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銅鑄幣由春秋戰國的刀、布、圓錢多種幣形歸演為方孔圓錢,“半兩”錢在幣形歸演中起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半兩”錢是由圓孔圜錢蛻演而來。因此,穿孔小而不規則,或圓或類圓是早期“半兩”錢的一個重要時代特征,亦是“半兩”錢分期斷代的一個重要形態辨識依據。
“半兩”錢集藏,十分注重圓穿、類圓穿類錢。這是因為其除了學術研究價值較高外,圓穿、類圓穿“半兩”錢多厚重,文字道勁蒼古,高凸壯美,而且一錢一形態,品品不相重,具有較高收藏價值。此類“半兩”錢因存世較少而難覓,受到藏家追捧,成為覓尋的目標。下邊是我收藏的幾枚圓穿、類圓穿“半兩”錢,現展示給泉友共賞。

圖1,大型厚重類圓穿“半兩”錢。該錢錢文寬宏遒勁,文字書法類于圜錢,給人以動感。錢穿孔較小介于圓方之間。錢徑37,1毫米,重量14.6克。
圖2,長冠類圓穿“半兩”錢。該錢錢穿較圖1錢近于方孔。錢文“半”字上兩點較長異于常品,文字古拙精美。該錢徑34.1毫米,重12.8克。
圖3,長字類圓穿“半兩”錢。該錢錢穿上下緣呈圓形,左右緣較直亦系類圓穿“半兩”錢。該錢錢文“半”字較長,“兩”字雙“人”較低,錢徑34.5毫米,重11.3克。
圓穿“半兩”錢是“半兩”錢收藏的極品,真正意義卜的圓穿“半兩”錢發現極少。目前發現的此類錢實物有兩種:一種如圖4系早期鑄行的“半兩”錢;另一種如圖5錢,鑄行時間略晚于圖4錢。
圖4,圓穿“半兩”錢是一枚盒范錢,即所謂的“餅半兩”錢,錢輪邊緣呈魚脊狀。該錢圓穿鑄就而成,錢體厚重,重13.5克,徑30.8毫米。
圖5所示“半兩”錢錢穿較圖4錢大。從形制判斷,該錢亦系戰國“半兩”錢,鑄造時間晚于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