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偶然。一直苦苦尋覓關東“龍洋”的我,卻在遼西的一家古玩店里遇見了“江南”。當?shù)曛鲗⑷拙琶丁敖稀饼堁笙蛭艺故緯r,我竟不屑一顧,自恃藏幣之路須“咬定青山不放松”,豈可見異思遷,移情別戀?回到賓館入睡,卻見那“江南”們列隊向我走來,一個個啟齒張唇大聲疾呼:“君錯矣!豈不聞一念之差,失之千里?豈不聞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乎?”輾轉一夜,天剛破曉,便去叩響古玩店大門,將“江南”們置于掌中,逐一“望聞問切”,在驗明真品正身后,以適宜的價格購下,方才哼著關東民歌小調兒登上返程列車。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始鑄行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止,共有九個品種,分為老江南(未鑄干支)、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
清康熙時,分置江蘇、安徽,合稱江南省,至光緒時江南省建制早已廢棄。此套銀幣的始作俑者兩江總督劉坤一,以江蘇周邊用銀元通行量大為由申報朝廷,以江南省設局。無干支紀年的“老江南”七錢二分銀幣的邊形制作工藝分為老邊、齒邊、人字邊,我所藏者為齒邊,屬稀見者。戊戌年的有錯版,少見;又有珍珠龍版,屬罕見品。筆者的這一枚正是該版別,但見全身龍體上密布的小圓珠圈清晰可見,令人愛不釋手。在燈下持放大鏡細細賞玩“江南”龍洋,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即銀元的正面多見外籍人員的英文縮寫名字,如辛丑、壬寅、癸卯三種,在“造”字和“丑”“寅”“卯”字之間多鑄上三個英文字母HAH;又如甲辰,在“甲”和“江”之間加CH或TH兩種英文字母,顯見都是有意鑄上的媚外戳記。但轉念又想,力主設江南局鑄行銀元的是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也就不再苛責古人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