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到城郊農村收集藏品,在一老者家中收集到一枚錢文為“辟邪”的厭勝錢(見圖)。由于此錢在已出版的一些古錢、吉祥錢等圖錄上沒有記載,所以,不少錢幣收藏愛好者見到后,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厭勝錢,不是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幣,其錢文和圖案有特定的意義,所表述的內容極為廣泛,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民大眾祈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愿望,以及民情、民俗和崇拜、信仰。“厭勝”的原意是“以咒詛厭伏其人”。《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中日:“因誣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又因“厭”通“壓”,故又稱之為“壓勝錢”。厭勝錢起源很早,戰國時期燕國使用的弧背尖首小型刀幣和齊國使用的“齊法化”刀幣,背面就已鑄有“吉”字;西漢的半兩和五銖錢上,也可見到吉祥語和吉祥紋飾。而真正意義上的厭勝錢,是指錢文、圖案為天干、地支、八卦、符咒、仙佛、北斗、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鎮妖等辟邪降福內容的錢幣,據說將其懸掛或攜帶在身,可以驅邪避災,永保平安。筆者從民間收集到的這枚“辟邪”厭勝錢,就是這樣的一種錢幣。
該枚“辟邪”厭勝錢,用青銅制作,工整、精良、美觀。其直徑為3.4厘米,厚0.2厘米,重15.5克,錢面的錢文為“辟邪”二字,橫讀,分別穿右和穿左,為楷書體,頗具顏真卿、柳公權字體的風格。錢背穿上為一爬行的龜,龜頭向左,龜尾向右,龜不僅長壽,而且有甲,“能御侮用也”。穿下為盤曲的蛇,蛇頭向上,蛇尾在下,蛇是毒蟲之一,以蛇虺制服其他毒蟲,可起到以毒攻毒、確保平安的效果。穿右為一柄寶劍,劍頭向上,劍柄在下,寶劍是八仙中的呂洞賓(純陽)和道教中的張道陵、玄天上帝(真武)以及鐘馗等所用之物,可以斬伏妖魔鬼怪,驅惡賜福。穿左為北斗七星,“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分別為:一日天樞,二日天璇,三日天璣(機),四日天權,五日玉衡,六日開(閩)陽,七日搖光。《尚書·緯》中日:“七星在人為七瑞”。《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云:“北斗司生司殺,養生濟物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令也”。因此,北斗七星是道教崇拜的七位星神。而在這枚“辟邪”厭勝錢的背面,將龜、蛇、劍和北斗七星鑄造在一起,集中反映了人們驅邪避災、求福求安的強烈愿望。
該“辟邪”厭勝錢為傳世品,未入過土,表面為褐色中夾雜一些淡紅色、淡綠色的自然包漿,保存完好,應是晚清信奉道教的人士制作,供隨身懸掛或攜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