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選秀造星運動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我們小的時候,中國流行音樂藝術的開創期1980年代就有聲勢浩大的選秀活動,最有影響力的當然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兩年一屆的青年歌手大獎賽。1984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行了十三屆。在比賽現場,評委幾乎是不發言的,他們只是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06號選手的最后得分是……也基本沒有煽情段落,沒有選手之間的情誼展示、沒有哭哭啼啼,沒有親友團、粉絲團吶喊,參賽者不做唱歌之外的表演;他們都是各地方文藝機構選送的,我們不知道是否有海選,應該是沒有的。說話最多的是主持人,但他們只是報幕員,嚴格遵守著程序,除了聲音的高低起伏,沒有任何笑話可講!可是在上世紀80年代所有人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看他們演唱,聽評委打分,為他們激動或者沮喪。對比現在的選秀節目,這個選秀真是太單調了。然而這些單調的選秀依然是那個時代許多夢想成為明星的年輕人的出路,毛阿敏、那英、韋唯、胡月都通過選秀被大眾認識的,他們將有機會在各種晚會中出現,或者到各地走穴掙錢。之后毛阿敏、那英等被谷建芬收入谷家班,經過一翻打造成為真正的明星。這里必須提提谷家班。
春蘭集團的董木森捐了5萬元,買了一臺鋼琴、一部架子鼓、幾把吉他和隨身聽,“谷家班”就成立了。在這里的學員不光不收學費,每月還補助飯費45元。上大課就在中央歌舞團一間32平方米的屋子里,屋子四周擺滿了床,中間唯一一塊空地放鋼琴。谷建芬為學員開了8門課,教演唱課就到谷建芬家里去,一個學生半天,一個一個教。除了自己親自上陣,還聘請了金鐵霖等老師任教,使學生在樂理、試唱、練耳、外語、鋼琴、吉他、文學常識、形體訓練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谷建芬對谷家班的孩子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隨便走穴,把精力放在打造作品上。
今天很多選秀節目是沒有下文的,比如《星光大道》,只是給你一個舞臺,下了舞臺后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比如六歲闖北京的阿爾法就要和她媽媽先住進一家平房,再從長計議。有一些選秀是和經紀公司合作的,比如《我型我秀》的獲獎選手簽到上騰,《夢想中國》的選手簽到英皇,湖南的選秀(超女、快女、快男)與天娛合作密切。后者其實是很有譜的模式,但模式還要靠執行來保障。還是谷建芬的那個要求:不要隨便走穴,把精力放在打造作品上。這太難做到了。
歷史不會欺騙任何人,只有人自己蒙住自己的眼睛。選秀是一個娛樂節目,更應該是一種造星活動,但選秀只是個起點,選秀總會結束,人們會隨手遺忘,即使你得了冠軍。它畢竟給你一個起點,后來呢?那么多選秀活動,產生那么多冠軍、第二名、第三名,怎么打造使之成為真正的明星?很多人回避自己的選秀經歷,仿佛選秀就是不專業的代名詞,這是一個誤解,這個誤解需要更多的谷家班的努力來消除。
從青歌賽至今,中國選秀已經走過了25年,有些影視劇也開始通過選秀來選演員,比如“紅樓選秀”、比如某女郎海選、比如“龍的傳人”……舞臺更漂亮了,形式更豐富了,選手更多面了,爭議有了,評委也開始走紅了,然而有沒有一個成熟的機制來把選出的種子種在泥土里,讓他們生根發芽?這個問題其實參加了選秀,進了這個圈子的人都有深切的體會;資深音樂人陳耀川、包小柏、巫啟賢他們也都明了。但怎么做到?本專題所討論的問題還只是一個開始……

相關鏈接:
《我型我秀》:SMG集團與環球唱片合力打造,并且成長于東方衛視平臺的歌唱類真人秀節目。2004年舉辦至今,以其一貫堅持的音樂性、國際化、時尚感,獲得市場良性的反饋和支持,先后得到萊卡、雪碧等國際品牌的商業支持,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賽“零門檻”招募“音樂新人”,比賽將于8月30日起,每周日19點于生活時尚頻道播出。
發掘明星:王嘯坤、俞思遠、薛之謙、男才女貌
《超級女聲》:湖南衛視2004年起主辦的大眾歌手選秀賽,此項賽事接受任何喜歡唱歌的女性個人或組合的報名,2007年改選男生,2008年停辦,2009年重新挑選女生,改名為《快樂女聲》,該節目因為出現很多雷人選手以及評委之間的口水戰而備受關注,但是收視率及娛樂性絕對是全國選秀節目之冠。
發掘明星: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黃雅莉、何潔、陳楚生、張杰、雷諾兒
《星光大道》:中央電視臺于2004年10月9日推出的一檔大型綜藝欄目,堅持以“百姓舞臺”為宗旨,沒有門檻、沒有距離,突出大眾參與性、娛樂性。力求為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提供一個放聲歌唱,展現自我的舞臺。在這里,普通百姓成為了舞臺上的主角,大家關注的焦點。
發掘明星: 阿寶、鳳凰傳奇、阿爾法、李玉剛、風云組合等
臺灣《超級星光大道》:開始于2007年,由陶晶瑩主持,跟內地選秀節目不同的是,該節目常年播出,到現在已經舉行了五屆,每屆跟不同的唱片公司合作,出來的選手被稱為“星光一班”、“星光二班”……。該節目在臺灣造成很大轟動,節目內容都進行精心安排,參賽者與演唱功力佳的歌手或唱片制作人合唱(有時也會同時擔任評審),也有單淘汰制的“PK生死戰”,公開征求有實力歌唱者的“踢館賽”,強調聲音本質的“不插電演唱”,挑戰兩種極端歌曲類型的“地獄悲歌VS天堂High歌”,與遺珠之憾淘汰者的“老戰友默契合唱”,等多元的比賽類型都頗具巧思。
發掘明星:蕭敬騰、林宥嘉、楊宗緯、神木與瞳、徐佳瑩
《夢想中國》:2004年夢想中國活動以《非常6+1》牽頭組成《夢想中國》劇組,為普通平民打造了一個釋放激情、釋放夢想的平臺。
發掘明星:王思思、熊汝霖、海鳴威、黃鑫、吳瓊