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元寶”為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年)所鑄。面文多楷書,也見隸、篆,有小平、折二銅錢,背有星月紋及“泉”、“春”、“正”字等,背字為錢監名。淳熙七年(1180年)鑄錢時背開始鑄紀,品類繁茂,版式近百種左右。
這枚“淳熙元寶”銅錢,徑3.1厘米,厚0.22厘米,重9.2克。錢文楷書,右旋讀。背面穿上仰月孕二星,是為折三。此錢與昔年羅伯昭“當三淳熙鐵母”屬同一版式。
此錢歷經流通,鑄工精良,外緣內廓規矩,地張平整,穿孔潔凈,錢面“淳”字上部與內緣連接處有一小塊流銅,但仍不失母錢神韻。孫仲匯《錢幣鑒賞》說“凡南宋鐵錢以仰月孕星來代表面值者都是利州監所鑄”。南宋時期的利州監,是當時川蜀一帶鑄造鐵錢的主要錢監之一。該監設置時間較早,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就已置監,當時稱“利州監”。今天的秦嶺以南大部地區和川北地區皆屬于南宋利州管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陜西南鄭曾出現過一枚“淳熙元寶”鐵母錢,這次在西安發現的這枚“淳熙元寶”背“三”鐵母錢,成為再次驗證南宋利州監錢背始鑄紀的有力實據。
“淳熙元寶”鐵母錢和近年發現的異品錢“純熙元寶”,存世極為稀少,彌足珍貴。
鐵“五銖”
賈大衛
《歷代古錢圖說》中記載“后漢書公孫述傳,述廢銅錢,置鐵官錢”?!端拇ㄍㄖ尽酚涊d公孫述以鐵錢二當銅錢一。由此可見鐵“五銖”錢始鑄于公孫述,流通四川等地。它是一種貶值錢,由于不受老百姓歡迎,所以一般流通時間較短,也可以說是一種應急貨幣,大多數品相不好。但由于鐵錢比較難保存,留傳下來非常稀少,只有一些墓葬出土,故一些錢幣書中定價較高。
筆者于近日在某泉友處集得一枚鐵“五銖”錢,錢徑2,5厘米,重3.46克,穿徑1.07厘米,穿下有一星紋。此錢銹跡不大,文字清晰,鑄造工整,官鑄無疑,為北方沙坑錢,較為難得?,F示出與泉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