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為寶寶烏發養成好習慣而頭疼?其實,3歲左右,正是利用寶寶開始萌芽的目標意識而培養其好行為的好時機喲!
童童快3歲了,做什么事情都是幾分鐘的熱情,一會兒注意力就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盡管童童媽媽想盡辦法,希望她能夠漸漸有目標地專注一件事情,可總是不大奏效。但是當童童看起動畫電視來,卻可以坐在那里看很長的時間,媽媽一說要關電視,童童就哭,不讓媽媽關電視。這樣我行我素地下去可怎么行呢?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小寶寶做事情往往隨興致,沒有太多的目標,但隨著寶寶的成長,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夠具有一些目標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
事實上,童童媽媽的苦惱是完全有可能解決的。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3歲寶寶開始有了目標意識,主要表現為:寶寶逐漸具備了一種為了某個感興趣的目標而努力的能力,盡管這個目標并不是當前就能立即感受到的。3歲左右,寶寶開始用自己期待的結果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寶寶對某個結果越感興趣,就越愿意為此而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標志著寶寶已經出現了初步的行為調控能力。分析其原因,研究者認為2~3歲這個階段是寶寶從刺激反應行為模式向有意識的目標導向行為模式轉變的過程。換句話說,到3歲的時候,寶寶能夠追求某些特定的、抽象的、長遠的目標,即便他們現在還不能直接感受到這些目標。寶寶往往能夠敏感地體會不同目標之間的價值差異,并把這些目標內化,調整自己的行為,朝著自己認為最具價值的目標努力。這是人從嬰兒朝著有意識的主體發展的重要一步。
哪些表現說明寶寶有目標意識了?
媽媽們可能要問,寶寶有目標地做一件事是什么樣的表現呢?
簡單舉一個例子,比如寶寶都愛吃糖,但是當媽媽告訴寶寶:“吃糖太多了,對牙不好,為了保護牙齒,只能少量地吃一點糖”時,剛開始寶寶可能需要爸爸媽媽的反復提醒和約束,才能做到少吃糖;漸漸地,偶爾提醒—下,寶寶能做到少吃糖;最后,當寶寶的目標意識和自控能力發展到較高水平后,沒有大人監督的情況下,孩子也不會去多吃糖;因為,寶寶明白了世界上除了糖以外,還有很多別的好吃的東西。少吃糖的目標是為了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可以吃更多有營養又美味的東西,同時,健康的牙齒還能夠讓寶寶擁有漂亮的面容和健康的身體。
當然。上述表現不是寶寶在幾年以內可以達到的,可能需要十幾年堅持不懈地努力。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寶寶剛懂事的時候就著手,十幾年后,爸爸媽媽就能夠看到自己的工夫沒有白費。
問題1:寶寶是個小懶鬼,做事情太不認真了!上廁所每次都要媽媽幫著提褲子,洗臉就像小花貓一樣胡亂抹一下就完事,長此下去怎么行呢?
目標1:贏得笑臉
寶寶養成好習慣是大家都向往的。最簡單也最湊效的方法就是定下規矩,并且讓寶寶遵循這些規矩。比如早晨起床,寶寶需要上廁所、刷牙、洗臉,媽媽不可能一輩子替寶寶做這些事情,那么從寶寶2歲的時候,就開始告訴寶寶起床之后要做的幾件事情。媽媽可以不斷重復,讓寶寶知道早上一起床,自己要完成這些事情,并且告訴寶寶“你這樣做,媽媽很高興!”
當寶寶為了贏得媽媽的笑臉和贊賞時,寶寶會運用起自己的記憶能力、大肌肉和小肌肉活動能力,去照著媽媽的要求完成這幾件生活自理的事情。只要媽媽能夠循序漸進,按照寶寶的年齡特點,一步一步地規范寶寶的行為,寶寶就能夠蕎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千萬不要忘記:贏得媽媽的笑臉就是寶寶行為的目標,當寶寶發現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媽媽的要求時,寶寶的目標意識成長了,良好的早晨清潔習慣也養成了。
問題2:寶寶做事情丟三落四,讓媽媽頭疼死了。教育他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每次他也都聽,可是過后,東西又丟得滿地都是了。怎么辦?
