被真正激活而發揮作用,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寶寶自身的免疫功能相當低,很容易被病原體乘虛而入。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的寶寶是不容易生病的。而6個月以后,寶寶體內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的濃度逐漸下降到最低點,同時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被激活,進入了醫學上所稱的“生理上的免疫功能不全期”,這個時期的寶寶體內免疫物質含量很低,抵抗力比較差,極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寶寶的抵抗力低下一般表現為:感冒、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拉肚子、出現過敏現象、胃腸遒炎癥、肺炎等等,有的寶寶還容易出現病情反復的癥狀。
思思的癥狀就是抵抗力低下的典型寫照,像這種情況,不能只依賴于醫生和藥物,應該從寶寶自身出發,父母平時多多注意寶寶的生活細節,多帶寶寶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讓寶寶增強抵抗力,應從營養、睡眠、運動、飲食、環境、情緒心理等多方面著手。
營養
專家指出,給寶寶補充日常所需的營養素,對抵抗力的增強是很重要的。因為,人體的營養不良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并直接引起抵抗力下降,因此,從各種食物中攝取所需的營養素,是增強抵抗力的基礎。而蛋白質、維生素A及β-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礦物質中的鐵、鋅、硒……等,都是維護免疫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缺乏這些營養素,會影響到免疫機能而容易生病。
睡眠
著名免疫學家通過試驗發現,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特別是對于小寶寶而言,充分休息能使寶寶的身體做好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同時身體能夠通過休息恢復活力,從而減輕免疫系統的負擔。因此保證寶寶睡眠充足很重要:每天應保證新生兒睡16~20小時;6~12個月的嬰兒每天應睡14~15小時。
運動
鍛煉是增強免疫力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了。運動應從小開始,滿月后的寶寶,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會兒,冬天可開窗在室內呼吸新鮮的空氣,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從小培養寶寶適應較冷的環境,當氣候發生變化時就不容易得感冒。戶外活動不僅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而且對肌肉、骨骼、呼吸、循環系統的發育以及全身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作用。經常運動還可以增強食欲,使寶寶攝入足夠的營養素,這樣體質就會增強,抵抗力就會明顯增加。
多美滋金盾MMUNOFORTIS。優抗力配方奶粉的研發成功與臨床研究聯系密切,是目前市場上嬰兒配方奶粉中唯一經科學研究認證,可以幫助提高嬰兒抵抗力的產品!
環境
環境對嬰兒的抵抗力也有很大影響,父母應注意給寶寶提供衛生、安全、適合其生理特點的環境。例如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尚不完善,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發燒等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內保暖和溫差變化。
情緒心理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有助于使免疫系統發揮最大的效應,從而起到充分地保護機體的作用。父母應為寶寶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常常跟寶寶交流,對寶寶進行撫觸,讓寶寶擁有好的心情,開懷大笑等,都可以幫助寶寶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狀態。
除此之外,為寶寶預防接種也是抵御傳染疾病應采取的積極措施,所以父母應該按時給寶寶接種疫苗。
年紀比較小的寶寶,還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加上自身抵抗力本來就不足,所以被病毒感染的機會也特別大,媽媽關心自己的寶寶,不僅僅表現在寶寶生病時的著急,更多的應該是多多了解寶寶的護理常識,幫寶寶選擇正確的方式,天然補充寶寶的營養,全方位提升寶寶身體素質,讓寶寶擁有自己的抵抗力!
飲食
科學的喂養寶寶,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寶寶的抵抗力,讓寶寶遠離感冒生病的煩惱。在飲食上,可為寶寶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棗、蘑菇、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既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素,是寶寶強身壯體的天然食物滋補佳品,可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而對于年紀較小的寶寶,很多食物還不能被寶寶所消化吸收,他們日常的食物主要還是奶粉。所以,媽媽在選擇奶粉時,不僅應該關注配方中的成分,并且可以有意識地選擇那些經過科學研究驗證,能安全有效地增強抵抗力的奶粉品牌。
現在的奶粉所添加的營養成分越來越多,更加講究在成分上擁有科學的配比,對于促進寶寶各方面發育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市面上熱銷的多美滋金盾系列奶粉,就是一款講求科學配方的奶粉,它更是率先提出了奶粉能增強寶寶抵抗力的說法。多美滋金盾系列所擁有的IMMUNOFORTIS優抗力配方,添加了國際專利益生元組合,有助天然增加寶寶自身的抵抗力。
過去20年中,多美滋進行了多達12項國際權威的嬰兒臨床喂養研究。研究人員以1600多名嬰兒為觀察對象,通過多種對照研究,最終證實了此配方奶粉能有效減少感染的發生,在增強嬰兒抵抗力領域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寶寶使用以后,可持續獲益至2歲。這些研究成果均獲得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和積極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