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美看上去就給人一種很美的感覺。
名副其實。
當然這種美,不是說她的外貌,而是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知性、沉靜、嫻雅、淡定、成熟、干練、親和、敬業等等等等,很難用幾個詞來概括。
得知唐克美年近七十,心里暗吃了一驚,甚或有點懷疑是否提供的資料有偏差。她一點沒有老態,手腳利索,光潔的臉上時時洋溢微笑,說話的聲音柔柔的。
前兩次曾經做好了準備去專訪唐克美,陰差陽錯,都沒如愿。真正見到唐克美是在《收藏界》雜志社第二屆國寶評選活動上。有一件髹漆描金器因為體積較大,只能放在一樓的大廳,唐克美要從五樓會議室下到一樓去鑒定,工作人員想攙扶她,誰知被拒絕了,嘴里連說:“不用,不用,不需要。”很麻利地轉身進了電梯間。
另一件事情對她印象更加深刻。百米長城紙織畫,長106米,因為篇幅宏大,無法在屋內鋪陳,只能搬到樓道里在地上展開。唐克美和同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來的朱玉成對紙織畫進行鑒定。一開始唐克美是彎著腰看,然后是蹲著看,最后幾乎是跪在地上趴著看,神態極其投入,近乎忘我。她認真嚴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很多在場的人。在對紙織畫鑒定陳述中,她說道:紙織畫工藝精度、難度要求很高,畫面有形、有意境,只是以后制作應該小點,更適合展掛,不然這么大,展示有難度,看著也麻煩。
大家聽后都會心的笑了。
唐克美1939年11月出生在浙江,高級工藝美術師,大學學歷,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
她是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副主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顧問,北京工藝美術中級職稱評委會主任。唐克美在行里資格很老,1962年就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任教師,1969年調至北京市商標印刷三廠,1972年又調至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至2000年任北京工美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
她創作設計的“晨露”、“啟蒙”、“補天”、“散花”、“維吾爾姑娘”、“邊陲少年”等作品曾赴香港展出并在刊物上發表。
近些年來唐克美熱心忙于公益事業,更多的時候是為他人做嫁衣。她編輯出版了“玉器圖錄”、“景泰藍圖案”、“青銅器造型與圖案”、“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造型與紋樣”等十多種圖書,并撰寫了“景泰藍史話”、“繁榮昌盛的中國現代玉器”、“銘刻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象牙雕刻”、“我國現代金銀細金工藝——金銀器的繼承與創新”等論文,其中三篇論文被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995年至1996年主抓完成國務院頒授給十一世班禪的金印、金冊、金匾工程,由于項目完成出色,受到中國輕工總會表彰,1996年4月11日受到江澤民總書記接見。
在主持學會工作中,近幾年來先后成功組織召開了“北京百名工美大師學術研討會”;“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護及其現代化管理”學術研討會、“傳統文化暨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首屆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中日工藝美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藝術與手工藝的可持續發展——中、法工藝美術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學術活動,編輯出版學術論文集兩冊。學會榮獲中國科協授予的全國前300名省級學會之星。
人們都稱唐克美是美的使者,唐克美自己也說:“我一生都在做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