目標2:實現愿望
寶寶們都有各種各樣的愿望,想要一頭搖頭擺尾的毛絨驢,一只汪汪直叫的玩具狗,一個眨眼睛的洋娃娃。爸爸媽媽不可能每一個愿望都替寶寶實現,那么爸爸媽媽不妨找來張白紙,把寶寶的一個個愿望都畫在白紙上,涂上顏色,貼在墻上,寶寶每增加一個愿望就在白紙上多畫出一幅畫。然后,在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求寶寶形成新的行為習慣時,就可以借助這張愿望紙,比如希望寶寶玩兒完玩具后,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來,媽媽可以說:“寶寶有那么多的愿望,媽媽也有個愿望,那就是希望寶寶每次玩兒完玩具以后,能夠把玩具收拾起來。如果寶寶能夠實現媽媽的愿望,那么媽媽也可以實現寶寶的一個愿望。”
剛開始,寶寶可能不會立即做得那么好,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讓寶寶懂得為什么要物歸原處經常告訴寶寶用完東西后,應按類分別擺好并及日寸整理。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寶寶親身體會物歸原處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便利。可以用發生在寶寶身上的一件事,告訴寶寶如果圖一時省事,而將用過的東西隨處亂扔,不僅會給自己也會給他人造成麻煩。
為寶寶示范如何整理玩具物品對于寶寶的個人物品和玩具,爸爸媽媽應及早放手讓寶寶自己學會整理。開始時,家長可以帶寶寶一起整理,讓寶寶知道物歸原處的簡單道理,告訴寶寶每件物品和玩具的大致歸位。待寶寶適應后,家長可教寶寶自己學會整理和歸類。很多情況下,寶寶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做而不愿意整理。給寶寶新添一件物品時,家長應及時告訴寶寶歸放的位置,讓寶寶學會物歸原處,并有意識地保持物品的條理和整潔。
創設一個整潔的大環境一個溫馨整潔、錯落有致的家庭環境,往往會潛在地傳遞給寶寶做事整潔、條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個凌亂不堪的家庭環境,則會讓寶寶蕎成隨意亂扔、不講條理的壞習慣。因此,為寶寶創設一個干凈利落的家庭環境,比教育寶寶如何去做更有價值。
按照以上步驟,每當寶寶在收拾玩具物品方面出現一些小小的進步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寶寶一起選擇愿望紙上的一個愿望去兌現。當寶寶體會到自己進步帶來的快樂時,寶寶的目標意識會變得更強,同時養成愛收拾物品的好習慣。
問題3:到寶寶開始上幼兒園后,每天有老師在帶領小朋友們接觸各種不同的新鮮事物,讓寶寶嘗試練習各種新的技能。有的寶寶可能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有的寶寶可能就覺得有一些困難。遇到不喜歡上幼兒園的寶寶該怎么辦呢?
目標3,良好評價
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自制一張“好寶寶粘貼表”,每一天寶寶能夠按時起床,跟著家長一起上幼兒園,臨出門時,就在表上貼上一張寶寶喜歡的小粘貼。積累一個星期之后,就換成一個寶寶最喜歡的大粘貼。看到自己一星期按時上幼兒園獲得了稀罕的漂亮大粘貼,寶寶會很興奮。漸漸他腦海里就能把這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知道自己堅持上幼兒園,就能獲得爸爸媽媽的表揚和粘貼的鼓勵。這樣直觀形象的小符號,能夠讓寶寶更容易為了一個目標而去努力。一旦適應了新的環境,寶寶在幼兒園逐漸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小朋友的喜愛,寶寶就會為了下一個更高的目標而去堅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