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的西安鐘樓聳立于古都西安市中心已600余年,它以其宏偉而穩健的站姿和處于市中心的特殊位置成為西安城市的重要標志。每天,當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登上鐘樓參觀時,無不為陳列于二樓展廳、散發著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齊白石先生的精美書畫作品所深深吸引!
陳列于此的齊白石作品分別為《墨蝦》《牽牛花》《蘆葦螃蟹》《枇杷圖》《芭蕉青蛙》《鵪鵓與雁來紅》《棕櫚小雞》《紅梅喜鵲》《松蔭圖》《夏荷鴛鴦》及一副篆書對聯。其尺幅之大、題材之豐、運筆之辣、設色之雅、構圖之精無不使人在一飽眼福之時嘆為觀止。
如此蔚為大觀的齊白石作品集中在一處并常年陳列,這在全國亦不多見。駐足在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大師真跡前慢慢地讀、細細地品,你會發現面前的作品將白石老人大寫意花鳥的風格及其獨創的紅花墨葉一路畫風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落款中我得知這些作品皆為白石老人1953年(農歷癸巳年)所作。其用筆設色長線大點酣暢痛快,實可謂人畫俱老,不遵法度卻暗與法合的快意之作。
出身清寒卻稟賦卓異的白石老人從湖南湘潭老家白石鋪一路走來,中年五出五歸開始游歷天下,近六十歲定居北京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衰年變法,獨創紅花墨葉一路畫風,將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推向新的高度,成就了自己中國畫一代巨匠與宗師的地位。白石老人純樸率真,早年好讀書,但窮孩子自然不會有自己的書房,于是經常邊放牛邊坐在山坡上讀書作詩,因而便給自己虛無的書房起了“借山吟館”這個頗富特色與個性的齋號。然此后不久,他深感自己所作詩詞不佳,遂又去掉了“借山吟館”中的“吟”字,將齋號改成了“借山館”。和中國千百年來那些偉大的文人一樣,白石老人一生用過大量的別名和齋號。他原名純芝,后取名齊璜,“白石山人”是他漸漸成名后友人為便于同畫師身份相宜為其取的號,后來他常常省去“山人”只署“白石”二字,慢慢隨著畫名日盛,齊白石這一名字已成為中國畫的代名詞。
特殊的機遇與經歷使白石老人一生名號和用印甚多。“三百石印富翁”既是其用印之豐的真實寫照,又是他眾多名號中頗富特色的一個。縱觀陳列于鐘樓上自石老人的11件精妙之作,其畫面落款署名分別有:白石、白石老人、三百石印翁、百硯樓頭舊主人、杏子塢老人、星塘后人白石、南衡舊叟等。用印分別有:白石、大匠之門、寄萍堂、齊白石、借山翁、甑屋、悔烏堂、齊璜之印等。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署名和印章我們對白石老人由木匠而畫師,而知名畫家,而中國畫大師的獨特歷程即可窺見一斑。
如此眾多而精美的齊白石作品能為西安鐘鼓樓管理所擁有,并常年陳列,實乃西安之幸,三秦大地之幸。白石老人之所以能在九十高齡時贈如此大量而精美的作品予西安文物部門,經筆者考證原因有二。其一,從山東畫報出版社所出《白石老人自述》及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中國名畫家全集——齊白石》中我們得知西安在老人一生的生命印跡中曾留下過重要一頁。原來早在1902年冬,齊白石曾應湖南友人夏壽田之邀到西安住過三四個月,并在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美不勝收的漢唐古都結交了對其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陜西臬臺(即提刑按察使)樊樊山。樊既是掌一省司法審判的官員,又是當時的名士,但卻對來自民間的齊白石禮遇有加。不但送了他五十兩銀子,而且極其賞識他的才華,親筆為他修訂了刻印的潤例:“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廣以漢尺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樊樊山的提攜與舉薦一時間令齊白石治印名聲大振。二十九年后,樊樊山在北京去世,愛憎分明而又重感情的齊白石還以一方“老年涕淚哭樊山”寄托哀思。
齊白石在前往西安途中,走到灞橋時,即被獨特的西安郊外風光所吸引,創作了《灞橋風雪圖》,并列為自己平生得意之作,收入了《借山吟館圖卷》中。后來還專門篆刻了一方“曾經灞橋風雪”印章以為紀念。在西安期間齊白石游覽了碑林、大雁塔、華清池等名勝,并寫下了吟詠大雁塔的題詩:“長安城外柳絲絲,雁塔曾經春社時。無意姓名題上塔,至今人不識阿芝”。翌年三月份,離開西安時他登游了華山。晚年老人曾在自述中講到:“面對華山,看個盡興。一路桃花,長達數十里,風景之美,真是生平所僅見。到晚晌,畫了一幅華山圖。”從老人的自述中足可見古都西安的經歷及風物在其心目中是多么的美好和值得回憶。

其二,據今年70多歲的西安鐘鼓樓管理所退休職工劉尊祖老先生回憶,解放后鐘鼓樓回到了人民手中。1953年,西安市文化局從市城建局手中接管鐘樓鼓樓后就開始了迎接市民參觀的準備。1953年1月,由于齊白石在書畫領域的杰出貢獻,國家文化部授予其“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席首都文化界為其舉行的宴會,并與齊白石促膝相談。也許是因了齊白石的崇高聲譽吧,當時的管理部門西安市文化局在考慮鼓樓開放的陳列布置時,就產生了求一些齊白石的作品以紀其盛的想法。后來文化局文化科干部馬毅(已去世)因父親認識周恩來總理,便承擔了赴京聯系齊白石為鼓樓陳列館作畫的任務。1953年馬毅和另一位同志拿著父親的信來到北京找到周總理,經總理牽線,最終拿到了如今常年陳列在鐘樓上的11件齊白石真跡。
也許是既有曾在西安生活過的美好回憶,加之又有周恩來總理從中牽線的緣故吧,老人送給西安人民的這些作品畫得十分用心,傾注了深厚的情感,這才有了如今珍藏在鐘鼓樓管理所的這些傳世之作。
責編 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