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是從出生到7歲。雖然每種語言部有一套獨特的發音系統,但嬰兒天生具有分辨所有這些語音的能力,到7歲之前,兒童的大腦部能夠輕而易舉地熟練使用兩種語言。
批評孩子一天最多兩次
當寶寶能走會跑后,一天之內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這時的寶寶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著拖把到處亂拖,只要媽媽一分鐘沒注意到,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但是專家卻建議,不管寶寶犯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最好不要超過兩次。過多的批評、阿斥只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或對批評充耳不聞。那寶寶犯了錯誤怎么辦?家長不妨只挑嚴重的或寶寶很難自己意識到的說,而放低聲音、趁熱打鐵則收效更好。
嬰兒靠小動作與伙伴交流
澳大利亞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們單獨在一起時,他們能巧妙地和伙伴進行交流。研究人員還發現,嬰兒可能不會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母親身上,把媽媽當成世界的中心。嬰兒會拉腳趾、摸對方,甚至有“談話”的動作,這顯示他們有轉移感情的能力。他們還會在媽媽轉身時,“策劃”嬉戲玩鬧。因此,“如果只是簡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母親和嬰兒身上是不對的,嬰兒在調整自己和別的孩子相處方面非常突出。”研究者發現,嬰兒不僅會設法嬉戲一下,而且他們表現出具有與伙伴交流的能力,比研究人員所想象的要早得多。據了解,參加研究的是只有6~8個月大的小寶寶。
職場媽媽大調查
生育還是工作?雖然生育會對職場女性的職業發展帶來一些影響和變化,但這并不影響大多數職場人關注生育的態度。而且在這個問題上,職場男性和女性的觀點幾乎一致,分別為64.3%和65.6%。
生育讓職場媽媽更有優勢盡管有17.6%的職場媽媽失去了原來的崗位,但超過4成比例為45.5%的職場媽媽表示沒有明顯變化,6.8%的職場媽媽表示自己在生育后反而有升職,2.3%的職場媽媽得到了加薪。
寶寶對你改變有多少?調查顯示,66.7%的職場媽媽表示開始節省,為寶寶賺錢;53.3%的職場媽媽表示自己的業余話題開始以育兒經為主,40%的職場媽媽表示因為夜里需要照顧寶寶而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狀態,同時也有40%的職場女性表示因為生了孩子后工作更有干勁。
對嬰兒7個“永遠都不要”
“永遠都不要用成人的語言和嬰兒交談,永遠都不要忽略嬰兒、永遠都不要提問后不留出他回答的時間,永遠都不要忘記回答他的問題,永遠都不要模仿或者取笑嬰兒發出的聲音,永遠都不要矯正他的發音,永遠都不要試著強迫他去回答或者馬上做出反應……這一系列的“永遠都不要”,出自美國費城人類腦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詹妮特·多曼的嬰兒大腦生長和開發的權威指導手冊《如何讓你的孩子更聰明》。該書作者詹妮特·多曼說,很多母親忽略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嬰兒發出的聲音。家長并不認為那是語言,而那些聲音恰恰是真實的語言,而當嬰兒知道你在聽的時候,他會盡可能多地和你交流。所以當寶寶再次發出聲音時,母親的正確做法,是對嬰兒所說的話做出反饋、愿意等待嬰兒的反應、傾聽并且回答孩子的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